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摘 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他们怎样读、如何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阅读,感知语言,积累语言,感受语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对阅读重要性的经验之谈。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新课程标准,都把阅读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每次打开小学语文教材的时候,都被里面的一篇篇课文所吸引,因为它的画面是如此的美丽,而且读起来更是清新优美,充满着时代的气息。为此,我不禁想到如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摸索了一些做法,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一、课前古诗词背诵,感知语言

一节课虽只有40分钟的时间,但学生的有意注意不集中,所以课堂效果不大。如何整合好这40分钟的时间呢?为此,我选择一位在班上有威信的学生,在上课铃声一响时让他点名让同学报一首古诗的题目,之后大家一起来背,依次循环。其实这也就是课前准备工作的缓和时间。长期坚持下来,效果还不错。它不仅使学生学习了唐诗,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有意注意以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的好习惯。

二、课堂阅读潜心读书,积累语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三百篇,这些课文既是各类文体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的语言知识。认真地学好这些课文,会为学生语言积累打下坚实基础。阅读还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

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颐和园》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教学时可配乐读、表演读,甚至以“小导游”的身份作介绍等。学生有心随其境之感,非常自然地将自己与优美文字联系起来,在动情、生情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培养自主积累的能力。学习《雨点儿》一课,教师出示:你喜欢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呢?请说出理由。学生就各自去研究喜欢的内容,因为是研究自己喜欢的内容,所以非常投入,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三)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同时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背诵检查的力度。

(四)品读赏析深化积累。语文课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内心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体验情感积累与语言积累的相得益彰。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叶圣陶老人有一段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奇美文字。为此,在朗读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一顺儿朝下”、“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认识叶子的“形态美”;细读时,品味“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汶,好看得很”,领悟蕴含的“意境美”。如此,将审美积累的语言积累有机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

(五)阅读理解促积累。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多了读熟了,才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

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三,自主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感受语言

一提到阅读教学,人们常常把它同课堂讲读文本教学等同起来,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其实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外的阅读教学补充。因为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海洋生物、中外科学家、艺术家等无所不有。而语文课本的文本只是个缩影,其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的跨度很大,内容异常丰富。如果学生只是阅读教材上的文本,而没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来补充,是无法深入理解教材文本的,更谈不上鉴赏文本的评价文本了。所以,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有计划性。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文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每学期、每单元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有了明确、具体的阅读计划,学生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以其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有选择性。当今社会,阅读材料铺天盖地,书籍、网络、影视等给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阅读文本资料。面对众多鱼龙混杂的阅读材料,在选择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那些内容进步、思想健康、艺术性高且能促进他们德育、智育、美育的协调发展的文本阅读材料。并且,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要有一定的匹配性。这里我所指的匹配性主要是指课外阅读的文本在最大限度上与课堂教材相匹配。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同时他们还要学习其他的科目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占用了他们不少阅读时间。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与课堂文本相关的阅读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背景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课堂文本的兴趣。例如,教学课文《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那请你看一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教师同时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学会做读书笔记。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可摘抄词句,进行仿句练习;中年级学生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学生在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孩子是一张空白的纸,同时,他们又具有人类最本真的思想。要教育好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使他们成为一个个知识丰富、独具个性的人,就要培养他们怎样读、如何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