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筋動骨一百天,靜養的危害你知道嗎?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很多人在骨折後或者是扭傷後都遵循“傷筋動骨一百天”,乖乖的躺在床上靜養100天,一動不動,這樣真的對嗎?

傷筋動骨一百天,靜養的危害你知道嗎?

骨折,生活上常發生的意外傷害。研究表明,骨折臨床癒合的時間大概要3個月左右,因此俗話說的是沒有錯的。

但是,“一百天”並不是讓你在床上躺著,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長期臥床不僅影響骨折的癒合,還會帶來許多的併發症。

長期臥床的危害

1

影響骨折癒合

雖然,休息對骨頭癒合好處也有很多,如減少骨骼癒合變形,骨折癒合後排列錯位的機率。

但是,骨骼生長和骨密度的增加取決於施加在骨上的力。 肌肉收縮和承重訓練是可以通過施加力在骨頭上,刺激骨細胞的活動,增加骨密度,促進骨折部分癒合 。

2

肌肉萎縮

長期臥床休息是會造成肌肉的萎縮與肌力的減退。 據研究發現,正常人臥床休息1個月,肌纖維橫斷面積會減少10%~30%,兩個月減少50%。 肌力降低速率為每週10%~15%,3~5周肌力下降可達50%。

也就是說,即便通過臥床休息,促使骨折癒合非常完美, 但是整體的肌肉力量會出現下降的,甚至萎縮的情況,從而造成日常活動功能的下降 ,如不能長時間站立步行,身體靈活性也較之前差。

3

深靜脈血栓

由於長期臥床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加,下肢血液淤滯,導致深部靜脈栓塞。預防方法為小腿外間歇加壓以促進血液迴流,減輕瘀滯,也可在小腿上包紮彈性繃帶,做主動運動。

4

關節攣縮

肢體和關節長期制動,尤其是當關節本身有炎症或肌肉癱瘓,或肢體放置位置欠佳時,容易造成關節攣縮。由於制動,肌肉維持在短縮狀態下5~7天,就會顯示肌腹變短;超過3周,在肌肉和關節周圍,疏鬆的結締組織會變得緻密,因此而導致關節攣縮。

5

水腫

四肢運動能促進靜脈迴流,因廢用而不能活動的四肢容易導致靜脈血液淤滯使毛細血管的流體靜壓增高,液體滲透到組織間隙發生水腫。如水腫持續時間長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滲透到血管外形成纖維蛋白,容易引起攣縮,攣縮又可增加廢用程度,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6

骨質疏鬆

長期臥床的情況下,由於缺乏肌腱牽拉和重力負荷作用於骨骼,以及內分泌和代謝的改變,骨質的鈣和羥脯氨酸排洩增加,導致骨質疏鬆。

傷筋動骨一百天,靜養的危害你知道嗎?

骨折做完手術後並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後期的功能恢復很重要。如果康復治療沒有跟上,後續的問題會越來越麻煩。

正確的做法是骨折部位固定後,關節要早期活動;骨折部位附近關節的肌力訓練,以免肌肉萎縮。要想盡快恢復正常功能,動靜必須相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