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聖雄甘地,印度國父,印度人的英雄,也是個受到爭議的人物,他出生於英國殖民印度的時代,在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家庭里長大,受此影響,

自幼形成安份守己,素食,不殺生,且害羞靦腆的性格!19歲那年,甘地不惜以開除種姓身份為代價,誓要前往英國求學,去探尋他從小就崇拜的英國西方文明。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最初的甘地,也是盲目崇拜西方,對西方文明心馳神往,但作為教徒,西方文明傳統與印度教陳規教條發生了衝突,甘地夾在中間,無所適從,一番思想鬥爭後,最終放棄了這種盲目崇拜,轉而在堅持自己教義的基礎下,對西方的東西兼收並用。在英國,甘地順利獲得了倫敦大學法學學位,成為一名律師。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機緣巧合,甘地前往南非處理,南非同樣是英國殖民地,甘地的膚色遭遇到了連續不斷的種族歧視,自尊心遭遇了狠狠的羞辱,於是他在南非帶領著當地印度人進行反種族歧視的鬥爭,在此過程中,他掌握了一套鬥爭的秘訣,也為非暴力不合作學說運動初步形成奠定基礎。不過,甘地此時仍然崇拜英國,並對英國報以希望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1915年,甘地回國,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暴力,就是不使用武裝鬥爭流血的方式;不合作,以不上班,絕食,懺悔,靜坐等方式,無論對手用何種手段,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直到英國殖民者“良心發現”,用人性得光輝感召他們,最終獲得印度的獨立和民族解放。甘地一生,為了印度解放,一共絕食18次。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丘吉爾就曾經嘲笑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1942年,甘地最後一次入獄,絕食21天,丘吉爾迫於壓力,最終釋放了奄奄一息,即將死去的甘地,然而這次甘地還是沒有餓死,丘吉爾怒氣衝衝的發電報質問,為什麼甘地沒有死?甘地曾經還勸中國,放棄抵抗日本的侵略,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難怪網友評論,要是在中國近代,甘地早就死了幾百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