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爛堅固如初,成為漢墓“頂配”的“黃腸題湊”,為何難盜?

“等級”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無處不有,以死亡稱謂為列:天子死稱崩,諸侯死稱薨,大夫死叫卒等等。古人認為,人死後會像生前那樣,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這種思維伴生而來的,便是古代各種繁瑣的喪葬禮制,和令世人瞠目結舌的陪葬品,其中規模最大、最具神秘的定數帝王級的陵墓。而金縷玉衣,是目前發現最奢華的陪葬品,在那個以葬玉作為陪葬特色的漢代,唯有皇帝才享有死後身穿金縷玉衣的資格。

千年不爛堅固如初,成為漢墓“頂配”的“黃腸題湊”,為何難盜?

金縷玉衣

除了陪葬品,在墓葬形式上,秦漢時期的帝王們也有著,屬於他們的“黃腸題湊”。它是中國帝王墓葬歷史上,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槨室,除了在秦漢時期帝王陵墓中常見外,在當時的少數諸侯王和重臣墓中,也可以使用“黃腸題湊”,這是天子賜予的殊榮。

“黃腸題湊”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霍光傳》,書中記載“賜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到了三國時期,魏國人蘇林才為我們解釋了這種特殊的墓葬形式。

“黃腸”指的是去皮後的柏木,因木色淡黃而得名;“題湊”則是一種墓葬結構,它的特點是:用柏木層層疊壘而成,大多不使用榫卯,二是題湊四壁所用的柏木枋,全與同側槨室板壁呈垂直方向,從內側看,四壁只能見到枋木的端頭。

千年不爛堅固如初,成為漢墓“頂配”的“黃腸題湊”,為何難盜?

黃腸題湊

看到這,有人不禁要問了,這怎麼就比金縷玉衣奢華高級了?理由很簡單,它用的柏木,是上等珍貴的木材,偌大個帝王陵墓中,槨室皆由柏木疊壘而成!這般奢華的形式,除了彰顯帝王尊貴的身份,也體現出那至高無上的皇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發現的“黃腸題湊”皆出現於豎穴木槨墓中。而最具代表性的“黃腸題湊”結構陵墓有:秦公一號大墓、天山漢墓和大葆臺西漢墓。在秦公一號大墓中發現的“黃腸題湊”,是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周秦時期最高等級的葬具。

而在目前發現併發掘的,六十餘座漢諸侯王墓中,僅在11座墓穴中發現“黃腸題湊”。以北京大葆臺西漢墓為例,它是由10cmx10cmx90cm的柏木疊壘而成,根據高度推算,整個“黃腸題湊”用木約14000塊,約合木材122立方米,近乎一座森林!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墓黃腸題湊發掘出土時,發掘者能從這些柏木中聞到淡淡的芳香。

千年不爛堅固如初,成為漢墓“頂配”的“黃腸題湊”,為何難盜?

黃腸題湊

單是一座漢代的諸侯王墓的“黃腸題湊”,便如此令人震撼。不如試想一下,有朝一日能見到秦始皇陵中的“黃腸題湊”,又會是怎樣一副壯觀的場景?

問題來了,“黃腸題湊”為何能歷經兩千餘年不腐,讓盜墓者望墓興嘆?即便是被盜兩百餘次的秦公一號大墓中,它的黃腸題湊依舊保持完好,這一切得益於其用料夠“實”。

柏木本身便是種非常堅固耐用的木材,加上這些木材在疊壘前,表面已經被工人打磨光滑,即便是略有不平之處,也被墊上薄木片或木屑之類,以求各層嚴密整齊,加上在頂部放置的一層壓邊木,讓“黃腸題湊”足夠堅固。

千年不爛堅固如初,成為漢墓“頂配”的“黃腸題湊”,為何難盜?

為了能讓這些柏木做到千年不朽,先人們對“黃腸題湊”做了三種防腐措施。一是在柏木周圍填有50-80釐米的木炭,藉此防潮吸水;二是在木炭頂部加以青膏泥,起到封水效果;三是將容易腐化的柏木結節去掉,填入合金溶液燒鑄封閉。

奇怪的是,這種在秦漢時期帝王墓常見的墓葬形式,到了東漢中後期時,基本淡出人們的視線,更是在不久後消失於世,這是為什麼呢?

隨著帝王墓的數量增多,到了東漢時期,皇室不得不面臨一個嚴肅的問題,能用做“黃腸題湊”的柏木已所剩不多。由於柏樹生長週期長,已經大規模砍伐,短時間內難以成林,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時間越久,柏木越是難求。

千年不爛堅固如初,成為漢墓“頂配”的“黃腸題湊”,為何難盜?

參看老山漢墓,雖然依舊用“黃腸題湊”的墓葬形式,但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慄木湊數,只有在靠近墓穴入口處的地方,才見到柏木的身影。待到“雜木”都難以滿足時,工人便以石條代替柏木,這便是我們見到的中山簡王墓中的“黃腸石”。

曾以柏木為料的“黃腸題湊”,到後來的改木為石。雖名字未變,但真正的“黃腸題湊”卻已退出歷史的舞臺,成為一個千餘年前的歷史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