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這4種父母最討孩子“嫌”,有你嗎?

一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是從古代言傳下來的一種理念:父母大於子女,父母可以掌控子女,子女要順從父母,否則

就是仵逆!現在還有很多父母仍舊用這樣的思想對待自己的孩子。

《小歡喜》中,英子的媽媽宋倩就是典型代表。

在劇中,單身媽媽宋倩獨自撫養女兒,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所以她把所有的時

間和精力都傾注在女兒身上。

生活上,起早貪黑地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

學習上,親自輔導孩子功課。

這類父母習慣獨裁專政,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最擅長用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要求孩子必須

聽父母的。他們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是:“父母永遠是正確的,不管做啥事,都是為了你好”面

對女兒的“背叛”,她發出了這樣的吼叫:

《小歡喜》:這4種父母最討孩子“嫌”,有你嗎?

眾多觀眾表示:隔著屏幕,心疼英子!

《小歡喜》:這4種父母最討孩子“嫌”,有你嗎?

英子的理想是報考南京大學天文系,而宋倩卻堅持讓孩子考清華北大。。。而她給孩子的理由

是:“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倆的理想應該是一樣的呀。”這都啥邏輯啊。天下無不是的父

母,從來不會考慮孩子的想法,真的是可悲可氣。

“如果遇到這樣的父母,真是人生不幸啊”,

觀眾表示:“英子真可憐啊”。

這種傳統的精神束縛,對孩子的傷害力極大。

即影響孩子獨立成長,又傷害親子關係。

時間久了,會逼瘋孩子的。

這種不平等,不合理的觀念,真的是該淘汰了。

祈禱父母們的覺醒。。。。。。

二 控制慾極強的父母

《小歡喜》:這4種父母最討孩子“嫌”,有你嗎?

為了應對高考,英子媽媽宋倩可是比女兒都努力。

在生活方面:嚴禁孩子吃垃圾食品,油條豆腐腦不能吃,火鍋不能吃辣的。孩子的生活起居都

得嚴格按照她的標準來。

在學習方面:為了方便查看女兒動態,英子臥室裡的圍牆,被她改造成透明玻璃,而女兒的隱

私和感受她又何曾考慮呢?

《小歡喜》:這4種父母最討孩子“嫌”,有你嗎?

在高三誓師大會大會上,英子想在 放飛夢想的氣球上寫上自己的航天夢。而她的媽媽宋倩非

要讓女兒寫“考700分,上北大清華”,爭執間氣球爆炸,孩子傷心地哭著跑開了。最終,宋

倩的控制慾,讓壓抑許久的英子情緒大爆發:

《小歡喜》:這4種父母最討孩子“嫌”,有你嗎?

觀眾大呼:宋茜,請放過那個孩子。

觀眾表示:鏡頭一切換到她們母女倆的畫面,就想換臺,直呼:“看到宋茜頭就難受,滿滿的

控制慾,讓人受不了”

其實,像宋倩這種的極品媽媽,在中國還有很多。

“宋倩式”父母們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給了孩子生命,並不代表你有權利去支配孩子的一生。

愛是放手,絕不是控制。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懂得放手。

三 言語虐待型父母

《小歡喜》:這4種父母最討孩子“嫌”,有你嗎?

“分班考最後一名,要不要臉啊”

方家媽媽童文潔這樣對孩子說到

在劇中,她經常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這些話,大人聽了都不好受,更何況青春期的孩子呢?

這些話,像刀子一樣刺向孩子的心。

童文潔的行為,是眾多中國家長的真實寫照。她們習慣於使用刻薄的語言傷害孩子,經常在語言上打擊孩子。還美名其曰:“為了孩子好,這樣做是為了激勵孩子上進”

其實,這樣做,只會使你的孩子更自卑、懦弱,甚至走上極端。

語言暴力遠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可怕。

社會調查發現: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以下傷害:

1-容易導致沮喪,抑鬱,缺乏自信。

2會出現抑鬱症,對未來的生活失去希望。

3容易患上成癮性性格,譬如沉迷網絡。

4出現反社會的傾向。

劇中的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方一凡,最終大爆發,他對媽媽大吼:

“童文潔,你眼裡只有大學,永遠看不到我的好”

“從今天開始,我不學了”

對於孩子而言,家長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面對孩子,父母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換位思考,耐心地和孩子保持真誠的溝通,唯有這樣才能達到家庭教育目的,才能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四 身體虐待型父母

學渣方一凡在第一集,就被他媽媽追著打。

季勝利和兒子溝通不順的時候,也給孩子一巴掌。

英子因此在和媽媽溝通不順的時候,也被她媽媽打了一巴掌。

打孩子在國外是犯法的,因為屬於身體虐待。但在中國,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現在,仍然有很多家長信奉“棍棒教育”,他們堅信“不打不成器”。所以,很多家長利用他們家長權威,採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希望孩子可以聽話守規矩。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已經和以前的孩子大不相同了,使用打的方式教養孩子,已經不奏效了,這已經是眾多父母的真實感受。

暴力只能導致暴力。當你使用暴力的手段來對待孩子的時候,他們也會變得越來越暴力,並且會做出讓你失望的行為。孩子要麼行為叛逆,富有攻擊性;要麼把暴力傾向深藏在內心,扭曲性格。最重要的是,暴打孩子的方法破壞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交流。暴力教育讓父母成了孩子的敵人。

很明顯,這種暴力教育是一種不科學的教育方式,應該淘汰。

“孩子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的”。身為新時代父母,一定不要打孩子,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要對孩子有耐心,根據孩子的性格,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天下父母,愛子之心,日月可鑑。

可是,畢竟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偏差,在所難免。請父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這世上原本就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父母,不要太苛責自己。

請牢記:唯有不斷學習,陪孩子一路成長,方得幸福!

《小歡喜》:這4種父母最討孩子“嫌”,有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