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

縱橫國史


殺妻獻媚的豪格,其智商屬於抽搐型的,發揮極不穩定。因受莽古濟牽連,豪格佯裝大怒“吾豈可與謀害我父之女同處乎”,殺妻獻媚皇太極,事實證明,他是此次事件中除皇太極外最大的贏家,被賜予八牛錄,後續接手了經兩黃旗洗牌整編後的正藍旗。

同為莽古濟女婿的嶽託,則本著不信謠不傳謠的原則,不相信冷僧機的攻訐,認為這純屬誣陷,令皇太極極為不滿,而此時的豪格間歇性失去了智商,與連襟嶽託過從甚密,不但包庇嶽託,竟然還將皇太極私下對他所講的“爾外家人不可輕信宜謹防之”的話,告訴了“外家人”嶽託,這就令皇太極老尷尬了,於是把豪格從親王擼為貝勒。

推敲了一下,總有豪格怎麼躲和躲不開的感覺,陷於多爾袞的勢力圈,脫套很難。

皇太極死後,豪格失去了唯一的依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雖然豪格的簇擁者看似頗多,實則各懷鬼胎,他的位置對兩黃旗陣營來說雖然非常重要,但卻並非不可或缺。

皇太極死後,奪位之爭立刻發展到白熱化的程度,具有軍、爵資格話事人不多,濟爾哈朗早已打定主意,但他是出了名的不得罪人,雖然支持豪格,但也不願招惹多爾袞,表面上的假象是騎牆派。可以說一開始,兩黃、兩紅、兩藍旗都是支持豪格繼位的,加上各位旗臣的勢力,陣容極其強大。

利益攸關方包括代善、阿濟格、多鐸、多爾袞、豪格,主要是他們之間在較力,代善老矣,一輩子被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折騰得沒了脾氣,心灰意冷,不會參與,他在此事中的作用就是-講數可以,抄傢伙不行,都別鬧出圈。

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一脈,自動過濾掉,阿濟格出了名的脾氣大沒腦子外帶沒規矩,否則皇太極也不會整他失去旗主位置,多鐸最小,資歷尚淺,不具資格。

代善、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紛紛出局,皇位的“競選人”只有豪格或者多爾袞(這種說法不大嚴謹,其實崇政殿之爭前就有三個人選,請看下文)。

多爾袞早就和索尼通過氣,而索尼在此之前也與圖賴有過商量,所以才能在多爾袞詢問的時候,當時交底,只要皇太極的子嗣登基即可。豪格和多爾袞是勢同水火,盡人皆知,所以如果索尼硬捧豪格,無異於直接逼死多爾袞(“我等俱無生理”不是多爾袞說的,那是兩白旗旗臣團隊的意思),那麼雙方必定是你死我活,不會再留半點餘地。

所以通氣的時候,索尼讓了一步,多爾袞的頭腦哪能聽不出話中的意思,放心之餘不免遺憾,其實從那時候起,多爾袞已經基本預估出此次鬥爭的結果,所以在崇政殿上才一直猶豫不決,但基本放棄爭奪,同時也不允許多鐸競爭。

索尼和多爾袞通氣的情況前文講過,兩黃旗給多爾袞準備的臺階(福臨)早已備好,多鐸沒完沒了的催催催,多爾袞卻一直猶豫不決想想想,也是因為這個,他同樣不會到達崇政殿才考慮底線和自身利益問題,他們所考慮的恐怕都是福臨,而不是鬥到差點抄傢伙以後才開始尋思,那他們心也太大了。

多鐸就說了,擁立多爾袞,多爾袞繼續猶豫,他知道要面對什麼情況。

多鐸說,那就我登基,(努爾哈赤的)遺詔上有我的名字啊,意思是我有權利繼承皇權,多爾袞則說,遺詔上還有人家豪格的名字呢,可不是光有你的名字。

多鐸說,那就代善,代善表示睿親王如果同意那就是大清之福,否則當立“皇子”,我老啦,不參合。

努爾哈赤遺詔,沒能流傳下來,其中內容肯定是有對皇太極不利的地方,否則這麼重要的資料不會無人記錄,即便滿清不記錄,素有包打聽之稱,擁有八卦之魂的朝鮮人也會記錄上,顯然這份遺詔還未公佈,便已消失,都還沒弄明白阿巴亥究竟是不是努爾哈赤要求殉葬的呢,不過已無意義,遺詔沒寫,遺囑亦可,反正阿巴亥鐵定是要死的。

整個過程中,不直豪格由何而來的優越感,論打仗確是驍勇善戰的將才,比索尼他們差不了多少,但是政治素養、政治頭腦、政治敏感性真是半點全無,對局勢判斷嚴重失誤,過於自信,或說功課做得不夠到位,兩方陣營都已經相互摸清底牌,只有他傻傻的全然不知,還在期盼人家三請,三請就三請唄,你倒是站住腳和大夥客氣客氣,“福少德薄,非所堪當”的豪格竟然直接走了,果然是福少德薄。

兩黃旗反倒因為豪格的離去集體送了一口氣,因為如果豪格在場的話,他們要給多爾袞臺階下之前,首先要過豪格這一關,事情將會更加複雜化。臺階歸臺階,雖然圖賴的建議已經被索尼認可,但樣子還是要裝一裝的,所以集體表示,“不立皇子,則寧死從帝於地下而已”。

索尼、鰲拜都是在大清門開了“誓師大會”才帶兵包圍崇政殿的,態度極其堅決,老狐狸代善一看,反正我不當,摻和這事幹嘛呢,於是就找了個藉口-我是皇太極他哥,不方便參與討論,代善退場。(以退為進,代善當然是支持豪格的,但是多爾袞猶豫不決,多鐸上躥下跳的亂指派,那你們就找索尼這些橫主說吧,給你們來點硬的,所謂“大清之福”只是說說而已,他可不想多爾袞上臺)

阿濟格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立場,恐怕是態勢壓力太大。多鐸正在賭氣,而且這態勢搞不好真要玩命,雖然不怕,但是也不再言語刺激了。

多爾袞為什麼一直在猶豫不決?

