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宋朝收回了幽雲十六州中的十一個

夙願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與朝廷決裂,為了自保,他割讓幽雲十六州尋求契丹遼朝的幫助,推翻了後唐,當上了後晉皇帝。

後來中原換了雄主後周世宗當家,收復了瀛莫二州,但周世宗英年早逝,未能恢復其他州。

五代過後是宋朝。宋太祖、宋太宗也都有收復幽雲之意,但前者齎志而歿,後者意圖在消滅北漢後推到幽州,卻因為不善軍事打了大敗仗。後來宋遼講和,進入了一段很長的和平期。

但是宋朝一直希望幽雲十六州是自己的該多好。宋神宗就有遺訓,收復幽雲之人可以封王。

那一年,宋朝收回了幽雲十六州中的十一個


機會

到了神宗的兒子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機會來了。

遼朝東北的女真族出了個奮起抗遼的完顏阿骨打,趁昏君耶律延禧當道,屢敗遼軍,建立金朝。

宋徽宗與寵臣童貫等判斷遼朝早晚要完,便有了主意,不如就聯金滅遼。

童貫對此很有把握,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出使遼朝時,他就搭上了遼朝光祿卿馬植這條線。

對遼朝來說,馬植怕是自己不得志了就通敵賣國的內奸,但對宋朝來說,遼朝的官員願意讓幽雲十六州歸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不拿白不拿!

由於地理原因,遼朝的疆域隔在宋金之間,所以宋金之間只能通過海上聯絡。所以他們之間的盟約,史稱“海上之盟”。

重和元年(1118年),徽宗派武義大夫馬政自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乘船渡海,以買馬為幌子,與金談判攻遼。此後宋金使者頻繁接觸。

那一年,宋朝收回了幽雲十六州中的十一個

宣和二年(1120年),雙方商定以下的內容:

宋金各自進軍攻遼,其中金軍攻取遼上京(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與中京大定府(今遼寧昭烏達盟寧城縣天義鎮大明鄉),宋軍攻取遼的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即雲州)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即幽州);

宋答應滅遼後,將原來於澶淵之盟輸給遼的歲幣轉輸給金;

金答應將燕雲十六州還給宋。

都約定好了,但宋朝內部出現了方臘起義,軍界第一大佬童貫奉命鎮壓,攻遼的事情只能暫時擱置。

金人卻不等人,於宣和四年(1122年)正月攻破遼中京,耶律延禧出逃。三月,遼人援引唐肅宗故事,立燕王耶律淳為帝,和宋朝搞好關係,免歲幣。

正好這時候,金朝也來和宋朝約定夾攻,宋朝當然是選擇答應了,還有啥比收復幽雲更重要呢?

童貫當仁不讓,受命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屯兵於邊,詔諭幽燕。宋徽宗又以寵臣蔡攸為河北、河東宣撫副使。

蔡攸是奸臣蔡京的大兒子,無才無德,完全是靠與徽宗拉關係上位,等權力大了,甚至聽信小人挑撥離間與自己的親生父親蔡京爭權。這一次蔡攸受命,全無軍事經驗的他只知道遼朝已經日薄西山而自己的頂頭上司是身經百戰的童貫,自以為收復幽雲的功業唾手可得,竟然得意忘形到對徽宗提出等自己功成歸來能否把您身邊兩個美麗的妃嬪賜給我的要求。

蔡京倒是看出了其中的不妥,但他說的話,宋徽宗和蔡攸會聽嗎?


挫折

然而,日薄西山的遼朝的確沒有那麼好打。更重要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宋軍自身硬嗎?

連親歷者童貫自己都說:

即見河朔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須之用百無一有。如軍糧雖曰見在,粗不堪食,須旋舂簸僅得其半。又多在遠處,將輸費力。軍器甚闕,雖於太原、大名、開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適用,至於得地版築之具並城戍守禦之物悉皆無備。蓋河朔二百年未嘗講兵,一旦倉卒,責備頗難。

這時的宋軍已是長達二百年的久不習戰了,這戰備條件,真是一言難盡。

於是結果:

童貫至雄州,令都統制种師道等分道進兵。癸未,遼人擊敗前軍統制楊可世於蘭溝甸。……丙戌,……楊可世與遼將蕭幹戰於白溝,敗績。丁亥,辛興宗敗於範村。

六月己丑,种師道退保雄州,遼人追擊至城下。帝聞兵敗,懼甚,遂詔班師。

就在宋徽宗想知難而退的時候,轉機又來了:

代理遼帝耶律淳死了!

宰相王黼一看,這下遼人不就又群龍無首了嗎,有戲!於是又讓童貫、蔡攸治軍,再伐幽州!

