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隨著立冬的到來,陰雨天氣逐漸增多,光照條件相對較弱,再加上棚內持續處於高溼度的環境條件,番茄很容易出現一些生理性的問題,尤其正處於結果期的番茄,容易出現孔洞果、筋腐果。高溼度環境下,還會引起一些喜溼病害的發生,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番茄“葉黴病”,葉黴病是一種發生在番茄葉部的病害,但同時也會對番茄果實造成直接影響,導致果實失去食用價值。那麼在番茄結果關鍵時期,以及生理問題及病害多發的季節,菜農應如何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又該如何科學有效地防治番茄葉黴病呢?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一、番茄葉黴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病害

番茄葉黴病,也就是菜農常提起的“黑黴病”,是發生在我國番茄栽培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該病害危害範圍十分廣泛,就連國外番茄栽培也時有發生。據農技有料瞭解,我國首例番茄葉黴病,是發生在40年前露地番茄栽培上。今年來,隨著溫室栽培、大棚栽培、露地栽培技術的發展,以及番茄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再加上今年來環境條件的變化,為葉黴病菌提供了有利的增殖環境,葉黴病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成為了番茄生產上的重要葉部病害。尤其北方番茄栽培區,葉黴病危害程度較嚴重,通常會造成20%~30%的田間減產損失,一旦番茄葉黴病發生流行,減產損失能達到50%以上。雖然葉黴病是重要的葉部病害,但病害發生時還影響到果實的品質,甚至降低果實的食用價值。尤其當前陰雨天較多,容易引起番茄葉黴病的發生,菜農需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二、如何判斷番茄是否發生了葉黴病,可以從葉片、莖稈和果實進行症狀識別

1.葉黴病對葉片的危害

葉片染病時,一般植株下部的葉片先受到危害,然後植株中、上部葉片逐漸受到侵染。葉片染病初期,病葉正面會出現淡黃色的褪綠斑,病斑形狀通常是圓形,有時候受葉柄的影響,病斑也可能是不規則形狀。而葉片背面病部則會變成灰白色,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部會出現毛絨狀的黴層,黴層顏色一般是灰褐色至深褐色。當然了,在溼度較高的環境條件下,病葉正面的病斑上也會出現黴層。隨著病情的發展,葉片上的病斑數量會逐漸增多,而病葉也會變的乾枯、捲曲。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葉片受害症狀

2.葉黴病對莖稈的危害

番茄植株幼嫩莖稈染病時,病莖表面產生的病斑和葉片上的病斑一樣,這裡就不重複描述了。隨著病情的發展,葉黴病菌會沿著嫩莖向花部擴展,可導致花器凋零枯萎,而幼果也會因花器受害而出現脫落現象。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嫩莖受害症狀

3.葉黴病對果實的危害

葉黴病主要危害未成熟的青果,果實染病初期,果蒂附近的果面上會出現黑色的斑塊,斑塊形狀通常為圓形,有時候也可能是不規則形狀。從外觀來看,果實病部會出現明顯的凹陷現象,用手指輕輕按壓病部,能明顯感到病部較硬。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可擴大至果面的三分之一,嚴重影響了果實的品質及食用價值。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果實受害症狀

三、葉黴病和灰黴病都會造成葉片出現灰黴,如何正確區分呢

番茄葉黴病和灰黴病,不僅名字相似,發病症狀也相似,都會造成病葉上出現灰黴,很多經驗不足的菜農,很容易將兩種病害混淆。病害發生後不能及時作出正確的診斷,以至於造成嚴重的減產損失。雖然二者僅有一字之差,但若仔細觀察病症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1. 葉片症狀不同:番茄葉黴病發生時,病菌通常從植株中下部葉片開始侵染,逐漸將植株上部葉片侵染,葉片正面會出現圓形的淡黃色病斑,葉片背面會出現灰色黴層。而灰黴病侵染葉片時,從葉片的邊緣處開始侵染,病葉上的病斑呈“V”字型,病葉正面會出現灰色黴層。不論侵染順序、病斑形狀、黴層產生位置,兩種病害都有很大的區別
  2. 果實症狀不同:如果還是不能從葉片區分病害,那麼我們還可以通過果實受害症狀進行區分。葉黴病侵染果實時,果實病部會出現凹陷現象,並且病部果肉組織會變的比較堅硬。而灰黴病侵染果實時,果實病部則會呈現出溼腐狀,最終導致病果腐爛。葉黴病會造成果實硬化,而灰黴病則會造成果實腐爛,這樣就很容易區分兩種病害了。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葉黴病與灰黴病的區別