多爾袞沒有選擇困難症,也不是在猶豫,他要聽清看全所有勢力的聲音與態度,現在一切都浮出水面,多爾袞就說,我沒想當皇帝呀,你們看,豪格自己退出的呀,那不如小福臨繼位好了,多爾袞知道兩黃旗的底線就是不能讓自己上臺,這點沒商量,但是你們好歹有好處拿,把福臨推上去去了,我有什麼,所以提出來要與濟爾哈朗共同攝政。

當初努爾哈赤把兩黃旗全部散給了多爾袞哥仨,當時沒人敢提意見,皇太極上臺,正白旗整旗抬旗上來的,這麼多年最好的待遇享受習慣了,如果讓本來就很強的“老兩黃”上來他們就沒戲了,這是整個團隊的利益,誰也不敢輕言放棄。

(即便豪格不走也無法繼位、無法爭取到輔政的權利,多爾袞豪格共同輔政,無異於貓狗大戰,國家就完了,這一點所有人心知肚明,所以既然給了多爾袞權利,就不會再安排豪格,或者另外一個太過強勢的人與多爾袞配合輔政。)

清兵入關前後,多爾袞排擠濟爾哈朗、打擊豪格的行動就已經開始了。

發覺態勢危險的豪格想玩陰招自救,釜底抽薪,策反多鐸,而多鐸與多爾袞的關係並不像傳聞和電視劇中演的那麼親密,多鐸自薦登基,外人還沒說什麼,多爾袞就給否了(其實是出於對多鐸的保護),多鐸就開始心生怨恨“揚言恐嚇,藐視親王”,後來多鐸搶了范文程的老婆,豪格出手包庇,以期與多鐸拉近關係,沒成想心願達成,剛剛入關,豪格和多鐸就同行去放鷹消遣,多日不歸,“過從甚密”,多鐸自發感言:

豪格當初曾經有機會成為君主,但是他的性子太過陰柔軟弱,陷入那種爭鬥有心無力,其實呢,我當時也不同意豪格繼位,但現在想來,好像是失算了,願自現在起“效死於前”。這話被多爾袞聽到不知會氣成啥樣子。

而打擊豪格的進程是這樣的,多爾袞安排何洛會揭發豪格曾經辱罵多爾袞(奪位之後)多病少福短命之人,“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

豪格說的倒是實話,多爾袞確實病的不輕,而且從小就這樣,因為先天不足所以體弱多病,有短命之虞,也不算胡說,多爾袞也說自己病重,尤其是松錦大戰期間,多爾袞自言已經瘦的不成人形了。為了治病,為了求幾種朝鮮特有草藥,多爾袞竟然對人質(朝鮮王子)用了“求”字,可見病痛給他帶來的折磨。

但是,這話從豪格嘴裡說出來就變味了,怎麼聽都像是辱罵詛咒,況且豪格後面還跟著一句“豈不能手裂若輩之頸而殺之乎”,這下不只多爾袞,連濟爾哈朗和代善都主張堅決打擊,絕不姑息,豪格算了犯了眾怒,終於為自己的嘴付出了代價,他被幽禁了,支持他的部下全部被屠戮殆盡,豪格則被剝奪七牛錄罰銀5000兩。

入關後滿清人才奇缺,不得已,多爾袞還是讓豪格隨軍出征,豪格急需擺脫自己在政治方面的頹勢,又建新功,被順治帝恢復爵位,帽子尚未扶穩就被派出去平定各地,擊潰大西軍,射死探頭探腦的張獻忠,這死法也是沒誰了,和李自成一樣,都喜歡親力親為,同屬一代梟雄,卻都光榮的死在了斥候的崗位上。

等到豪格班師回朝,此時朝廷形勢已經大變,多鐸與豪格的莫逆關係已經被多爾袞察覺,而且不止多鐸,王公大臣們多與豪格親密,多爾袞怒斥眾人,當初你們不同意豪格繼位,現在就不要假惺惺的修復關係。

在某人授意下,已經主動退居次位的(政務摺子多爾袞先看、具名順序多爾袞為先)濟爾哈朗府邸逾制被捅了出來,不算什麼大事,但多爾袞直接罷免了濟爾哈朗的輔政權。

轉年,一眾貝子開始彈劾濟爾哈朗,這又遷出了一檔子事,就是皇太極死後,濟爾哈朗曾經與豪格溝通,豪格當皇帝,福臨當太子,兩全其美,此外濟爾哈朗偏心“分贓不均”也被捅了出來,於是濟爾哈朗被貶為多羅郡王,徹底離開了核心權力圈。

後面的議題就是豪格部下希爾艮冒功事件和起用罪臣揚善之弟(為保豪格上位而被殺的將領之一),眾議“擬死”,後改為幽禁,豪格在獄中以大無畏的精神,充分表現出各種不服,最終僅僅一個月後即自裁於獄中,牛錄和妻子都被多爾袞所奪。(下圖:崇政殿)

豪格一生,其一生純粹是輸在了智商、性格和嘴上:

私下洩密被皇太極貶為貝勒,私下詛咒多爾袞被貶為庶人。自身根基不穩竟不自知,還要玩三請三讓那套,沒有仔細分析當時的政治態勢和兩方的底線,造成與皇位失之交臂。

當然,不能否認,就算他做得非常完美,還是有極大概率會發生-不搞三請,不離開崇政殿,一樣當不成皇帝的情況,因為多爾袞死也不會同意豪格登基的,哪怕福臨是太子也不行,因為福臨繼位前的這段時間,足夠豪格弄死多爾袞了。

豪格一生毫無疑問是位猛將,一個合格的將軍,但是對於政治一途,實在是缺乏天賦和政治敏感性,造成與一切機會失之交臂,代善那套學會,好歹也能保命,還在搞小動作離間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兄弟感情,居心叵測,險惡用心昭然若揭,多爾袞必定除之後快。

缺點歸缺點,某些事做的不夠聰明也是事實,但其實處於豪格的位置,非常無奈,作也死,不作也死,他和多爾袞的矛盾不可調和,裝熊裝兇都沒用,多爾袞重用多鐸是為了讓他累積軍功當自己的接班人,重用豪格則多半是希望他死在外面,所以活著回來的下場只能更為不堪。


古今通史


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一山難容二虎!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用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豪格的權力鬥爭來解讀這兩句諺語最合適不過了!

