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水域釣魚,是打窩誘魚快還是抽窩誘魚快?選對了爆護不難

我們都知道自然水域基本上都是水廣魚稀的狀態,我們想要釣好魚就必須想辦法把魚誘到窩子裡來。但是關於打窩也是比較有爭議的,有很多釣友認為釣大魚才需要打窩,釣小魚不打窩也可以。因為大魚數量少,食量大,不打窩就沒辦法吸引它們進窩,而小魚數量多,食量小不打窩也能釣得到。那麼今天就來聊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打窩和抽窩哪個誘魚比較快呢?路人甲覺得吧,不同的情況還是要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在自然水域釣魚,是打窩誘魚快還是抽窩誘魚快?選對了爆護不難

一,釣大魚要打窩

自然水域中總是以小魚為主,如果你想釣大魚是一定要打窩的,不然就你魚鉤上的2團餌料想要釣到大魚,那就只能純靠運氣了。可以說路人甲見過太多這類的釣友,用這樣的方法釣了幾年都沒釣到過大魚,不說很大,就連3斤以上的魚都沒釣到過。為啥呢?窩子裡沒貨,魚兒不願意進來,小魚就先把鉤子上的餌團吃掉了,窩子裡空空如也怎麼可能會有大魚進窩。所以很多時候不是水裡沒大魚,而是你釣魚的方法錯了釣不到大魚。真的要相信那句話“想要魚靠岸,就拿糧食換”,這句話很扎心,但真的很實在。當然這不是一定要你打重窩,而是說你窩子裡一定要有足夠吸引大魚的東西。想要誘魚快點就用足夠的顆粒物配合粉末餌料來誘魚,起到誘釣結合的作用。

在自然水域釣魚,是打窩誘魚快還是抽窩誘魚快?選對了爆護不難

二,流水水域要打窩

在自然水域釣魚我們經常會遇到走水的情況,如果這時候還只想著抽窩,那麼多半是誘不到魚進窩的,有魚進窩也非常慢。因為你用餌料抽窩,餌料的比重太輕,很容易被水流沖走。這樣一來你窩子里根本就沒有食物來吸引魚,發窩慢,魚口少也就不奇怪了。如果走水比較輕,可以用一些小顆粒來打窩,比如說酒米,麥粒,如果酒米也被沖走,那就用玉米粒,比重比較大的飼料顆粒。如果走水更大,那就直接用餅狀窩料,比如說菜籽餅,花生餅之類的。不過打窩的時候都要根據水流的速度來判斷提前量。

在自然水域釣魚,是打窩誘魚快還是抽窩誘魚快?選對了爆護不難

三,溫度高的時候最好是打窩,溫度低可以抽窩

為啥這麼說?溫度高的時候魚兒活躍度比較高,食量也比較大,如果單純的抽窩,可能窩子裡留不下什麼東西來吸引魚。而且溫度高的時候小魚特別活躍,抽窩的餌料狀態也比較好,那麼窩子裡的小魚會越聚越多,你釣起來會特別煩。在溫度低的時候既可以打窩也可以抽窩,如果是打窩,最好是提前打窩,比如說打隔夜窩,早上打窩中午釣之類的。因為溫度低了魚兒的活躍度低,進窩的速度慢,當時打窩發窩的速度比較慢。不過常用的方法還是抽窩,餌料霧化好點,味道濃郁一點,抽窩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餌料中的一些細小顆粒在水中擴散得很快,比現場打窩誘魚速度更快。

在自然水域釣魚,是打窩誘魚快還是抽窩誘魚快?選對了爆護不難

四,靜水水域或者小水域可以直接抽窩

如果想釣快魚,而且不是專門守大魚,水還是靜止的水域面積也不大那就直接抽窩吧。在餌料中適當的添加一些顆粒(比如酒米,碎玉米之類的)通過高頻率的抽竿讓窩子底下形成一個窩子,這樣既有霧化快速誘魚,也能兼顧留魚。尤其是加入酒米這些顆粒小但是味道比較濃郁的物質後,魚兒能夠聞得到味道但是吃起來很難吃飽,只要保證足夠的頻率基本上都不用補窩了。尤其是在小水域,打窩很容易造成窩量過大的現象,抽窩反而更合適。

在自然水域釣魚,是打窩誘魚快還是抽窩誘魚快?選對了爆護不難

​最後:抽窩和打窩的目的都是為了誘魚和留魚,只不過方法不一樣,咱們也不要固執的認為某個方式好就一直用哪個。關鍵還是要懂得隨機應變,就好像有釣友說的,釣魚的方法也就那麼幾種,掌握起來也並不難,為啥有的人爆護有的人卻只釣得到幾條?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應變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