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韓熙夜宴圖》入手,來看看五代十國的皇帝重視的祭天禮

以《韓熙夜宴圖》入手,來看看五代十國的皇帝重視的祭天禮


01

五代十國是中國最混亂的時代之一,這個時代從盛唐氣象的頂峰跌落而至,轉眼就成為了一個“君父混亂”、“弒人如血”的亂時代,似乎也印證著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五代十國的亂象,史書說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

隨著唐朝末年各地唐藩鎮勢力的不斷擴大,政權更迭,戰亂頻繁,北方地區有五代不斷相繼演變,而在經濟富庶的南方地區,各個國家紛紛佔據一角。

終於在天祐四年( 907) ,朱溫稱帝建國,改元開平,由他引起的開端使後來的人不斷效仿,在紛亂的政治格局之中,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來喝。

也是在這一年,韓熙載出生,他的家族在唐朝後期,就已搬遷北海,他的出生可以說是非常顯赫的,他的曾祖父韓鈞,曾出任唐朝的太常卿,他的祖父韓殷也任御史,他的父親韓光嗣任平盧節度副使。

至於到他及蔭的時候,這個讓四夷臣服的唐朝經過“安史之亂”之後,沒有了“開元盛世”的繁榮,直到公元907年的時候,朱全忠滅了唐朝,唐朝滅亡。

朱全忠稱帝后建國,改元開平,同時改名朱溫,在開平二年( 908) 正月,就命令樂司“擇日備儀”,欲祭天於南郊,同時郊祀大禮之 “儀仗車輅,鹵簿法物,祭器樂懸”等。各令所司相輔相成,各司集結在一起共同滿族當政者的虛榮心。


以《韓熙夜宴圖》入手,來看看五代十國的皇帝重視的祭天禮

五代十國的地圖

02

開平三年( 909) 正月,梁太祖朱溫先於朔日御殿受賀之後,史書記載:

“奉遣太廟四室神主赴西京,太常儀仗鼓吹導引齋車,文武百官奉辭於開明門外;其後,鑾駕發東都,百官扈從;備法駕六軍儀仗入西都,御文明殿受朝賀庚寅,親享太廟,辛卯,祀昊天上帝於圜丘; 禮畢,御五鳳樓,宣制大赦天下; 其後,御文思殿宴群臣,賜金帛有差……”

自從儒家學說在漢武帝時期得以發展,自古皇帝將正統看做是第一要務,所謂的“君權神授”也無非就是讓別人信服,所以朱溫繼位後,他原本為唐朝的臣子一朝成為後梁的統治者,自然也要通過這種“虛浮”的東西來印證自己是天命所歸。

朱溫自認為承繼李唐王朝的天下正統,在吳越錢氏、楚地馬氏、荊南高氏、閩地王氏等奉之為正統,自覺臣服入貢,受其封爵

朱溫大體是按照唐代皇帝親郊祭天的儀制程序而給自己準備了個儀式,通過上面的史料對祭天禮周詳備禮的記載,他在

親祀昊天、御樓大赦、宴群臣、上尊號等的禮儀程序看出他對此次祭天禮有多重視。

似乎每個繼位的皇帝都對自己的“身份”格外看重,其實也不難想象,這畢竟關乎到一個國家的如何的治理,而這些國家最高的統治者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應徵自己的“天命所歸”,可是在朱溫建國還沒20年,就被晉王李存勖給滅了。

這個時候,韓熙載剛好16歲,他又見證了一個國家的敗落和一個國家的發展。在龍德三年(923年),李存勖稱帝,國號大唐,歷史上稱為後唐。


以《韓熙夜宴圖》入手,來看看五代十國的皇帝重視的祭天禮

03

在那個時候,後梁開始呈現落敗趨勢,在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大概在四月的時候,唐軍追擊西攻澤州(今山西)的梁軍。

後唐皇帝派大將李嗣源率騎5000後連夜襲擊,僅僅花了一個晚上的時候就佔領領地,當時的後梁派遣兩位大將,調集精兵10萬北討後唐。

唐莊宗御駕親征,終於在923年十一月中旬前後,抵達唐軍達開封城下,朱溫無力迴天只好自殺。

韓熙載自幼飽受戰亂之苦,故此勤學苦讀,終於在後唐同光四年(926年)登進士第,這個時候,後唐建立不過三年,可他正好錯過了後唐李存勖的祭天禮。

同光元年( 923) 三月,李存勖築壇在魏州牙城之南,在他決定稱帝的時候,那個時候,離他和朱溫的戰役開始不到十幾天,所以這次的“祭告昊天上帝”舉辦的要比朱溫倉促的多,祭天是為宣示承天之命,只是事出倉促,儀節等一些規定的流程比如祭器當然準備的不周備。

一直到十一月滅了後梁,李存勖立即下詔要在後唐的都城洛陽,舉行正式隆重的南郊祭天之禮。李存勖想著自己也姓李,名義上自然要比朱溫在“得天命”,他畢竟佔了唐朝的“皇姓”,此次討伐亂臣,也是順天下所大勢,所以他更有理由舉辦這次的祭天活動。


