切尔诺贝利巨鼠究竟是谣传还是确实存在?

吴伟亚


“切尔诺贝利巨鼠”是指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核泄漏。

相传当地的一些老鼠遭到了核辐射,于是改变了老鼠的基因,使一些老鼠长得和猪一般大人们称其为“巨鼠”。这事是真的吗?






(爆炸后的切尔诺核电站)

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23分,地点在乌克兰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

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事故是由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发生了故障,继而引起了爆炸造成的。连续不断的爆炸引起了大火,伴随着大火大量的核辐射散布到大气层。

事后检测,这次爆炸的当量相当于二战日本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因此不幸成为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

迄今为止,30年来因辐射死亡的人数达十万之多,有15万人遭受到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核电站方圆30公里的12万民众被迫疏散。

2014年11月,也就是发生核爆炸28年后,核专家用无人飞机航拍了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遗址,镜头中的核电站荒无人烟荒如鬼城一般。突然一只巨鼠的出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如图)



我们印象中老鼠不会长这么大,真有“巨鼠”吗?我认为这事是真的,因为核辐射会改变老鼠的基因,由于改变基因有可能长成这么大。

另外就是核事故发生后,苏联官方没有及时采取紧急疏散措施,以至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原来事故发生后,乌克兰官方掩盖事实,只是称核电站发生了火灾没有发生爆炸,因此没有引起莫斯科领导人与核专家的重视。

在长达36小时后,得到真实情况的莫斯科高层才发出紧急疏散的命令。此时离核电站仅6里地之外,竟然居住着高达5万人口,这也是核电站选址不合理的地方,核电站不能建在离城市很近的地方。

这些人都遭到了致命的核辐射,有些人基因突发了变异,长成了“怪人”,更别说当地的老鼠了!



人员及时撤离,老鼠不知道出现了核事故,傻傻呆在窝里,要知道地下并不能有效屏蔽核辐射。

老鼠长期处在核辐射中,他所受的伤害要比人大许多,这也是为什么人没有出现“巨人”而老鼠出现“巨鼠”的原因之一。

核辐射和大火是在数月之后才被苏联官方有效的控制和扑灭。为了防止复燃,苏联政府派出大量的军人和工人,把4号反应堆用钢筋和混凝土铸成了一个石棺把它罩了起来。虽然把反应堆方圆30公里为半径作为隔离区,但是老鼠没有和人一起撤离,所以说当地老鼠被辐射污染长成巨鼠是完全有可能的。


秉烛读春秋


我们先说下这个事件,在1986年,那时候苏联还没解体,天也很蓝,人民的生活也很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了故障,并直接爆炸,导致30多人当场死亡,也泄露出来很多核辐射。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科考小组进入了这里,进行探测核泄漏的指标,但是一行九人全部遇难,这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关注,于是军队对这一地区进行逐一排查,据说是遇到了巨大的老鼠,经过火力的压制,这个地区所有的巨鼠被消灭,因为巨鼠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现的,于是就被称为了“切尔诺贝利巨鼠”。

可是这真的是真的吗?明显有3个疑点,第一:核泄漏导致的核辐射并不是只有促进动物体格这一个方向,完全也有可能受辐射而死,或者时间寿命变短,这都是有可能。既然是基因突变就有很多可能,能成功的活下来,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能变得更强更大,这种几率可以说非常小。

第二:假如出现巨鼠,为什么一直到科考人员进去遇难后,军方人员进去以后才发现,巨鼠随着体型的变大,需要的食物应该会同样变大。而一群巨鼠为了食物,肯定会经常出没,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人发现呢?不要说人都搬走了,不说经常看到,偶尔应该也会看到啊?核泄漏后,居民搬到几十公里之外,就可以了,我不相信巨鼠觅食的范围连几十公里都没有。

第三:老鼠的繁殖能力,大家都清楚,出生后几个月就可以进行新的一轮繁殖了,而且每胎都在10只左右,在核泄漏到军队人员来到之前的这段时间,完全够切尔诺贝利巨鼠反之到几千甚至上万了吧?可是据后来的报到,最多有几百只,这不符合现实情况,难道核泄漏导致切尔诺贝利巨鼠的生育能力下降?未免太牵强了。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依然是假的,就如上个世纪美国报到称苏联拍到了月球上的美国飞机,都不过只是为了吸引眼球罢了,这是我认为的三点疑点,不知道大家还有没补充的呢?


