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前文提要
提起明代刀,最有名氣的莫過於“戚家刀”。但這個命名,並不準確。“戚家刀”的名字來源於“戚家軍”,而“戚家軍”的說法來源於《明史.戚繼光傳》,書中記載:“而金華、義烏俗稱剽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戚家軍”名聞天下。“
《明史》是在清代順治年間開始撰寫,直至乾隆年間定稿。而以將領之名冠以軍隊名號,這在法紀森嚴的明代是不可能的。義烏兵或者浙兵是明代史書上對民間所謂戚家軍的稱呼,戚家軍是民間百姓對這支部隊的愛稱,但它並不是戚繼光的私兵。
“戚家刀”在歷史上的真實名稱叫做“仿倭刀”。 清代編撰的《續文獻通考》記載,早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朝廷設置“軍器局”時,軍器局所製作的各類刀劍名目中就有“倭滾刀”的記錄。明武宗正德年間,由內廷宦官主管的“兵仗局”則製作了“倭腰刀萬二千把,長柄倭滾刀二千把。” 而《明會典》中也有“紅鯊魚皮靶黑斜皮鞘錽銀事件倭腰刀”的名目。
明代仿製的刀型吸收了日本刀的優點,同時加入了中國刀的特點。日本刀鋒利但易折,而中土所制仿倭刀兼備了柔韌和鋒利的優點,戰損率明顯低於日本刀。

存世明代刀中,有少量刀裝帶有龍紋。明代規定,龍紋為皇族專用紋樣,官員可以通過賞賜得到使用,百姓是禁用龍紋的。特別是五爪龍紋,明朝只有皇帝和其親屬可穿五爪龍龍紋服,明朝後期有的重臣權貴也穿五爪龍衣,但 稱為“蟒龍”。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南京博物院明代龍紋瓷器

弘治十七年,孝宗申明服色禁令:“蟒龍、飛魚、鬥牛,本在所禁,不合私織。間有賜者,或久而敝,不宜輒自織用。”而早在正統十一年,明英宗就對工部官員下令,凡有織繡蟒龍、飛魚、鬥牛等違禁花樣者,工匠處斬,家口發邊衛充軍,穿用的人,重罪不宥。天順二年,又規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龍、飛魚、鬥牛、大鵬、像生獅子、四寶相花、大西番蓮、大雲花樣等。弘治元年,都御史邊鏞奏請禁用蟒衣,並直接對蟒紋的造型提出質疑:“國朝品官無蟒衣之制。夫蟒,無角無足,今內官多乞蟒衣,殊類龍形,非制也。”建議內外官員有受賜者皆繳進,內外機房不許織造,違者坐以法。孝宗表示贊成,並頒佈了相關禁令。弘治十三年,又奏定公、侯、伯、文武大臣及鎮守、守備,違例奏請蟒衣、飛魚衣服者,科道糾劾,治以重罪。到了萬曆年間之後,朝綱鬆弛,對於龍紋的規範力度也逐漸減弱,飛魚、鬥牛紋飾也開始出現了五爪。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明“飛魚服”

圖29-圖32為明代鉄鋄金五爪金龍飾件腰刀(16世紀,89公分,賈紅東先生收藏)。此刀刀鐔正反面鋄金卷草紋紋飾,吞口雙面鋄金五爪龍紋,刀背起脊,刀身平造,刀形直中略帶外弧,是一把明代中晚期皇家御用佩刀。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29 明代鉄鋄金五爪金龍飾件腰刀(1)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0 明代鉄鋄金五爪金龍飾件腰刀(2)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1 明代鉄鋄金五爪金龍飾件腰刀(3)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2 明代鉄鋄金五爪金龍飾件腰刀(4)