愛新覺羅·豪格

出生自帶光環

作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出生自帶光環,自幼跟著父親征討蒙古、察哈爾、鄂爾多斯部落,17歲跟著大貝勒代善出征,親手斬殺蒙古扎魯特部首領,先後擊敗明軍和蒙古軍隊,被晉封和碩貝勒,這都是實打實的戰功。

皇太極稱帝后,豪格封為和碩肅親王,兼管戶部,與多爾袞一起攻打錦州,與濟爾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可謂戰功卓著。

皇位爭奪戰

1643年八月初九夜,皇太極在盛京(瀋陽)清寧宮猝死,由於未立皇儲,一班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和各旗將領聞風而動。

皇太極的兩黃旗將領圖爾格、索尼、鰲拜與鑲藍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支持皇長子、正藍旗主豪格,皇太極二哥、禮親王代善業認為“儲嗣未定,當立長子!”,豪格佔盡優勢。

另一方是比豪格還小三歲的叔叔多爾袞,有兩個兄弟兩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與英郡王阿濟格大力支持。

奪位之戰在叔侄之間展開,從9月21日到10月8日之間的17個日夜,代善主持會議,崇政殿外被各旗官兵重重包圍,劍拔弩張,層層設防,一派如臨大敵、兵戎相見的架勢,殿內危機四伏、硝煙不斷,叔侄鬥法,抱團上陣,已經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關鍵時刻,豪格優柔寡斷,畏畏縮縮作女人狀錯失良機,也讓一幫支持他的人感到失望。

最後,雙方都意識到,如果長久僵持下去,必將被外人所乘,如若發生內亂,滿清勢必分崩離析,最後,代善、濟爾哈朗建議6歲的福臨即位,多爾袞、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豪格失敗了,多爾袞成了攝政王,豪格慶幸自己生在帝王家,最後卻被老爹皇太極坑了一把,作為皇八子的皇太極本來無緣帝位,因為權力平衡才當上皇帝,他一直在打擊貴族共和制(只要是大汗的子、侄、兄弟都可以繼承汗位),希望建立嫡子繼承製,制度還沒有確立,就一命歸西,連皇儲都來不及確立,結果把長子豪格給狠狠坑了一把。

豪格沒有當上皇帝,反而貼了一個“前太子”的標籤,福臨登基後的孝莊一派絕對不可能讓豪格這個前任繼承人有任何染指中央權力的機會的。

多爾袞處心積慮,步步緊密,切香腸似的一步步整死了豪格。

多爾袞是個野心家,他深知孝莊的態度,打擊起豪格一點都不客氣。

先下手為強,除去靠山。

他知道豪格樹大根深,要想連根拔除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首先除掉一貫支持豪格的濟爾哈朗,順治四年二月,多爾袞率先發難,暗示言官彈劾濟爾哈朗建造府邸逾制擅用銅器,上書罷免了他的輔政職務,後來指示屯齊喀誣告濟爾哈朗入關時,命令兩藍旗越序向前行走,依律當斬,順治哭鬧不依,才降為多羅郡王,除去心頭大患,一家獨大,自封攝政王。

削去官爵,瓦解陣營。

多爾袞利用何洛會和豪格之間的矛盾,慫恿他揭發豪格與揚善、俄莫克圖、伊成格、羅碩等兩黃旗大臣結黨營私,暗中奪權,還常常惡毒攻擊多爾袞是“有病無福”之人,多爾袞召集大臣商議,將豪格的四個信服大將判處死刑(棄市),斷了豪格的左膀右臂。本來豪格也是同罪,但7歲的順治無論如何不答應對哥哥下手,不吃不喝、大哭大鬧,無奈之下,多爾袞只好削去豪格的肅親王爵位,免於死罪。

攻打強敵,借刀殺人。

定都北京,大封群臣,念在豪格平定中原有功,恢復豪格爵位。

多爾袞深知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很快,他就找到一個整治豪格的機會,任命他位靖遠大將軍遠征陝西四川,讓他和張獻忠火併,張獻忠在四川經營多年,實力雄厚,豪格知道多爾袞打算用借張獻忠的手要自己的命,就拼全力殺敵立功,誰知道張獻忠不爭氣,一觸即潰,被豪格打的落花流水,張獻忠也被亂箭射死,豪格斬首數萬,大勝而歸,多爾袞絕不甘心。

蒐羅罪證,離奇死去。

多爾袞果然埋有後手,派人一路跟著豪格,隨時蒐集罪證,果然發現豪格重用罪臣楊善的弟弟吉賽,同時又發現豪格的下屬誇大戰果,冒領軍功,這也是部隊的慣常做法,多爾袞小題大做,將豪格下入大獄,順治三年,正當壯年的豪格被抓進監獄一個月就離奇死亡了,年僅四十歲。

多爾袞步步為營,一環套一環,讓豪格從大悲到大喜再到大悲,一個堂堂的準太子、和碩肅親王,被多爾袞整治的毫無還手之力,4年的時間裡就像過山車一般,直至最後慘死在獄中。

這還不算完,豪格的側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是多爾袞嫡福晉的妹妹,豪格死後,也被多爾袞搶走了,另外還有兩個側福晉,分別改嫁給了濟爾哈朗、阿濟格,逼死侄子,娶了侄兒媳婦,多爾袞可真夠狠的。

豪格死後不到5年,多爾袞打獵時墜馬受傷,不就病逝,年僅三十九歲,一生無子。

死後不久,順治就開始翻案,宣佈多爾袞十四條罪狀,掘墳焚屍。

為豪格平反,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立碑追諡,入太廟。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夜,皇太極無端猝死盛京(瀋陽)清寧宮,頓時震動了滿清天地。

然而,皇太極死得蹊蹺又未立儲嗣,頓時讓一班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與各旗將領聞風而動,其中此前由皇太極親自掌管的兩黃旗將領圖爾格、索尼、鰲拜等與鑲藍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均欲立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為儲登基。豪格生就飛揚俊麗,戎馬生涯,屢立軍功,為皇太極九位皇子中最適合擔當滿清大任的人選,加上他身為正藍旗主又有前面三旗擁護,就連皇太極二哥即六十一歲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也認為“儲嗣未定,當立長子!”可以說豪格登基一時之間無論是實力與名分上都理所應當乃至順理成章。


(皇太極)

同時,爭鋒相對的另一方以兩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與英郡王阿濟格兄弟均欲立其兄睿親王多爾袞為儲登基。

多爾袞為努爾哈赤第十四子,自十四歲便成孤,雖為豪格叔父卻比豪格小三歲,十六歲隨哥哥皇太極戎馬生涯,立下軍功無數,據說努爾哈赤死時曾欲立其為儲,但因為各種原因令其與帝位失之交臂,此次奪儲,這是他的理由所在,勢在必行。

會議由六十一歲滿清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主持,從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至於十月八日,整整十七個日夜,崇政殿周圍清兵護衛重重,衛士帶刀守門,殿內議會更是危機四伏,硝煙不斷。來自皇儲核心之爭的豪格與多爾袞互不讓步,這讓諸位大臣頭疼不已又無可奈何,雙方就差刀兵相見以武力見勝負。此時,不論是兩黃旗將領還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甚至擁護多爾袞一方的將領都深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國不可一日無主,若是長久僵持不下,必然會動搖滿清根基令有心之人有機可乘。