历史深度揭秘


关于切尔诺贝利巨鼠,先说一个充满好莱坞气息的故事。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之后,当地就成了“无人之地”。十年之后,1996年,美、俄、乌三国组成了一个联合考察队,一共9名专家来到了这里,研究核污染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当他们全副武装,身穿核辐射服进入该地区后,就开始对植物和土壤进行取样研究。忽然之间他们听到了刺耳的尖叫声,顺着叫声寻找,两名科学家勇敢的抓住了一只老鼠。

这只变异的大老鼠体长50多厘米,牙齿和爪子都非常尖利,瞪着红色的眼睛,拼命地尖叫挣扎。

专家们把巨鼠装进了笼子,准备带回去研究。当晚,考察队点燃篝火正在休息的时候,忽然远处又出现了两只巨鼠。当一名队员前去查看的时候,巨鼠忽然一跃而起,疯狂的扑倒这位专家,撕咬起来。

而且,大量的巨鼠从周围冒了出来,他们疯狂的进攻考察队,考察队伤亡惨重,连汽车的轮胎都被巨鼠啃吃干净。最后,他们用汽油浇在车子旁边燃烧,阻挡了巨鼠的进攻。

到了白天,巨鼠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在队友的掩护下,只有一名专家侥幸逃离了那里。

半个月后,这名专家带领军队,用重武器消灭了该地区能发现一切巨鼠。根据事后研究,巨鼠是在十年间不断遭到核辐射,发生了变异,才生长成这样的。

这个故事精彩不?拍成电影还不错。但是很可惜,完全是地摊文学。如此规模的巨鼠群,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异产生的。

就算是碰巧真的产生了,大群的巨鼠早就应该离开那个区域,到别处寻找食物。毕竟,老鼠的繁殖力极强,这样的巨鼠群会消灭他们遇到的一切活物。老老实实的只躲在切尔诺贝利,不可能的。

但是,很快,网络上又有了“伊朗巨鼠”的传言。

这次说的更是有鼻子有眼有配图,说是因为核原料和辐射的影响,伊朗街头出现了巨鼠。据说这些巨鼠成群出现,体重能达到四五公斤。

一般的捕鼠器不起作用,连鼠药也对他们不起作用。

因为巨鼠太猖狂,对市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伊朗派出了10名狙击手,专门狙杀这种巨鼠。根据传言,他们已经成功狙杀了2000多只这种巨鼠。

这个说的不容置疑了吧?

但是,有认真的网友查阅外媒报道,发现之前根本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新闻。到了2013年2月的时候,出现了一条简略模糊的网络文章,很快,这篇文章来到了中文网站,内容被大大的丰富,图片也变成了这只大老鼠。

总之,这个报道也是存疑的。

其实所谓的“巨鼠”,并不是不存在。即便是没有辐射的情况下,很多地方也有巨型老鼠存在,一些大体型的田鼠还是存在的。

如果真的存在了大群受核辐射影响的老鼠,对人类来说很可能是一场大灾难。

很早之前看过西村寿行的小说《黑色的疯狂》,里面描述的就是一场大鼠灾。小说中虚构了矮竹全面开花,造就了20亿只的老鼠大军。饿极了的老鼠大军边吃边走,连军队都无法抵挡他们……


七追风


1986年4月26日,位于前苏联地区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爆炸将四号反应堆的屋顶直接撕裂,一瞬间大量的核辐射物质大量冲向高空,一瞬间所产生的能量是广岛核弹的400倍。


接到灭火通知的消防员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徒手灭火,直接导致31人当场死亡,203人被紧急送往医院。

爆炸中心的三十公里内都受到严重污染,然而居民却毫不知情,直到48小时之后,政府才派出军队对辐射中心区域的居民进行疏散,但是经过两天大量辐射的冲击,居民的身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可逆转的伤害,患癌几率大幅度提升。

经过多天的蔓延,辐射甚至扩散到了北欧、东欧的少部分地区。其中前苏联、乌克兰、白俄罗斯更是污染的严重区。

这次爆炸也被认为是世界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核事故,该区域将在数百年内无法居住,因为这里的土壤、水源、植物都会受到长久的影响。曾经热闹非凡的普里皮亚季转瞬间就沦为了一座死城。


人类离开了这座城市,动物们就开始接管这里,这里成为了动物的天堂。随处可见熊、野牛、蛇等上百种生物生活于此,也为此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其中最广为人传的就是切尔诺贝利巨鼠。