壬午,王黼以耶律淳死,覆命童貫、蔡攸治兵,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劉延慶為都統制。甲申,种師道責授右衛將軍致仕,和詵散官安置。

為什麼這裡劉延慶為都統制和种師道致仕寫一起呢,因為劉延慶頂的就是种師道的缺。沙場宿將种師道一直堅持宋朝對遼應該像鄰居被強盜打劫時應該幫鄰居而不是幫強盜一樣,對伐遼很不配合,氣得王黼火線換人,你不是不贊成嗎,那你別幹了。

和詵是种師道的副手,也是作為替罪羊被處置了。

九月戊午,朝散郎宋昭上書諫北伐,王黼大惡之,詔除名勒停、廣南編管。己未,金人遣徒孤且烏歇等來議師期。辛酉,大饗明堂。己巳,高麗國王王俁薨,遣路允迪弔祭。甲戌,遣趙良嗣報聘於金國。己卯,遼將郭藥師以涿、易二州來降。

趙良嗣,就是宋徽宗賜大宋大功臣馬植的新名字。

出師很順利,涿、易二州投降了。其中易州是遼統和七年(989年)攻取的,並不在當初石敬瑭所割的十六州內。

冬十月庚寅,改燕京為燕山府,涿、易八州並賜名。癸巳,劉延慶與郭藥師等統兵出雄州。戊戌,曲赦所復州縣。己亥,耶律淳妻蕭氏上表稱臣納款。

耶律淳死後,勢力由其妻蕭德妃接管。但是對宋來說,稱臣怎麼夠呢?稱臣就是服軟了,既然承認我強,還不躺平了任我擺佈?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甲辰,師次涿州。己酉,郭藥師與高世宣、楊可世等襲燕,蕭幹以兵入援,戰於城中,藥師等屢敗,皆棄馬縋城而出,死傷過半。癸丑,以蔡攸為少傅、判燕山府。甲寅,劉延慶自盧溝河燒營夜遁,眾軍遂潰,蕭幹追至涿水上乃還。

而《遼史》的記載更是一副大快人心的口吻:

時宋兵來攻,戰敗之,由是人心大悅,兵勢日振。宰相李純等潛納宋兵,居民內應,抱關者被殺甚眾。翌日,攻內東門,衛兵力戰,宋軍大潰,逾城而走,死者相藉。

那麼最後幽州拿下了嗎?

拿下了,卻不是宋軍拿下的,這就尷尬了。

十二月丁亥,郭藥師敗蕭幹於永清縣。戊子,遣趙良嗣報聘於金國。庚寅,以郭藥師為武泰軍節度使。辛卯,金人入燕,蕭氏出奔。壬辰,使來獻捷。

劉延慶因為在此戰中的“出色”表現,被貶為率府率、安置筠州。


奏凱

而宋朝和金朝則開始了愉快的分贓交易:

五年春正月戊午,金人遣李靖來議所許六州代租錢。己未,遣趙良嗣報聘,求西京等州。辛酉,以王安中為慶遠軍節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

三月乙卯,金人再遣寧術割等來。己未,遣盧益報聘,皆如其約。

阿骨打一點沒有因為自己手下有“李靖”而驕傲,之前答應給宋的幽雲各州,能給的也就是已經佔領的全給了,不能給的也就是還在拉鋸的,也答應給了。

《金史·左企弓傳》:

太祖既定燕,從初約,以與宋人。企弓獻詩,略曰:“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太祖不聽。

所以各位朝廷重臣因為收復幽雲因功受賞,實在也是問心無愧的:

夏四月癸巳,金人遣楊璞以誓書及燕京、涿、易、檀、順、景、薊州來歸。庚子,童貫、蔡攸入燕,時燕之職官、富民、金帛、子女先為金人盡掠而去。乙巳,童貫表奏撫定燕城。庚戌,曲赦河北、河東、燕雲路。是日班師。

五月己未,以收復燕、雲,賜王黼玉帶。庚申,以王黼為太傅,鄭居中為太保,進宰執官二等。辛酉,王黼總治三省事。癸亥,童貫落節鉞,進封徐、豫國公。蔡攸為少師。乙丑,詔正位三公立本班,帶節鉞若領他職者仍舊班,著為令。癸酉,祭地於方澤。是月,金人許朔、武、蔚三州。

雖然幽州已經被搶光了,但幽州說好是該宋軍打的,結果卻是金軍打了,宋有什麼資本大起嗓門跟金要價?

何況,幽州的民心是不是向著宋,也不一定呢。

或告燕人曰:“汝之東遷,非金人意也,南朝留常勝軍,利汝田宅,給之耳。”燕人皆怨,因說宗翰不當與南朝全燕。宗翰因欲止割涿、易兩州,金主曰:“海上之盟,不可忘也。異日汝等自圖之。”

但不管心裡向著誰,幽州百姓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他們不想受顛沛流離之苦,就逃到了平州(今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希望遼朝所任的知州張覺為他們做主。當時因為張覺已經降金,金朝以平州為南京,以張覺為留守。

張覺召集諸將商議,諸將都說:聽說遼帝已經復振,應該投靠宋朝,迎回遼帝。

於是張覺宣佈用回遼朝年號,並聯絡王安中,以平營灤三州歸宋。

雖然這三州不在幽雲十六州內,但誰跟土地城池人口有仇呢?