以《韓熙夜宴圖》入手,來看看五代十國的皇帝重視的祭天禮

04

李存勖心想著“李家”的江山在他這裡要得以延續,所以這次的祭天籌備充分,相比於朱溫的祭天禮,他不僅添了李氏祖宗配享的議定,又有登歌酌獻樂舞名的奏進,可以說是力求和李唐祭天禮一模一樣的規格。這點在《舊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五》有所記載:

同光二年( 924) 正月丙寅,親赴明堂殿致齋; 丁卯,朝饗於太微宮; 戊辰,饗太廟,是日赴南郊; 二月己巳朔,親祀昊天上帝於圜丘,禮畢,宰臣率百官就次稱賀; 還五鳳樓,宣制大赦。其後臣僚上尊號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

唐玄宗時期將長安的玄元廟改為太清宮,在以後,李存勖也遵循舊制逐漸下詔朝獻太清宮、次朝饗太廟、將南郊確定為祭天禮舉辦之處,以及仿照唐朝時期皇帝親郊祭天的一套禮儀程序。

在同光四年(926)年,韓熙載在這個剛剛興起的國家初中進士,可是史書沒有記載韓熙載在後唐同光年間是否擔任過官職。

在他剛中初試不久,王公儼拒不接受後唐明宗李嗣源登州刺史的任命,李嗣源天子之怒對新任命的平盧節度使率軍威懾,王公儼被趕鴨子上架勉強前往登州。可是同年七月,霍彥威先行一步進駐青州,並派兵追殺王公儼。

當時參與此事的其他將士也被殺人滅口,其中包括韓熙載的父親韓光嗣。韓熙載悲痛至極,至親已亡,他只好帶著一腔幽怨,逃離中原。


以《韓熙夜宴圖》入手,來看看五代十國的皇帝重視的祭天禮

《韓熙載夜宴圖》

05

公元937年,韓熙載仰慕當時的江南,在江南繁榮富庶的地區,一個明珠剛剛升起,這個被史家稱為南唐的國家,在建國40年時間,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就有出色的成就,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當時它的建築者李昪在他的孫子李從嘉(李煜)帶著“雙瞳”出身,更加堅定了他登基稱帝的決定,李從嘉的出生標識著“王者所由受命也”,而他也姓李,似乎也在冥冥之中他的稱帝也是天命所授。

在李昪登基的時候,因為南北文化差異,與北方那些皇帝祭天時期的嚴謹周備、隆重肅穆自然無法比較。

這當然還在一方面體現在行禮之際時間確是倉促,也有可能是南方地區普遍強調重貴“誠意”,而非儀節器物詳備、步驟程序周密。

其實,在五代十國皇帝普遍重視祭天禮,也在亂世之中這些統治者對祭天儀式的政治影響力有著清晰認知和充分重視。

順義六年(926年)七月,韓熙載長途跋涉,幾經波折轉入南唐李昪的手下,以他的才華得到了當時最高統治者的賞識,可是僅僅過了八年時間。

在934年,李昪去世,中主李璟嗣位,在由著名“五鬼”的唆使下,李昪贏了幾場勝利便對剛開始建立的後周出師北伐。韓熙載勸阻說 :

“北伐吾本意也 ,但今已不可耳。郭氏奸雄 ,曹、馬之流 ,雖有國日淺 ,守境已固。我兵妄動豈止無功耶?”

以《韓熙夜宴圖》入手,來看看五代十國的皇帝重視的祭天禮

《韓熙載夜宴圖》

以《韓熙夜宴圖》入手,來看看五代十國的皇帝重視的祭天禮

06

這次李璟兵敗,他只能降附於後周並割讓江北地區每年輸供物數十萬,他的後半生便是在後周的虎視眈眈中度過。

而他的六子李從嘉在他去世之後,繼位登基為國主,可是宋的開國者趙匡胤也一步一步的逼著李煜放下頭顱,當時南北黨之爭進行的如火如荼,在這種環境之中,韓熙載為了保護自己拒不出仕,整日只想著醉生夢死做個糊塗人。

奉命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和周文拒得到李煜的首肯,到韓熙載家裡去探個虛實,大智若愚的韓熙載笑顏以對依舊沉靦於歌舞。顧閎中憑藉著他的記憶力,把韓熙載在家中的夜宴全過程默記在心,回去後即刻揮筆作畫,李後主看了此畫後,才放棄對韓熙載的任命。

這幅《韓熙載夜宴圖》距離現在已經將近千年的歷史,當代書畫鑑定徐書城在《中國繪畫藝術史》評價:

從唐末到五代……最值得注意的是傳為顧閎中所作的《韓熙載夜宴圖卷》,人物形象的刻畫極為細膩傳神,顯然比前述的一些唐人仕女畫又前進了一大步,並且已有了些情節性的生動描述。

970年,韓熙載死在他的金陵宅第,李煜聞之哭之慟動,他死後被追贈為韓文公,可是在他死後短短的四年間,在宋朝的鐵騎南下,南唐建國還沒40年終於覆滅。

而宋的開拓者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紛紛割據的局面,他最終上演了只他一人的別具一格的祭天禮。

-END-

人海茫茫中,你我溺逝於人潮擁擠中,相聚片首,還好與你共烹茶飲酒。

以《韓熙夜宴圖》入手,來看看五代十國的皇帝重視的祭天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