传说在1996年一支由九名科学家和两名安保人员组成的队伍全副武装的进入到了当年的核爆现场,以方便对生态系统的恢复进行研究。

当研究人员进入一个1000多公里的无人区时,惊讶的发现了一只巨大的老鼠,这只老鼠体长50多厘米,有着尖利的獠牙和利爪。经过一番战斗科研人员最终活捉这只老鼠,将这只巨鼠关进铁笼里准备带回实验室研究。


这老鼠一路上也是不老实,不断的用尖利的牙齿磨着铁笼,一边磨一边发出尖锐的叫声。但是很快这只老鼠就消停了,研究人员也是懒得深究。

到了晚上科研人员正在篝火旁做着晚饭,一群巨鼠突然出现在他们营地的前方。一个保安小心翼翼的靠近,本想用木棒将它们赶跑。突然这群老鼠奋起而跳将这个保安扑倒在地,周围的巨鼠也是一哄而上,团团将这个保安包围,他们极具智慧,知道咬不穿护甲就开始撕咬头颈,很快保安的惨叫声越来越弱。

剩余的科学家看到如此惨状,利用这个撕咬的空隙赶紧开车驱赶鼠群,开始的时候的确有效果,轮子下面都是老鼠的尸体,很快老鼠便开始撕咬车轮,压死一批老鼠很快就会有下一批扑上去继续撕咬。

在这样一番攻势下,车子很快爆胎停滞不前。 面对疯狂的鼠群,科学家利用车内汽油自制燃烧瓶,又打开车门对老鼠进行射击。因为火墙的存在,一段时间之内,老鼠群被火势阻挡在外,等到等二天天亮的时候,汽油和子弹都已经告罄。

为了不坐以待毙,车上的科学家决定分出三人吸引鼠群,其余的人下车逃生,再开其它的车辆来救援他们。想法的确很好,可是他们忽略了老鼠的速度,三个负责吸引火力的人,还没跑出三十米之外就被鼠群扑倒在地。

在历经一番人鼠大战之后,仅有的一名科学家死里逃生。

最后,这名科学家又带领政府大批军队前来剿灭巨鼠。

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这个核电站一直工作到2000年12月才停止运营。之间一直都有数千名工作者工作于事故发生的几公里之外。

如果真存在巨鼠的话,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没有受到它们的攻击,就算不被攻击,目击者总有吧?可是,没有。

其次,在核爆地区的野外生火做饭也是不符合常识的,要知道食物是不能暴露于核辐射之下的,否则极易感染。身为科学家的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第三点就是,这些动物未免太过聪明,总能意识到人类的企图,充满玄幻色彩,疑似小说家编纂。

虽然核辐射会导致变异,但是变异是不可控的,有变大的也有变小的。不可能千篇一律的成为巨鼠,况且身处辐射区域,体型大的老鼠需要更多的食物维持生命。

但是所处的环境并不能提供太多的食物,这样看来变大反而不利于自身生存,相反变小才是最适合他们的选择。


当然啦,也有人相信这种巨鼠的存在,但是核爆区域谁又敢轻易踏足呢,你要是不信的话,巨鼠就只能等待你的发现了。


历来现实


相信小伙伴们一定都听说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相关的各种动植物变异传闻,也是层出不穷,这也成为了不少影视作品的内容题材,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就属切尔诺贝利巨鼠了。那这个切尔诺贝利巨鼠究竟是谣传还是确实存在呢?

事情是这样的,据传在上世纪90年代。一支9人科学考察小组,自核泄漏事故发生十年以来,首次进入了切尔诺贝利,进行科学研究,但期间遭遇了一群巨鼠袭击,只有一人生还。最后当局集结大量军队,轻重型武器,将所有能发现的巨鼠群都消灭了。传闻中出现的巨鼠就被称为切尔诺贝利巨鼠。

但是这个传闻,其实只是一个谣言。因为在核事故发生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并没有停止运行。它一直工作到了2000年12月,只是辐射较为强烈的地区被化为了隔离区,核电站周边地区依然生活着许多的人。还有一些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里工作,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关于人们发现存在巨鼠的相关报道。

虽然这个传闻是假的,但世界上还真存在着巨型老鼠,它们体长达到50公分,体重动辄达4到5公斤的。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至于导致它们变异的原因,科学家们分析,是我们人类活动,产生的化学污染导致的。