四、番茄發生葉黴病和哪些因素有關

  1. 葉黴病菌主要跟隨病殘體落入土壤中存活,有時候也能附著在種子表面存活,也就意味著播種帶菌種子,或者番茄生長期土壤中的病菌萌發、侵染,就會引起番茄葉黴病的發生;
  2. 葉黴病菌具有喜溫好溼的特性,田間環境溫度在9℃~34℃之間,空氣相對溼度達到90%以上,或葉片溼潤時間持續較長時,有利於番茄葉黴病的發生;
  3. 耕種方式不合理,葉黴病菌能夠在土壤中存活,如果菜農在發病地塊繼續種植番茄,那麼田間土壤中就會有較多的葉黴病菌,容易引起或加重番茄葉黴病的發生;
  4. 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差,比如菜農育苗時撒種過密,或移栽番茄苗時植株密度過大,或番茄生長過程中枝葉茂盛,會降低田間通風透光性,容易引起番茄葉黴病的發生;
  5. 葉黴病發生後,菜農沒能對病葉、病果、病株等,沒能及時進行清理,這就會增加病菌的傳染機會,容易引起番茄葉黴病的發生;
  6. 施肥不科學,什麼時候施肥,施肥配比是多少都是有講究的,菜農對番茄有機肥施用不足,施用化肥時有過多的施用氮肥,番茄植株生長所需營養不均衡,植株長勢差,容易引起番茄葉黴病的發生;
  7. 澆水不合理,菜農採取大水漫灌的澆水方式,既增加了病菌的病菌的流動性,又導致空氣溼度及土壤含水量過高,容易引起番茄葉黴病的發生;
  8. 番茄生長期間遇多雨季節,長時間陰雨天氣下,田間光照條件差,且溼度較高,為病菌增殖、萌發提供了有利條件,容易引起番茄葉黴病的發生。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五、番茄葉黴病發生速度快,到底是如何進行侵染的

初侵染:病殘體落入土壤的過程中,病菌就會落入土壤中存活,有時候病菌也會附著在種子表面存活。如果菜農將攜帶病菌的種子進行播種育苗,就會導致番茄幼苗期發生灰黴病。當然了,在番茄的整個生長過程中,一旦田間溫度、溼度條件適宜,那麼土壤中的病菌就會萌發長出芽管,然後從葉片背面的氣孔處,或者花器的萼片、花梗等部位的氣孔處侵入,從而導致田間番茄發生葉黴病。土壤帶菌,及種子帶菌,是番茄發生葉黴病的重要初侵染源。

