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怪象,儿子结婚后老人要搬出家门住趴趴房,如今这里是啥样


河南省豫东平原的沈丘县周营镇李楼营村,经过脱贫攻坚面貌一新。高空俯瞰,村里修通了笔直的水泥路,秋庄稼绿油油,一派丰收景象

2017年1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村里盖起很多新楼房,街头的年轻人衣着很时髦

同时,在村头、路边及小树林里有很多趴趴房,里边住的都是年龄大的老人。一村民介绍说,儿子结婚后都不愿意和老人一起居住,老人也感到和儿子一起生活不方便,儿子就给老人找个地方盖个简易趴趴房。老人能动时就在趴趴房里自己做饭吃,生活不能自理时儿子送饭吃,直至老人去世,这样的民风在村里已约定俗成

今年8月中旬,记者再次造访该村,在村里遇见了一位开着三轮车带着老伴高高兴兴回家的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姜自安,今年77岁

2017年1月,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就住在这座趴趴房子里

如今,他搬进了大儿子住的楼房里,日子过得很幸福

这座趴趴房里住的这位老人名字叫姜自友,房子里生活条件很简陋。

如今,姜自友年已85岁,生活不能自理。他在3个儿子家轮流吃住,每家10天。大儿媳妇牛会勤说:“现在3个儿子都很孝顺,在俺家住我每天尽量给他做不重样的饭菜。”

这是2017年1月拍摄的赵月英老人的照片。她住在趴趴屋里,不远处就是儿子住的楼房

如今,她搬到了大儿子家里住。儿女孝顺让她感动得掉泪

这位老人住在村头石棉瓦盖顶的趴趴屋里。她太没有福气了,没等到儿子接她回家就去世了

村支书李中义说:“俺村在脱贫攻坚中治穷与治愚同步进行,不仅实施产业扶贫,还进行精神扶贫,村里通过开展孝道教育,批评教育不孝顺儿女、儿媳,弘扬了正气,使村风民风越来越好,住在趴趴屋里的38名老人全部被儿女们接回家中,开始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