幽雲以外的地方到手了,幽雲以內也不能馬虎了。

終究童貫、蔡攸打仗不夠漂亮,還是多少失去了一些聖心,於是另一位宦官譚稹受到推薦奉命去和金人交涉:把山後九州也拿回來。

童貫、蔡攸歸自燕山,頗失帝意。王黼、梁師成遂薦譚稹為宣撫。是日,起復稹為河東、燕山府路兼河北路宣撫使,令駐河東,交割金人所許山後之地。己未,詔童貫依前太師、神霄宮使,致仕。

這時,曾大敗宋軍的老仇人蕭幹也死了:

辛亥,以蔡攸領樞密院。

秋七月戊午,以梁師成為少保。己未,童貫致仕。起復譚稹為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庚午,太傅、楚國公王黼等上尊號曰繼天興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不允。禁元祐學術。

八月辛巳朔,日當食不見。辛丑,命王安中作《復燕雲碑》。壬寅,太白晝見。是月,蕭幹破景州、薊州,寇掠燕山,郭藥師敗之。幹尋為其下所殺,傳首京師。

《宋史·郭藥師傳》:

蕭干犯塞,藥師破其眾於峰山,生擒阿魯太師,獲耶律德光尊號寶劍檢、塗金印,幹尋為部下所殺。策勳加檢校太傅。

宋朝因為滅遼得到了猛將郭藥師,比劉延慶強上百倍。作為功臣,郭藥師曾得到宋徽宗的接見,表態願意為宋效死力。


極盛

好消息連著好消息,金人說好要給宋的武州、朔州,也到賬了。

事實上,譚稹雖然是奸臣推薦的宦官,但上任以來也卓有成績,已經趁金太宗新立無暇他顧,一舉將朔、應、蔚三州納入宋朝版圖,所以金朝所謂把朔州割給宋朝其實完全都是追認既定事實的面子工程。

《續宋編年資治通鑑》:譚稹為宣撫副使,仍駐河東,然金人以燕山地要害實不與我,但浮沈其辭。而我之使人昧利貪寵,欺誑朝廷,因是日生希覬。出師至太原,會吳乞買初立,猶未暇治山後,故朔州韓正、應州蘇京、蔚州陳翊皆通款於我,稹即除官,尋遷少保。

蔡絛《北征紀實》曰:譚稹者,亦巨璫也,初無異能,但梁師成黨。童貫致仕,故師成及黼引稹以為河東宣撫副使,實代童貫專俾交割山後、雲中府,其地則朔、武、應、蔚諸州者,直我河東路與代州對境,皆多要害,金人實不與我也。會吳乞買立,粘罕亦暫歸,故朔、應、蔚三州守臣皆通我,我又招降之,號曰朔寧軍。遣河東將李嗣本以兵戍焉。

《金史·太宗本紀》:

十一月壬子,……詔諭南京,割武、朔二州入於宋。

至此,幽雲十六州,宋已得其十一,以及不在其中的易、景、平、營、灤五州。

沒收回的五個州是雲、寰、儒、新、媯。

若不是金人耍流氓,勒索了錢財卻不辦交接,宋朝還能得到雲州也就是大同府,十六州就能得其十二。

又索雲中一路,則曰:“雲中久為我有,中國安得之!中國亦無如之,何姑欲得燕山!”且掩其挫敗之詀,以塞中外之議,因割燕山府、涿、易、檀、順、景、薊為一路,而歸其代稅一百萬緡。又議折中國物貨,以補其闕。於是又遣(趙)良嗣議折物,凡絹三十萬匹,絲綿等稱是。

雖然連“幽雲”的“雲”都沒收回來,但考慮到政和六年(1116年)宋朝兼併了青唐吐蕃的地盤,“唃氏之地,悉為宋郡縣矣”,在河湟地區建立了行政機構,可以說這時候,宋朝的疆域達到了極盛,文藝青年宋徽宗最大程度地實現了祖祖輩輩收復幽雲的夙願,真正成為了文治武功俱全的聖君——還有什麼比開拓疆域更能體現一位君主的赫赫武功呢?

至於復幽雲者封王的支票,這一年是宣和五年(1123年),兩年後也就是宣和七年(1125年)自然會兌現給首功童貫的。童貫總領軍務多年,河湟開邊也是他的一大政績,因功封王,實至名歸。那時,他還將代替譚稹承擔起向金朝新君索回幽雲其他州的重任。

那一年,宋朝收回了幽雲十六州中的十一個

他相信,一個剛立國的政權,一個剛登基的君主,是絕無可能以武力奈何一個承平已久的泱泱大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