最終,兩黃旗將領經過磋商並與代善、濟爾哈朗商議認為豪格關鍵時刻性情柔弱缺少必爭的帝王之心加上儲君久空不立恐夜長夢多但生不測有負先帝遺德。於是只得將立豪格為儲的計劃作罷,轉而提議在豪格與多爾袞之外另立一皇子為儲登基,就這樣,年僅六歲的福臨被扶出來。



(愛新覺羅.福臨)

1643年十月八日,以兩黃旗將領為首的滿清衛士帶刀將崇政殿重重包圍,兩黃旗將領更是配劍入殿議會。意思很明顯,已經到了最後立君關鍵時刻,措施已經摺中,如果雙方但有叛逆不服之舉將被強行武力鎮壓,再無商榷餘地。會上,濟爾哈朗作為新君代言人明確提出立福臨為君,豪格與多爾袞長久下來早已沒有了當初勢在必行的底氣,如今立儲立誰都好,只要名正言順,出身正統,不是對方上去就好。

豪格見到底立的是自己弟弟最終鬆了口以自己“福少德薄,非所堪當!”便離席而去。而多爾袞深知自己名不正言不順,只要不是豪格上位,怎麼樣都好。

會議因為豪格的提前退席,眾議以幼帝年幼,擬定鄭親王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袞為輔政大臣輔助幼帝料理國事直至其親政。

就這樣,擁有絕對優勢的豪格在與多爾袞的第一次角逐中玩脫了。

就連他當初的政敵多鐸在幾年後都親口告訴他“鄭親王濟爾哈朗初議立爾為君,因王性柔,力不勝眾,議遂寢。”


(豪格)

言下之意就是當初議會立君最終人選的宣告者打算立豪格為君,但是大家眼看他掌握如此大的優勢,且不說有帝王衛旗兩黃旗將領擁護就足夠了,更有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力挺,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輿論乃至宗室上來說他都佔盡了優勢,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他豪格也應該大膽的站出來對多爾袞方行雷霆之壓,以雷霆之勢強行登基,然後他的擁護者再作為他強有力的後盾,怎麼著他豪格都能贏。人家黃旗軍都帶刀護衛控制崇政殿周圍了,他還畏畏縮縮作女人狀以致錯失良機,實在令擁護他的那些親王將臣失望透頂斷定他絕無帝王之氣這才轉身另立他人。

說實話,我們今天來看,豪格的性格也確實優柔寡斷了些。但是他的對手多爾袞卻未必,我們可以斷言,若當時兩人易位而處,別說多爾袞自己能夠榮登大寶,就是他豪格的墳頭草恐怕也早已經幾丈高了。

明顯,多爾袞是野心家,深知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

順治四年即1647年二月,多爾袞率先發難,聯合言官朝臣彈劾濟爾哈朗建築府邸逾制擅用銅器,上書罷免其輔政職務,先除掉了自己心頭大患。從此順治年幼,滿清江山其一家獨大,自封攝政王。

多爾袞自封攝政王后,唯我獨尊,不止一次欲置豪格於死地,但無奈幼帝順治與豪格兄弟情深,每日哭泣絕食抗議才無奈擱置,但這並不代表多爾袞有聖母之心,明的不行便來暗的。

(多爾袞)

多爾袞在順治三年先以順治名義藉機派遣豪格出兵歷時兩年滅四川張獻忠期間在順治四年藉機罷黜濟爾哈朗輔政之職。順治五年二月,豪格班師回朝,三月便被其勾陷削爵,四月被幽禁,然後莫名其妙死去,享年四十,死後其大福晉便被多爾袞笑納。

從調離豪格離京平叛到罷濟爾哈朗輔政再到勾銷、幽禁暗殺豪格,多爾袞事情做的滴水不漏,機密圓滑,豈是那個性格柔弱的豪格能比的,豪格焉能不敗?!


不書


愛新覺羅·豪格毓質名門,一生為後金(後改國號為清)征戰沙場,戰功赫赫,是清王朝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功臣,豪格在朝廷中有著眾多的支持者,為何在與多爾袞爭奪帝位的過程中失敗?為何在打敗張獻忠凱旋而歸後暴斃?為何豪格去世後連遺孀會另嫁他人?豪格為何會有光輝的前半生和身敗名裂的後半生?歷史留給我們太多寶藏值得我們去挖掘。

一、一帆風順的年少時光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皇太極鬆了一口氣,自己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長子,他的第二任大福晉烏拉那拉氏滿懷慈愛的看著這個稚嫩的嬰兒,期待這個嬰兒以後建功立業、馳騁疆場。皇太極端詳著自己的愛子,因為滿族有以體貌特徵來起名的傳統,因為孩子的耳垂比較小,就給自己的長子其名為豪格。不得不說皇太極還是一個預言家,在我們傳統的觀念里耳垂比較大的人有福,豪格的名字有點暗示以後的悲慘命運,不過這都是筆者的戲說而已。實際上,豪格的童年時光是幸福的,至少是十分順利的,滿族當時是處在上升期,豪格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成為一個偉大的將領,豪格這一點是不負眾望的。在其幼年就跟隨父親皇太極征討蒙古、察哈爾等部落,豪格對作戰從小就耳濡目染,在一次次的隨父作戰中表現英勇,被努爾哈赤封為貝勒。

愛新覺羅·皇太極

明天啟六年(1626年),豪格跟從自己的二伯父代善等人征討蒙古扎魯特部,他在這一場戰役中表現尤其突出,親手斬殺了扎魯特部的貝勒鄂齋圖,豪格通過這一戰在軍中樹立了威望,從此就開始逐漸積累自己的勢力,那時豪格只有17歲。

從豪格出生到皇太極稱帝的這一段時光他都是順利的,都是在一步步地往上升的,在這期間豪格都是在為後金征戰。明天啟七年(1627年),豪格參與寧錦之戰,在錦州擊敗明軍,獨立率軍維護塔山糧運。明崇禎元年(1628年)協同濟爾哈朗征討蒙古古特塔部,大勝,盡收其部。明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繞道蒙古突入內地,豪格與莽古爾泰等人通視通州,之後包圍攻打北京城,擊潰明軍。後攻克香河。1632年,晉封和碩貝勒。

影視劇中的豪格形象

二、親王之路

明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被封為和碩肅親王,併兼管戶部。後因為嶽託流露出對皇太極有怨心,連坐被降為貝勒,解除戶部的職務,罰銀一千兩。不過很快就又獲得重用,和睿親王多爾袞一起攻打錦州,仍然掌管戶部。不過之後豪格的經歷就開始起起伏伏,據《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傳六》載:

四年四月,師還,賜馬二、銀萬,復攝戶部,復原封。又偕多鐸敗寧遠兵,斬明將金國鳳。五年六月,偕多爾袞屯田義州,刈錦州禾,克臺九、小淩河西臺二。明兵夜出襲鑲藍旗營,擊敗之。又擊洪承疇杏山,偕多爾袞圍錦州。坐離城遠駐,復遣兵還家,降郡王。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豪格和濟爾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錦大戰的輝煌勝利。戰後敘軍功,豪格恢復原封,被賜馬鞍一副、蟒緞百匹。

豪格的親王之路走得磕磕絆絆,這與豪格心高氣傲、缺少謀略有關,這一點在他即將到來的與多爾袞的皇位爭奪戰中顯現出來。

三、奪位之爭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猝然崩逝於盛京後宮,生前未立下遺旨。按“立長”的規矩,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且豪格力大超群,久經沙場,屢建軍功。但皇太極生前並未有立豪格為嗣的舉動。當時的多爾袞由於功勞太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都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就以豪格和多爾袞為首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實際上他們支持的皇太極的兒子,按照當時的傳統,兩黃旗是在八旗中等級最高的,如果皇位換成別的旗主,他們就會換顏色,降低地位,所以,如果皇太極的兒子繼位兩黃旗將不會換顏色,實際上他們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可見,擁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受漢族“立長”傳統理念的影響造成的。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

《孝莊秘史》中豪格與多爾袞

但是,豪格失敗了,為什麼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多爾袞和豪格是直接的競爭者,當二者協商失敗時,就會付諸武力,而當時清軍還肩負有入主中原的重任,奪位之戰只能是造成國力的內耗,這顯然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當時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就提出立皇太極的五子福臨為帝的方法。這顯然是折中的想法,在當豪格和多爾袞爭執不下的時候,這顯然是一個最好的方法。首先對這個想法支持的是多爾袞,因為代善提出了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擔任攝政王,福臨只有6歲,顯然沒有親政能力,這樣多爾袞只是名義上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所以多爾袞是贊同的。再看看豪格一方,它的最有力的兩黃旗的支持者是贊同福臨繼位的,因為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他們都會同意。濟爾哈朗也是贊同的,福臨繼位他利益無損,所以實際上豪格的軍事支持就倒向了福臨一邊。綜上情況,福臨在沒有任何競爭的情況下成為了清王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豪格失敗了。多爾袞成為攝政王,他會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打擊曾經的競爭者呢?

四、豪格人生的謝幕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豪格因為語言中傷睿親王多爾袞,被何洛會所告發,議罪被削爵。多爾袞對豪格的親信採取分化的政策,逐漸地豪格就成為了孤家寡人。清軍入關之時豪格率軍隨大軍進入關內。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大封諸王,念豪格跟從清軍平定中原有功,恢復原封和碩肅親王。

“殺人魔王”—張獻忠

順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勢力基本被消滅之後,四川的張獻忠成為另一目標。故清廷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破張獻忠的軍隊,豪格親自射死了張獻忠,攻破了張獻忠的一百三十多所營寨,斬首數萬級。捷報傳至京師,順治帝下詔嘉獎豪格。

《孝莊秘史》豪格班師後與多爾袞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軍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自到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素來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

豪格的一生謝幕了,為清朝立下了赫赫軍功卻揹著罪名離開了,政治的殘酷令人唏噓。不僅如此,在豪格去世之後,多爾袞將豪格的福晉收房,多爾袞對豪格的打壓至此結束。直至多爾袞去世,順治親政才為豪格昭雪,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順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諡,成為清代第一個被追諡的親王,稱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廟。

清初版圖

文史君說

《清史稿》對豪格是這樣評價的: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在筆者看來,豪格是一個成功的將軍,但是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他為大清征戰四方,但是奪位失利而倒臺,這是豪格的偶然,也是歷史的必然。在清初政治局面複雜的情況之下也只有多爾袞這樣的人才能夠肩負起一統中國的重任。豪格缺少經略四方的眼界與膽識,可以說豪格奪位的失利也是歷史選擇的結果。

參考文獻: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97年8月;

閻崇年:《清朝開國史》,中華書局2014年5月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


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正妻是多爾袞的媽媽阿巴亥。皇太極說,大汗(努爾哈赤)生前讓阿巴亥殉葬。阿巴亥不願意,說自己有孩子,而且小兒子多鐸還很小,需要照顧。皇太極說,大汗的遺命不能違背,逼著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無奈,穿上盛裝,自縊而死。



阿巴亥有三個兒子,阿奇格、多爾袞和多鐸。當時多爾袞16歲,是皇太極最有力的汗位競爭對手,阿巴亥死了,多爾袞的競爭力也就沒了。皇太極順利登上汗位。

有兒子的汗王后妃殉葬沒有先例,阿巴亥的死顯然是皇太極逼的。皇太極不但是多爾袞的競爭對手,而且還是殺母仇人。多爾袞表面上和皇太極關係很好,實際上心裡不知多恨皇太極。



皇太極突然駕崩,這時多爾袞31歲,正是好年齡,而且戰功卓著,是接班人中最優秀人選。這時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出來與多爾袞爭,多爾袞無奈只好妥協,讓愛新覺羅.福臨繼位,他當攝政王。就這樣他又與皇位失之交臂。

可以說,多爾袞與皇太極和豪格父子是有宿怨的。

順治元年,何洛會向多爾袞告發豪格,說豪格私下議論多爾袞,命短福薄,要想壽終正寢,就得棄官回家,過粗茶淡飯的生活。像現在這樣子,說不定哪天就死了。還說,後悔當初的退讓,使多爾袞得勢。多爾袞身邊的大臣認為豪格這是有意謀反,需就地正法。



多爾袞要殺豪格,順治不讓,哭著鬧著,不吃飯。多爾袞無奈,只好作罷。但是在多爾袞心裡,這事兒他沒放下。

順治五年,豪格平叛張獻忠凱旋歸來,順治嘉獎豪格。而多爾袞以部下冒功,和任用罪臣楊善之弟吉賽為由,把豪格治罪,關入大牢,不久死於獄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殺死豪格,多爾袞就是為解心頭之恨。豪格死後,多爾袞納了豪格的妻子。

多爾袞死後,順治為豪格平反。

豪格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多爾袞其實也是。


豫有得


小時候看《孝莊秘史》,一度認為裡面的多爾袞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簡直是大眾情人的典範,但歷史上真正的多爾袞不僅是個雄心勃勃的野心家,而且貪權好色、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了爭奪皇位,還下手殺死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豪格畢竟是個皇子,多爾袞又是怎麼置他於死地的呢?那就從多爾袞開始說起吧。

多爾袞究竟有厲害?