再次侵染:田間有番茄發生葉黴病時,番茄葉片的發病部位會產生灰色的黴層,而黴層就是葉黴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葉片病部產生的病菌,又會藉助氣流、雨水、灌溉水進行傳播,菜農在進行分苗、移栽、整枝、打叉、採果等農事操作的過程中,也能對病菌起到傳播的作用,從而使病菌在田間頻繁的侵染番茄植株。一般來講,從田間發生葉黴病,到病害流行成災,整個過程只需要短短15天時間,這也是葉黴病防治難度大的關鍵所在。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六、針對番茄葉黴病,有哪些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 選種及種子消毒:番茄品種之間具,對葉黴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的差異,為確保防病效果的穩定和持久,建議菜農在當地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因地制宜的選種抗葉黴病能力較強的番茄品種。不論是自己採收的種子,還是購買到未經藥劑處理的種子,建議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具體可以將種子在53℃的溫水中浸泡30分鐘,浸泡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入熱水,以免水溫下降影響滅菌效果,種子浸泡結束後撈出晾乾進行催芽、播種,可顯著減少種子帶菌量,降低番茄苗期發生葉黴病的幾率。
  • 土壤處理:葉黴病菌主要在田間土壤中存活,這就意味著發生過葉黴病的田間,其土壤中會有較多的葉黴病菌。那麼菜農在移栽番茄苗之前,可以對土壤進行深翻晾曬,也可以對土壤進行高溫滅菌。具體做法是先將土壤進行深翻,以便於增加土壤通透性,然後對土壤進行灌水,最後對土壤進行覆膜,在陽光的照射下、棚膜的覆蓋、水分蒸發過程中,土壤溫度會提高,從而起到高溫滅菌的作用。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 科學施肥:施肥是田間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但你真的會施肥嗎?番茄是一種喜肥作物,那麼菜農在給番茄施的過程中,要施用充足的有機肥和平衡肥,尤其在番茄生長前期,一定要把控好氮肥的施用量,過多施用氮肥無疑是“揠苗助長”,不利於番茄植株的長勢。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防治番茄發生葉黴病,就要科學施肥培育壯棵,只有在滿足番茄植株所需營養均衡的條件下,才能培育出健壯植株,提高植株對葉黴病的抗病能力。
  • 合理澆水:從番茄葉黴病發生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溼度條件是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那麼菜農在滿足番茄生長多水分需求的同時,要儘量避免澆水而增加田間溼度,因此不能採取大水漫灌的澆水方式,建議選擇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澆水方式。深冬和早春應選擇在晴天的上午澆水,陰雨天及病害發生是要少澆水或不澆水。此外,澆水結束後還要適當的對棚室進行通風,以便於降低棚室內部空氣相對溼度。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 輪茬換作:番茄葉黴病與其他病害的區別在於,葉黴病只危害番茄這一種作物。也就是說,如果菜農在發生過葉黴病的地塊,繼續將番茄進行連作,就會導致田間土壤中有較多的葉黴病菌,而番茄葉黴病也會逐年加重。因此,對於發生過葉黴病的地塊而言,建議菜農能夠將番茄可瓜類、豆類等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合理輪作,可有效減少土壤中的灰黴病菌,降低番茄葉黴病的發生幾率。
  • 栽培管理:有些番茄品種本身就枝繁葉茂,那麼菜農在移栽番茄苗時,要根據不同番茄品種的特性進行合理密植,避免栽培密度過大。尤其在番茄生長過程中,要及時進行整枝、打叉和吊蔓,對於葉量大的番茄品種,菜農可適當的進行剪葉處理,以免行間廕庇通風透光不良,從而可減少葉面出現長時間的溼潤狀態,可降低番茄葉黴病的發生幾率。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 及時清理病殘體:病殘體上會攜帶大量的病菌,且病菌還會跟隨病殘體落入土壤中存活,為了避免病菌進一步侵染番茄植株,建議菜農在番茄葉黴病發生初期,及時將植株上的病葉、病花、病果摘掉,對於葉黴病發生較嚴重的植株而言,可連同植株一起拔掉。尤其番茄採摘結束後,要做好徹底清園工作,殘枝病體清理乾淨的而同時,還要將土壤進行深翻處理,將土層表面的病菌翻入土層深處,可有效抑制病菌萌發,從而減少下一茬或來年番茄栽培田間初侵染源。

2.藥物防治

番茄葉黴病發生初期,菜農要及時將病葉、病花摘掉,病結合噴藥進行防治。7~10天噴藥防治一次,一般連續防治3~4次會有明顯的防治效果,當然了,具體防治次數應根據病情而定。

常用藥劑有:可選用:武夷菌素水劑、春雷黴素水劑、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啶菌噁唑乳油、腈菌唑乳油、百菌清可溼性粉劑、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氟硅唑乳油、氟硅唑水乳劑、克菌丹可溼性粉劑、春雷·王銅可溼性粉劑、氟菌·肟菌酯懸浮劑等。

番茄葉黴病造成葉片長黴,易與灰黴病混淆,如何正確診斷及時防治

防治總結:以上就是番茄葉黴病的介紹、症狀識別、發病因素、侵染規律及該病害的科學防治技術,供廣大菜農朋友參考借鑑。農技有料認為,菜農想要防治番茄葉黴病,首先要對該病害有深入的瞭解。在番茄實際栽培生產的過程中,要將涉及農業生產、生態保護、藥劑治療等方面綜合起來,形成一套科學的防治流程,這樣才能番茄葉黴病起到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

文丨農技有料

圖丨頭條免費正版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