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老太太,创业成功,公司员工1700人

成都市表彰第三届道德模范,温江区一家保洁公司的女老板黄国蓉再次榜上有名。这位56岁的下岗女工,在15年的时间里,凭着自己的双手和诚实守信的理念,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完成了创业明星的“华丽转身”。

黄国蓉是2000年左右从温江一家氮肥厂下岗的,为了维持生计,她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2004年的一天,黄国蓉家的厕所堵了。管道疏通工人仅两分钟就搞定,收费50元。这钱花得心疼,却让黄国蓉找到了商机:我干嘛不自己做家政业务?!

很快,她就瞄上了菜市场后面的一个铺子,支了一张桌子,做了一个广告牌,牵了根电话线,叫来几个平时要好的姐妹当员工,黄大姐的家政公司就这么成立了。

1、“既然承诺了,哪怕吃亏,我们也要坚持做好做完。”

刚做家政时,有一位顾客打电话请她们去做保洁,姐妹三人兴冲冲地拿着工具赶到客户家,因不会评估家庭保洁的工作量,客人145平方米的住房卫生保洁,她们只要了80元。

赚钱的喜悦很快就被工作的难度驱赶跑了。卫生才做了一半,大伙儿已累得直不起腰,其他两个姐妹连连抱怨:“我们吃亏了,要么喊主人家加钱哦,要么我们不要钱走了。”

黄国蓉却坚决不同意:“既然承诺了,哪怕吃亏,我们也要坚持做好做完。”

2、 “哪怕自己不吃不喝也要给大家发工资”

2005年7月,央视“同一首歌”在温江举办。黄国蓉抓住商机,主动承接了会场的保洁、搭台、布展、搬运、安装等工作。

面对生平第一次做这么大的生意,黄国蓉临时组织了180多人。

但问题接踵而至。正是最热的季节,有的临时工只要黄大姐不在,就躲太阳偷懒去了,黄国蓉急得直跺脚。

但是当天晚上,黄国蓉却先付了工人的工资。当工人们得知黄大姐预支给他们的工资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都觉得挺内疚。

从那天起,再也没有员工偷懒。靠着这份真诚,黄国蓉集聚了不少人气,生意也越来越顺。

到了2007年,员工队伍已经有500多人。

一路走来,她始终坚持一个朴素的信念:哪怕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按时发员工们的工资。

3、“我免费试做三个月,如果干得好,你给我签三年的合同”

成功赚取了第一桶金,黄国蓉的“雄心”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她决心要成立一个物业公司。可是该怎么和其他同类公司竞争呢?黄国蓉想到让别人先试用。

“我给那些小区说,我免费试做三个月。如果干得好,你给我签三年的合同;如果做得不行,这三个月的一切我自己承担。这种承诺很少人敢说,而且对小区影响不大,有些小区就想尝试一下。”

三个月的磨合后,享受到优质服务的小区,纷纷要求黄大姐继续接手小区的物业管理。虽然每次都白干三个月,但不到一年,黄国蓉就拿下了4个小区三年的物业管理。

4、“就算我们自己亏,也绝对不能亏在一线辛勤工作的保洁人员的福利”

黄国蓉的家政公司,是温江区家政行业较早为适龄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的。“企业有钱赚,首先要考虑员工的后顾之忧。”

刚开始接手一个小区的保洁工作时,由于业主单位的预算不够,在为该片区的保洁工人购买了社保后,公司每个月都要倒贴几千元。

可黄国蓉说,就算我们自己亏,也绝对不能亏在一线辛勤工作的保洁人员的福利。

现在,黄国蓉的公司已有1700余人,业务已从成都市温江区拓展到了周边其他区(市)县,甚至出了成都到了省外,公司的年收入也超过了千万。可黄大姐,依然是10年前那个敢想敢干、诚实守信的下岗女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