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大妃阿巴亥所出。自小便受到努爾哈赤的喜愛,八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和碩額真,有權參與國事,可以說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十四歲的時候就被封為了貝勒,十七歲的時候就跟隨皇太極出征,四處征戰,立下赫赫軍功。

在征服蒙古察哈爾部時,多爾袞因為戰功顯赫,被賜號“墨爾根戴青”,這是一種殊榮,在滿州受到這個封號的人,其他人必須喊他的封號,如果有人違反了,男的就要當眾摘掉佩戴的刀劍,女的就要當眾脫掉裙子,以示懲罰。此後幾年,多爾袞又率兵收降了蒙古的額哲,並拿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獻給皇太極。次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多爾袞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皇太極論功行賞,年僅二十四歲的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六王之中,位列第三。崇德三年,多爾袞奉皇太極之命南征明朝,大敗明軍,一年之間,攻陷了三十六座城池,招降了六座,俘獲人畜26萬,其驍勇善戰,可見一斑。

多爾袞多年英勇征戰,功績卓越,深得皇太極的器重,皇太極便將吏部交給了多爾袞管理,此外文臣武將的調令升遷,各部的官員的任命都要經過多爾袞的審批,此時的多爾袞,在清廷中的影響力已經不可小覷。

在打理朝政的過程中,多爾袞也日益感受到了權利帶來的美妙之處,野心也更加膨脹,想要獨攬大權,畢竟到手的肉誰想分出去一半呢?這也是他後來殺掉豪格的一個重要原因。

皇太極死後,豪格最有機會繼承皇位,為何最後卻失之交臂?

愛新覺羅·豪格,皇太極的長子,也是多爾袞的侄子。少年時就十分聰穎,而且善於騎射,武藝不凡。少年時期就跟隨父親皇太極征討多個蒙古部落,因其戰功,被祖父努爾哈赤封為“貝勒”。隨後幾年更是四處征戰,攻克香河、討伐察哈爾部、擊敗明軍,為大清開疆擴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但豪格這個人一直不太受皇太極的喜歡,主要是因為豪格管不住自己那張嘴,說了皇太極的壞話,還常常口出怨言。

皇太極稱帝后,豪格作為皇長子被加封為和碩肅親王,掌管戶部的事務。豪格受命討伐明朝殘餘的兵力,在崇德七年,豪格帶兵,趁夜偷襲,攻破松山,又和濟爾哈朗一起攻下了塔山,取得了輝煌的戰果,豪格也因此受到了獎賞。

但此時的皇太極已經是纏綿病榻,命不久矣。崇德八年,皇太極突然病逝,沒有留下遺詔。而皇長子豪格和皇弟多爾袞就成為了奪嫡的兩大陣營,豪格多年征戰,戰功赫赫,作為皇長子繼承皇位名正言順,但多爾袞掌管朝政,勢力龐大,支持者眾多,以皇太極生前沒有立豪格的意願為藉口,反對豪格繼位。

兩人相持不下,動用武力也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只好僵持著,但國不能一日無君,經過多次協商,雙方意見達成一致:由當時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為攝政大臣,輔佐新帝。不得不說一句,福臨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六歲就當了皇帝,但卻受多爾袞鉗制多年。

豪格和多爾袞其實想法都差不多,只要不是對方繼位,其他的都可以。但終究還是多爾袞棋高一著,豪格這一放手,與皇位基本無緣了。

多爾袞是如何設計除掉豪格的?

在軍事實力上多爾袞與豪格可謂是旗鼓相當,而豪格卻有一個多爾袞望塵莫及的優勢,就是他是皇太極的長子,福臨的兄長,是兩黃旗眼中可以繼承皇位的人,而且豪格政治與軍事能力雙優,正所謂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多爾袞與豪格之間必有一戰,不死不休。

不久之後,多爾袞就以“縱容部下冒領軍功,又任用罪人子弟”為由,將豪格逮捕關押,兩個月之後,豪格死於獄中,死因不明。局面到了這個份上,到底是不是多爾袞下的手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時人與後人都會把這筆賬算在他頭上,這個鍋一定是他的!

其實多爾袞打擊豪格是政治鬥爭,司空見慣也沒什麼好指責的,令人詬病的是,事後多爾袞還將豪格的的側福晉、自己的侄媳婦,公然收房。於是便有人揣測,其實多爾袞早就與豪格的側福晉有私情,嫌豪格礙事,擋著兩人的路了,才下手殺了豪格。

值得一提的是,豪格是正藍旗之主,手裡有可調遣的軍隊,為什麼會如此輕易的就被多爾袞扔進了監獄裡,還死的不明不白呢?其實也簡單,豪格是武將,順治登基後,明朝殘部依舊活躍,豪格要帶兵出征,朝堂之上就是攝政王多爾袞一手遮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想整治豪格自然也是不費力氣。


史論縱橫


努爾哈赤當年一命嗚呼的時候,由於他沒有立遺詔指定繼承人,導致八旗之中各種流言蜚語飛起,說什麼的都有。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皇太極截胡了多爾袞的皇位,讓多爾袞對皇太極一直耿耿於懷,立誓要把皇位再奪回來。結果皇太極還真的給了多爾袞這麼一個機會。



崇德八年,皇太極也蹬腿了。他在臨死前和努爾哈赤一樣沒有留下關於任何立儲的遺詔。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終究還是要選出一個頭頭來的。於是各方勢力便粉墨登場,以多爾袞為代表的兩白旗和以豪格為代表的兩黃旗就差點要鬧到了火拼的程度。

這裡要先講一下清朝的皇位繼承規則。我們知道,清朝從雍正開始立了個規矩,就是生前不公佈候選人,而將立儲遺詔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後面,讓皇位由此傳承。雖然有清一代,這種傳位方法也沒有用上幾次,但終究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是在清朝初年,傳位的規矩就比入關後要麻煩得多。

努爾哈赤當年定了一個規矩:大汗(後來改稱皇帝)要跟和碩貝勒共議國政。不僅是大汗的兒子有繼承權,大汗的弟弟、甚至是大汗的侄子也都有權利繼承權,後金的繼承人原則上是擇優選舉。這種繼承製,有助於選賢舉能,但是也有明顯的缺陷,就是勾起了很多人對皇位的覬覦之心。簡單點說,就是誰的胳膊粗,誰就是皇帝。但是如果兩個人的胳膊一樣粗,那就拔刀吧!很容易引起內鬥。皇太極死後,豪格和多爾袞的內訌就是這種情況。

