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中的“九眼天珠”是何物?遊客青海遊,被神祕唐卡震懾住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十分豐富,通常包括有藏族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宗教藝術等諸多領域。如今我們所見的唐卡,多以宗教人物為主。許多傳世唐卡大多是藏傳佛教和苯教作品。唐卡的材質一般以布畫為主,綢緞最為常見,現如今的市場上也有許多紙張唐卡,但古老的銀製唐卡,卻極為罕見。

圖為青海西寧八瓣蓮花非遺文化體驗中心所收藏的一幅銀製唐卡,這幅唐卡據考證是明末清初的作品,從民間蒐集而來。對於唐卡藝術的喜愛,我一直是十分著迷,自己在西藏、尼泊爾等地旅遊,也收藏了幾幅回來。也曾在博物館和寺廟見過許多年代久遠的古老唐卡,但銀製唐卡卻是第一次見,瞬間將我給震懾。

同樣是以佛像為中心人物的唐卡,這幅銀製唐卡則顯得極為特別,其中心人物是藏傳佛教千手千眼觀音造像。在佛教中很多造型都有“千手”這一特徵,例如大白傘蓋佛母、千臂千缽千釋迦文殊師利菩薩、千手千眼曼殊師利佛像等,但不意味著有“千手”則為“千手千眼觀音”。千手千眼觀音造像最早源於唐代,在清代隨著密宗的興起,逐漸被作為主尊供奉,許多唐卡作品也以其作為中心人物供奉。


千手千眼觀音的十一面相,分為五層,前三層都是臉有三面。正前方三面和右面三個面孔均為慈悲相,度化善有情;左面三面是忿怒相,度化惡有情。 第四層有一金剛相,有三眼,表示度化眾生的事業需要有極大的威嚴和極大的意樂,才能經過無數劫的不懈努力而有所成就;金剛相之上頂層,皮膚為紅色者,是阿彌陀佛像,這是觀世音菩薩的指導老師,也稱無量光佛。

當鏡頭拉近距離,會發現這尊千手千眼佛像刻畫得十分細緻且細膩。即便是過了幾百年,色彩依舊。唐卡的色彩一般明豔濃郁,以植物顏料和礦物顏料為主。在這幅唐卡上,我們發現它以金、銀、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為顏料,可能也有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顏料。觀音手持的淨瓶極有可能是以松石為主。

在簡單瞭解唐卡和千手千眼觀音後,再細琢這幅銀製唐卡,不禁被其材質所驚歎。在唐卡的周邊,紅色和綠色的裝點據介紹是綠松石和紅珊瑚。在藏地的古老文明中,綠松石和紅珊瑚不僅是作為配飾裝點存在,還具有更深意義。在清代,綠松石被視為天國寶石,是吉祥幸福的聖物。它在藏地文明的服飾、頭飾,包括佛像鑄造中非常常見。


但不論是綠松石還是紅珊瑚,都不及這一樣東西來得神秘:天珠,俗稱九眼珠。最早的天珠為象雄天珠,誕生於古代青藏高原最強大的文明古國——古象雄王國,它是雍仲苯教的聖物,是藏族七寶之首。此寶物一般由大成就者或高僧大德供奉加持。在藏傳佛教中,天珠之“眼”,有不同象徵意義,最稀有,最難得的是“二十一眼”。

在千手千眼觀音的周邊,還有許多金色佛像,這些佛像一般根據唐卡大師或寺院要求所繪製,有的周邊是度母,有的是釋迦牟尼像等等,而這極有可能是釋迦牟尼像。雖說整個唐卡為銀製,但上面仍有其他材質融合,如金漆。不論是佛像還是植物花卉或祥雲,都儘量塗上金漆,以彰顯唐卡的珍貴和佛法的重要性。

這一尊站在蓮花上以深藍皮膚為主的佛像,可能是阿彌陀佛像。但在藏傳佛教有通身是藍得發黑的佛,目前我只知道大黑天,但其並非站著,而是半蹲。大黑天有許多不同的化身形象,相傳有72或是75種。一般為忿怒尊和凡人型,最常見的則為忿怒尊,半蹲在鋪著人屍墊的蓮臺上。


位於觀音像的左下角,是一尊通身為金色的佛,他手持法器,站立在蓮花上。左手分辨不清是什麼,但右手明顯是一朵蓮花,蓮花之上似乎還放置著什麼。在佛教中,一手持劍一手持花的菩薩,通常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的蓮花之上還放置經書。但文殊菩薩的形象多以坐姿。在此,你們覺得這是什麼佛像?

在唐卡的周邊,還有許多動物圖騰,這些圖騰有獅獸,雙龍戲珠或蝙蝠。唐卡實際上是一種符號象徵體系,通過這些符號象徵,我們可以獲取許多有關藏地文明的古老信息。其中所包括的動物象徵體系,往往表現著藏漢文化的結合。且這一動物圖騰中,不乏花卉圖案,有忍冬紋和纏枝藤紋。

雙龍戲珠,在漢文化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圖騰,但在藏傳佛教中並不多見。由於這幅唐卡是明末清初的作品,在其裝裱上,具有非常明顯的漢文化。在清代,藏傳佛教受到統治者的大力支持,且千手千眼觀音在清代隨著密宗興起,這幅完整的唐卡作品具有明顯的漢文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讓我困惑的是這一圖騰,分不清是蝙蝠還是大鵬。在其周圍有纏枝藤紋和忍冬紋,以及山脈和祥雲。在唐卡的動物圖案中,一般有夔龍、鳳凰、獅子、蝙蝠、仙鶴、鹿紋、象紋等。你們認為這一動物圖案究竟像什麼?看其翅膀,且人身鳥獸,我倒覺得十分符合藏傳佛教中的大鵬形象,被視為破除障礙無上的法力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