所以阿,如果你不想哪天在街头上,碰到这样的巨鼠,还是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环境才是王道。



找靓机科普君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污染地区的动物变异的传闻非常的多。不光是巨鼠,还有变异熊、变异人、变异青蛙等等的传闻。


图:这个图片是百度百科中的所谓切尔诺贝利变异鼠

,实际上是海狸鼠。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该事故是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最高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事故直接导致56人死亡。2005年联合国调查公布的死亡数据称,该事故导致了4000人的死亡(从这个数据来看,应该是一个估计的数字),这个数据是有争议的,根据BBC的纪录片,受污染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并没有比其他地方高很多,而且因此死亡的多是直接参与抢险的军人,罹患的多是辐射病。由于受到核污染的人口有数百万之多(乌克兰政府估算数据为240万),即使按4000人死亡来计算,这个死亡率仅仅只有万分之一点六七。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除了直接死于高强度电离辐射的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外,遭受核沾染的人员死亡率并不高。这点也可以从除此之外的6次核事故中看出:一共死了4个人。在核事故发生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并没有停止运行,它一直工作到了2000年12月。


图: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抢险奖章(左)与勋章

核电站周边地区依然生活着许多的人,还有一些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可见《侣行》的切尔诺贝利之行)。只是辐射较为强烈的地区被化为了隔离区。由于人类的离开,隔离区内变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虽然动物也饱受辐射之苦,但比起人类来说,辐射对它们的伤害是非常轻微的,对它们而言,事故的发生反而是好事。在隔离区内的动物已适应了辐射,比如:里面的老鼠寿命和其他地区的老鼠比较大致相同。

从科学上来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动物的寿命较短,核辐射的影响是长期的,在核辐射的危害还没有显现出来时,它们已经死去。

二是,受辐射影响变异的动物生存能力低下,在野外很快会被天敌捕杀。

三是,对于高等生物来说,由核辐射产生的变异,能产生有利于生物的突变之几率微乎其微。即使有,也被核辐射的负面影响抹杀了。

综上所述,切尔诺贝利巨鼠传闻只是一个谣言。核辐射的危害被影视作品和小道消息过分的夸大了。


讲科学堂


之前,一部关于切尔诺贝利的热播剧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这部剧让人们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切尔诺贝利,对于这个地方应该没有几个人会感到陌生的,这里曾经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核事故。


当时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这次爆炸将大量的核辐射物质都带入到了大气中,这次爆炸让周边的地区都受到了影响。人类第一次对核武器的力量有所认知,就是在广岛遭受原子弹攻击时候,然而和切尔诺贝利比,广岛的这个原子弹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这次核电站出现了问题,释放出来的核辐射物质是广岛的几百倍,造成的影像也远比广岛严重很多。经过了这次的爆炸,切尔诺贝利彻底成为了死地,周边的居民全部被撤离,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在这里居住,核泄漏引发的影响一直都存在,在这片土地上充满着恐怖的核辐射,这里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在爆炸之后,这里的人们都被撤离,这片荒废的地区也就成为了动物们的地盘,它们可以随意在这里生活。


不过核辐射可不仅仅是对人类有影响,对动物的影响同样不小,很快在这里就出现了巨鼠的传说。这件事据说是美国等国家,为了探查核电站的情况,就成立了考察队来这里调查,却在调查的途中遭遇了巨鼠的袭击。这些巨鼠的体型非常庞大,而且残暴凶恶,考察队遭受了它们的袭击,差点全军覆灭。

巨鼠也成为这片地区最令人关注的生物,据说这些巨鼠是普通老鼠受到了辐射的影响,产生了变异,这才变成了巨鼠。


这种说法倒是有些道理,确实辐射会让生物发生异变,可巨鼠这种生物,是否真的就在这片地区存在过呢?