皇太極蹬腿之前,滿州八旗主要掌握在四大勢力的手中。正黃旗和鑲黃旗,由皇太極親自執掌;正紅旗和鑲紅旗,由代善和他兒子嶽託執掌;正白旗和鑲白旗,由多爾袞和他的同母弟弟多鐸執掌;正藍旗和鑲藍旗,由豪格和濟爾哈朗執掌。

皇太極死後,原本由他直接掌控的正黃、鑲黃兩旗支持豪格;豪格自己統領的正藍旗自然也是支持他的;鑲藍旗鄭親王濟爾哈朗受過皇太極恩惠,也支持豪格。因此豪格有兩黃和兩藍旗的勢力支持他。再看多爾袞,他和多鐸執掌的兩白旗是明確支持他的,兩紅旗和鑲藍旗中也有部分人暗中支持他。不過兩紅旗的旗主代善和嶽託保持了中立,沒有明確支持誰。因此從實力上來說,豪格有絕對優勢。但是多爾袞也不是吃素的,總體上說豪格吃不掉多爾袞。



從身體角度來說,多爾袞和豪格,一個是皇太極的十四弟,一個是皇太極的庶長子。雖說兩人是叔侄關係,但多爾袞的年紀比豪格反而還要小三歲。兩人當時都是三十出頭,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皇位傳給他倆中的任何一個,對於大清來說都是合適的。

但是,多爾袞的政治謀略比豪格強!雖說豪格的軍功也很大,但多爾袞卻是公認的繼皇太極之後,滿洲八旗中最有才能得人。他知道這樣和豪格硬扛不是辦法,於是想到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崇德八年八月十四日,大清國的貴族們聚集在崇政殿(不包括漢人官員),準備選定皇位的繼位人選。豪格事先做了準備,派兵包圍了盛京宮殿。但多爾袞早就預料到了,他也有所準備。兩黃旗和兩白旗在皇宮外面劍拔弩張,隨時都有火拼的可能性。而大殿內的雙方也是就誰繼承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會議陷入了僵局中。

所有人都明白,這樣下去毫無意義的,甚至還會讓滿洲八旗陷入分裂。雖然豪格和多爾袞都是各懷鬼胎,但是總體目標還是一致的,就是帶領清軍入關。這個時候多爾袞站出來了,他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由皇九子福臨繼承皇位,多爾袞輔政。對於這種建設性方案,大家的意見一下就被統一了。豪格非常不滿,但是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表示贊同,最後豪格也只得同意了。


立福臨這一招雖然是兩敗俱傷的結果,但是對於多爾袞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而對於豪格來說,雖然短時間之內對他沒有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他是必死無疑了。因為兩黃旗和鑲藍旗支持豪格,是因為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想讓多爾袞繼位。這也就是說,只要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那皇太極的兒子自然就會掌握兩黃旗,那麼兩黃旗和鑲藍旗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但這樣一來,佔便宜的是福臨,豪格的支持勢力就只剩下他自己掌握的正藍旗了,大大被削弱。並且多爾袞是攝政王啊,不僅是福臨的輔政王,而且還是豪格的頂頭上司。如果多爾袞以福臨的名義命令豪格,那麼豪格是聽命還是不聽命?

由此也看的出來,豪格在政治鬥爭方面沒有經驗。論鬥心眼,他跟多爾袞不在一個水平。最後被多爾袞整死,也是意料之中的……



在選定了繼承人之後,多爾袞這個新任攝政王被一個天大的蛋糕砸中了——李自成殺進了北京城,大明朝被一群流民給推翻了。結果清兵還沒入關呢,豪格就跟多爾袞又一次搞掰了!

事情的起因非常弔詭,原來支持豪格的正黃旗固山額真何洛會突然倒戈,他揭發豪格背地裡惡意辱罵、詆譭多爾袞。多爾袞以此為由,召集諸王和大臣們商議,最終決定處死了兩黃旗的俄莫克圖、揚善、伊成格、羅碩等大臣,這些人都是豪格的心腹。而豪格本人也原本要處死的,只因為福臨用絕食的辦法相威脅,多爾袞才免了豪格一死。但豪格當然爵位被削,貶為庶人。(沒有剝奪兵權)

從這一次事件可以看出,多爾袞肯定在豪格身邊安插了眼線,而豪格卻一無所知。他的機警性與多爾袞相比,完全就是幼兒園水平。雖然多爾袞明擺的就是公報私仇,藉機打壓,但是誰也挑不出他的毛病來!而豪格雖然只是背地裡發了幾句牢騷話,但每一句牢騷都足以要了他的命。



在告密事件之後,豪格吃了大虧。但是多爾袞沒有放過他,繼續的痛打落水狗,任命他為靖遠大將軍,前往四川與張獻忠開戰。豪格心裡非常不爽!因為四川當時已經是餓殍遍野,多爾袞讓他打四川,明擺的就是擠兌他,給他穿小鞋。但人家是攝政王,以皇帝的名義給豪格下旨,豪格不服也不行。因此他在攻打四川的過程中,沒少罵過多爾袞。這一下,又給多爾袞抓到把柄了。

等到豪格回京後,他原本以為自己立了很大的軍功,多爾袞要重重的獎勵他。結果沒想到,等待他的居然是下大獄……

多爾袞這一次整豪格的辦法,還是萬年不變的公報私仇,只不過這一次比上次更狠一些。在豪格下獄之前,他的盟友,同為攝政王的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被多爾袞判了一個斬監侯,後來還是順治皇帝出面求情,才重判輕罰,親王貶為郡王。兩黃旗見到多爾袞這麼狠,選擇了中立,默不作聲。失去了所有支持的豪格,先是被多爾袞訓斥伐蜀兩年,無功而返;接著又指責他提拔罪人親屬,罪該萬死。此時的攝政王多爾袞,實權在握,雖不是皇帝,卻勝似皇帝。諸大臣對他只有服從,哪敢有任何反對?