圖33-圖36為明代背銜金龍雙手儀刀(14世紀,107.5公分,楊勇先生收藏)。此刀裝具皆為鐵質,檔手、柄束、刀首以減地浮雕鋄銀龍紋裝飾。刀鐔外緣由八朵雲紋勾連裝飾,刀鐔呈海棠形,減地浮雕雙龍穿枝紋飾,此龍紋與故宮欽安殿遺存的元代龍紋形制一致。刀背浮雕行龍,行龍上吻長且翻卷,額頭高聳,鬣發呈火焰後飄,趾爪為三爪,身軀呈弓形,背鰭如火焰。趾尖順時針排列如風輪,尾部漸收如蛇。刀身根部浮雕睚眥紋,睚眥呈龍形,鬚髮粗壯,龍額高聳飽滿,上吻翻卷,開口露齒,舌前伸如浪,飾以鋄銀。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3 明代背銜金龍雙手儀刀(1)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4 明代背銜金龍雙手儀刀(2)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5 明代背銜金龍雙手儀刀(3)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6 明代背銜金龍雙手儀刀(4)

以上龍紋形制皆為元末明初之制。刀刃鍛造精良,鋼製清亮幾無鍛紋。柄長一尺為雙手持握,莖孔開於後部。此儀刀紋飾與刀型皆具元末明初之特徵,應為明代皇家所用。清代皇室所用刀背浮雕金龍的刀型,皆為此類。

圖37-圖40為明代銅浮雕鎏金龍吞口佩刀(16世紀,101公分,趙稼瑞先生收藏)。此刀刀姿為典型明代倭滾刀形制,在明代“出警入蹕圖“中,錦衣侍衛佩戴均為此類刀型(16世紀,圖41)。此刀裝具銅浮雕花卉紋,吞口為明代蟒形,就工藝和制式來看,這把刀應屬於錦衣衛高級官員用刀。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7 明代銅浮雕鎏金龍吞口佩刀(1)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8 明代銅浮雕鎏金龍吞口佩刀(2)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39 明代銅浮雕鎏金龍吞口佩刀(3)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0 明代銅浮雕鎏金龍吞口佩刀(4)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1 明代“出警入蹕圖”局部

圖42-圖45為明代鐵鋄金鏤空龍紋合口裝佩刀(16世紀,82公分,楊勇先生收藏)。此刀裝具皆為鐵質,柄首、柄束、鞘口、鞘尾鏤空雕刻纏枝龍紋,提樑竹節形,單提掛環,鞘橫束鏤空纏枝紋,皆鋄金以飾。柄束前製作一處凸起,整刀入鞘時此凸起契合於鞘口,此類刀因其裝具特徵被稱之“合口裝佩刀”。刀柄木質束腰,蒙皮纏繩。裝具鏤空雕刻穿枝龍紋,龍身雄壯,起伏於纏枝之間。鞘裝側邊鏤空雕江崖紋,鞘裝外緣浮雕滾珠邊。刀刃鎬造,鍛造細密,夾鋼清晰,其刃形為明制滾刀,吞口呈如意形並鋄金。鞘室木質裹織錦。清代東陵石像生官員皆配此合口裝刀型(圖46,17世紀),此刀為國內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柄合口裝佩刀。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2 明代鐵鋄金鏤空龍紋合口裝佩刀(1)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3 明代鐵鋄金鏤空龍紋合口裝佩刀(2)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4 明代鐵鋄金鏤空龍紋合口裝佩刀(3)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5 明代鐵鋄金鏤空龍紋合口裝佩刀(4)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6 清代東陵石像生佩戴合口裝刀

圖47-圖50為明代鐵鋄銀裝具倭滾刀(16世紀,92公分,秦川先生收藏)。此刀刀背起脊,刀身鎬造,刀身皮殼滑潤緻密,刀裝具以鋄銀裝飾。戚繼光在兵書《紀效新書》中,其中記載的一種刀型也是此類倭滾刀型(16世紀,圖51)。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7 明代鐵鋄銀裝具倭滾刀(1)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8 明代鐵鋄銀裝具倭滾刀(2)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49 明代鐵鋄銀裝具倭滾刀(3)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50 明代鐵鋄銀裝具倭滾刀(4)


古鐵雅集 | 大國的自信——明代刀(二)

圖51 明代《紀效新書》中刀型


—— 未完待續 下章更多精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