显然巨鼠只是杜撰出来的生物,在切尔诺贝利并不存在这样的东西。首先切尔诺贝利并非是那么偏远的地带,它离基辅也没有多远,要真的是有巨鼠存在,这些怪物是有可能会出现在基辅等地的。

毕竟老鼠这种生物无论怎么变异,都能够到处去流窜,不可能它们变大了之后,就老实待在原地了。可在乌克兰没有这样的记录,政府就算掩盖再好,也不可能真正把所有的迹象都给抹去,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在官方记载里面,没有关于考察队遇到巨鼠的记录,况且切尔诺贝利并不是真的没有人居住了,事实上这里到现在还在用于发电,一些核电站仍然在正常运作,要真的是有这种生物存在,政府也不会这么放心就重启核电站。

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也肯定会见到一些巨鼠,然而没有人见到这样的生物,显然巨鼠并不是真正存在的生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巨鼠的存在就更加不可能了,核辐射对于人的影响非常大,它最恐怖的地方就是不仅会让人染上辐射病,还会影响人的下一代,受到辐射之后,生育出来的孩子会出现残疾,还有一些其他的疾病,对于动物来说影响就更大了。

受辐射影响的动物,会很难存活下去,它们的胎儿也会出现残疾的情况,在广岛等地,都能见到一些受到辐射影响的生物,这些生物大部分都是先天残缺了某个部分,还真没有出现过什么生物因此变大的例子。

可见辐射对于生物的影响,主要都是负面作用的,指望着靠辐射使得生物变大,变成怪物,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么会出现巨鼠的传说,也说明了人们其实对切尔诺贝利还不是真的了解,这才容易被传说诱导。


猫眼观史


众所周知,核电站反应堆是具有非常大能量的反应堆,且释放出的能量可以支撑起多项军事活动,可一旦发生相关事件,人体不仅会受到损害,而且居民们会对此产生不信任,导致附近地区的人民纷纷搬出去,这也会造成当地的损失。某些动物发生变异的这种现象也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在20世纪的80年代,属于前苏联的乌克兰境内的一个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该反应堆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该反应的爆炸造成几十人死亡,八吨多的强辐射物泄漏。

老鼠一向是非常难缠的动物,因为它们会对家里造成破坏,而且它们还携带着病菌,并且它们的繁殖速度非常的强,在几个月里面就可以以成倍的速度增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尽力把老鼠消灭,可是却不能够做到的原因,而既然老鼠都这么难消灭了,那么切尔诺贝利巨鼠就更难消灭了。

有传言说,在20世纪的90年代,美国俄国和乌克兰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联合考察团去乌克兰考察,自从核泄漏事件发生之后,在该反应堆附近的1000多平方公里都无人敢踏入。这个禁区也被人称为地狱,九名科学家头上戴着防辐射的头套,身上穿着防辐射的衣服,全副武装之下就踏入了这片死亡禁区。

正当他们乘坐四辆汽车进入的时候,忽然听见一些刺耳的老鼠叫,一只像海狸鼠般大小的鼠跳了出来袭击他们,最后只有一人成功逃出。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当局集结军队前去消灭巨鼠,他们还动用了轻重型武器,把所有变异的老鼠都给杀了。之后,人们称这种巨鼠为切尔诺贝利巨鼠,此事还出现在某些科普文中。

然而,有许多人质疑该传闻,既然如此奇特的老鼠被发现了,理应该登上相关杂志,可是在当时的相关杂志上,并未见到相关记录。而基因突变是可以让体态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老鼠不仅仅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而关于动物变异的传说,大部分都是体态变大,而这种描述一般都出现在小说家在小说里面的描绘,所以有很多人猜测这是小说家们的艺术加工。

而且也有后来的原居民舍不得自己的故土,悄悄地跑回去住,但是也并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事情。除此之外,当时的切尔诺贝利距离基辅100多公里,时隔了多年,切尔诺贝利巨鼠却没有跑到那里去?这似乎有些解释不通,而故事中的有些细节也让人怀疑,传闻中说科考队用篝火烧饭,可是按照道理来说,暴露在核泄漏堆的食物是不能吃的,因此烧火这一点细节让人很怀疑。

综上所述,切尔诺贝利巨鼠的存在非常令人怀疑,即使有这么大的老鼠,当地的人们不会去把它们消灭吗?而且动物变异有关的科学家不会前去探究吗?更何况,该传说中的种种细节也令人生疑,实在是让人没法相信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也许该谣言的传出也只是让人们更加重视核反应堆的使用。

毕竟强辐射物质泄漏可不是如此简单的事,强辐射物质对人体有害,而既然有害了我们就更应该去重视,而动物变异也是在警醒我们要体贴大自然,而不是去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求证这一传言的真实性。