眾臣都知道多爾袞的心思,便紛紛進言,要立即給豪格定死罪。多爾袞這個時候倒是假裝仁慈了,稱其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就這樣,遠征而歸的豪格直接被丟進了大牢之中。面對多爾袞的指控,豪格憤怒不已,在大牢裡放狠話道:要是把我放了,什麼事都沒有,如果不放我,他多爾袞也別想活,別以為我會看在幾個孩子的面上放他們一省,我會用石頭把他們全家都砸死!沒過多久,豪格在大牢中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關於豪格的死,說法很多。有人說他是被多爾袞謀殺的,也有人說是多爾袞故意讓獄卒辱罵他,把他氣死了。總之就是,豪格的死跟多爾袞有關係。

縱觀多爾袞與豪格鬥爭的整個過程,豪格的表現真可謂是幼稚的不能再幼稚了。他這個人打仗還是可以的,但就是性格太直,遠不如多爾袞的狡猾。在明知多爾袞是攝政王的前提下還敢跟他死磕,結果導致處處被打壓,自己卻無力反擊,最後死得莫名其妙。

當然了,多爾袞也沒好到哪去。雖說他活著的時候混得風聲水起,照野史的記載還泡了順治皇帝的媽。但是多爾袞也就比豪格多活了兩年而已,在他病逝後僅僅兩個月,就被順治皇帝給清算了,連墳頭都給他刨了!多爾袞的好親哥哥阿濟格也跟著遭了連坐,先是被削爵,後又判終生囚禁,最終死於幽禁之處。而多爾袞的親弟弟多鐸也被削爵處理。(當時多鐸已經死了)



順治在處理完多爾袞餘黨後,替他大哥豪格翻了案,算是替皇太極一脈報了仇。但是比較令人諷刺的是,一百多年後,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又替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翻了案,給他們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不知道順治皇帝知道後會不會氣的從棺材裡爬出來?


Mer86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十四子,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弟弟,曾率軍大敗察哈爾林丹汗,以戰功卓著受封睿親王。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屢立戰功,受封肅親王。從輩分上來說,多爾袞是豪格的叔父,最後卻成為不同戴天的仇人,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源自於那方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突然駕崩,由於臨死前未曾留下遺詔,帝位之爭由此爆發,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支持皇長子豪格繼位,但多爾袞有兩個弟弟多鐸和阿濟格的支持以及正白,鑲白兩旗擁戴,雙方形成勢均力敵的態勢,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爭執不下,不得已之下最後達成折衷條件,由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支持豪格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任攝政王。自此,豪格在政治上的影響已經無法與多爾袞匹敵。

豪格驍勇善戰,卻為人粗放,在繼位失敗後對多爾袞恨之入骨,經常在背後痛罵不已,被人告發,多爾袞以言語中傷為由將他削爵,在遷都北京之後,順治帝和孝莊太后為其求情,多爾袞才不情願地恢復了豪格的爵位。

清軍入關以後,封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攻克西安,擊敗大順軍,隨後把目標轉向了大西軍張獻忠。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豪格派鰲拜為先鋒,在西充(今四川南充市境內)大敗張獻忠的大西軍,豪格親自射殺張獻忠,大西政權頓時瓦解。

順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臨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等將帥。多爾袞安排人羅織罪名,以殺良冒功和起用罪人之弟為名將豪格下入獄中,三月入獄,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不難想象,豪格在獄中一定經歷了一場殘酷的《監獄風雲》。

更令人可恨的是,豪格死後,多爾袞沒有善罷甘休,為了發洩心中怨恨,他不顧順治帝和孝莊太后的強烈反對,強行納豪格的福晉為妾。這也成為他死後僅僅兩個月就遭清算,追奪一切恩典並被毀墓掘屍的一個原因。多爾袞被清算後,豪格的冤案被順治帝平反,追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著述其功績。

歷史茶坊,解密歷史,暢談奇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歷史茶坊


《豪格》他手握四旗兵馬又是嫡長子?為何一敗塗地最終死的如同草芥,老婆也被人霸佔?

一句話:大是大非面前的謙虛和退讓,都會被認為是不自信和軟弱可欺。


豪格之死,他的死在於自己不能看清局勢,皇太極死後,正黃旗和正紅旗在商談立新帝的朝廷會議上上提出立嫡長子豪格為新帝,可是這廝看不清局勢,在此關鍵時刻居然假意推脫說自己不合適!於是被多爾袞一派抓住機會當庭反擊,錯失了登基為帝得機會,也讓支持他的正紅旗和正黃旗得許多將領認為他優柔寡斷於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缺乏殺伐果斷的氣質,為日後埋下了眾叛親離的因!

多爾袞步步緊逼!豪格命將歸西!


豪格此人做事兒志大才疏城府太淺,在政鬥失敗給多爾袞後,不知道臥薪嚐膽圖謀未來,再加上因為豪格犯了優柔寡斷的錯誤讓很多支持他的大臣對他失去了信心,他兄弟福林又是個傀儡皇帝,再來說豪格酒品極差,多次酒後侮辱此時身為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更說想要殺死多爾袞,此舉動無疑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多爾袞一直視豪格為眼中釘,打算除之而後快,


第一步:在順治四年的時候,在多爾袞的授意下,豪格被跟隨自己多年的正黃旗旗主何洛會出賣,告發豪格圖謀不軌意圖謀反,豪格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抓捕差點被殺死, 順治帝哭著絕食才能救了自己的哥哥一命!

第二步:其實僥倖保命的豪格那裡知道,這一次只是多爾袞的試探,何洛會出賣豪格只是多爾袞殺他的第一步只是逼朝中大臣表態,讓大家知道他多爾袞要殺豪格而已,多爾袞又授意朝中大臣揭發豪格橫行霸道企圖謀反按律當殺頭,豪格又僥倖保命,順治五年,多爾袞再次陷害豪格,將豪格給關了起來,無皇父攝政王允許不得出,關了不到半年,豪格就無聲無息的死了,可憐自己的妻子也被多爾袞給霸佔了!


老龍史社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本以為自己能夠順利繼位,成為大清的皇帝,誰知半路殺出個豪格,多爾袞的皇帝夢再也做不成了。但是,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是攝政王,管理軍國大事,還可以代皇帝頒佈政令。豪格就沒那麼幸運了,他雖然具有實力,但也只是正藍旗的旗主而已。既然是與多爾袞有仇,那自然會沒有好果子吃。

清兵入關之前,豪格對自己不能繼位感到憤憤不平,經常流露出對多爾袞的不滿,甚至是“中傷”,對多爾袞進行人身攻擊。順治元年(1644年)正月,多爾袞將豪格削爵,因順治求情而得以復爵。清兵入關後,朝廷任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一起進兵四川,征討割據一方的大西皇帝張獻忠。同年十一月,肅親王豪格在西充戰役中徹底擊敗大西軍,並親手射死張獻忠。捷報傳到北京,順治下詔嘉獎;多爾袞也假意惺惺的為他設宴慶功,以示祝賀。但是,豪格回到北京僅僅一個月,多爾袞便唆使固山額真何洛會對他發起“文鬥”,指責豪格在西征戰爭中隱瞞部下殺良冒功、起用罪人子弟為將,然後將其逮捕入獄,不久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死因成謎。豪格死後不久,多爾袞為了發洩心中之怨恨,不顧孝莊太后和順治帝的極力反對,強行迎娶豪格福晉為妻,以示羞辱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