木剑温不胜


路过顺手答。这玩意其实出自一篇小说,多年来以讹传讹就成大谣言了。

小说名字不记得了,大概是二十年前看的。大意是一群科学家进入切尔诺贝利,被鼠潮杀得人仰马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是车子的轮胎被咬爆后几乎开不动,而薄铁皮在巨鼠的利齿下不堪一击。

为什么我这么肯定是小说呢?因为那本登载了这篇小说的地摊文学很良心,开头就标明了“本故事纯属虚构”。

撇开虚构文学的前提,单纯考虑“巨鼠”有无可能出现,我认为可能性极小。核辐射导致的变异和正常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变异,除了概率更高外并无什么本质不同,都是非定向的。

换言之,一种或一系列导致老鼠巨大化的基因,必须通过自然选择的考验,才有机会在基因库中开枝散叶,然后才会出现巨鼠潮这样的形象。

纵观历代生物进化史,体型变大往往意味着食物丰富、天敌减少、含氧量变高等环境变化。然而受辐射地区,虽然有可能出现第二种变化,第一和第三种是不大可能的。

综上,也许核辐射确实使得某些个体的后代体型变大,但随之而来的生存劣势也使它们被正常体型的“本家”所压制。巨鼠群并不存在。

哦对了,某宝有卖999一日游切尔诺贝利,据称十分安全,题主有空可以去玩玩。说不定能看到一些奇异植物。毕竟比起老鼠这么复杂的哺乳动物,植物在辐射下发生适应性变异的可能性更大些。


虎皮青猫的小窝


神秘的切尔诺贝利巨鼠,是一则谣言,小时候还在《少年大世界》(貌似权威的杂志)上看过。回想起来,当时有很多现在看来“荒唐无比”的谣言,譬如“在太空能看到万里长城”这样的,深深印在年幼的我天真的心中。

切尔诺贝利巨鼠事件起因

1、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事件起初被封锁;


2、瑞典境内测量放射物质含量陡增,核电站爆炸事故大白天下;

3、方圆30公里以内,一共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毁灭、寸草不生,所有人员被撤离;

4、1996年春天,不同国家组织的9人科学考察小组进入该地区(核地狱)进行考察,然而全副武装的考察队员发现了一只巨鼠,并活捉了它,引发了后续冲突;

5、当夜,考察队遭遇了数量巨大的不明物种(巨鼠)的攻击;

5、长约50厘米的巨鼠攻击考察车队,轮番上阵将轮胎撕咬爆胎,随后考察小组利用自制燃烧瓶(科学是多么重要,否则我等遇到只有束手待毙)进行防御,获得短暂安全;

6、弹尽粮绝,考察队员向外发出冲锋,没走几步就被巨鼠掀倒在地,仅有1名队员逃生;

7、该名队员随后带来乌克兰政府军消灭了巨鼠。

这件事被很多半权威的科学杂志收录,一时间天下哗然,然而却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巨鼠的存在,连一只巨鼠的残骸都没有,不能不引发公众质疑。

针对巨鼠事件的合理化质疑(部分)

1、切尔诺贝利巨鼠若是真实存在,无论是因为受到核辐射变异、基因突变等何种理由,在科学界都是绝对爆料的存在,理应登录《自然》《科学》等权威杂志上,可是却仅在“野科学杂志”上翻云覆雨,大行其道;

2、巨鼠既然这么猛,为什么仅在“核地狱”方圆30公里范围内活跃,难道被上演“楚门的世界”,有一道无形的结界挡住了这群野生恶魔,以免玷污纯洁的人世间?要知道距离核爆炸点10公里的地方,在10年前有上千人从未停止工作,却从来没见过一只巨鼠;

3、除了《蚁人》外,国外影视剧中任何物种受到辐射污染产生基因突变都是“变大”,例如《迷雾》中的一群妖魔鬼怪,怎么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在“变异物种”这里就被定向化了呢?太像杜撰小说性质了。

4、考察小组带着军队回去,面对切尔诺贝利巨鼠已经是绝对战胜方了,何故要将巨鼠“戳骨扬灰”,打的一滴不剩呢?难道那位“科学家”也不想凭借“巨鼠”遗体,名扬天下么?那不是太可惜了么?

5、一只巨鼠被捕,一群巨鼠来救,好家伙这是“梁山大闹江州城”的戏码啊,太魔幻了,真实度降之又降。

所以,现在学术界把“切尔诺贝利巨鼠”当成是小说演绎,对其真实性连质疑都算不上,根本就不承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