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效應——成就感,無法從“獨角戲”中獲取

成敗效應——成就感,無法從“獨角戲”中獲取

成敗效應是格維爾茨在研究中發現的人們的一種心理反應。他通過研究一群學生的反應,推導出人們的心理,那就是,人們願意在努力之後,再去體驗成功和失敗的心理感受。

具體的研究方法是,他給了學生們幾套難度不等的問題,讓學生們自由地選擇解答。他發現能力較強的學生,解決了一類中一個問題之後,便不願意再解決另一個相似的問題,而挑較為複雜的難題,藉以探索新的解決方法,等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達到成功的境地時,會感到內心的愉快與願望的滿足。這就是成功效應。

但是對於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他們經過極大的努力之後仍然不能成功,失敗經驗累積的次數過多之後,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厭棄學習。這就是努力後的失敗效應。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很多人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認為工作是提升自我的過程,只要努力,哪怕沒有同事的認可,領導的獎勵,自己一樣可以做到心靜如水。其實,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每個人的工作都需要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要從自己的工作成果中去支取。

與其說自己不在乎別人的評價,而唱“獨角戲”,不如搞好自己的業績,那時再唱的“獨角戲”,才是一出挑起大梁、獨當一面的重頭戲,具有“一人在臺,萬人喝彩”的聲勢。

成敗效應——成就感,無法從“獨角戲”中獲取

馮麗娟是銷售的精英人物,後來領導重視她,就把她提升為銷售總監。

對於銷售總監這個職位,馮麗娟以為自己不是特別在乎的,因為她所在的公司實行的是提成制,一個業務熟練,能夠拿下“大單”的銷售人員,他的收入也不比銷售總監低多少。

所以馮麗娟就沒有先冷靜分析自己銷售總監職位所具備的責任,而是盲目地按照自己做業務的方法去努力做銷售總監的職務。

平時,她常常為了和客戶談事情,而熬到很晚才下班,於是她也把這種工作方式帶給了其他的銷售人員,她的要求是每天固定約好第二天要談的客戶,如果不能按照固定數目報上來,就要受處罰。

可是,這種方法聽起來很努力、很積極,操作起來卻有著很大的弊端,有的時候,銷售人員為了談妥客戶,以便於自己彙報當天工作內容,就會硬性地和客戶約時間,很多客戶對這樣的行為非常反感,硬性約客戶的效果其實並不好。

但是馮麗娟並不這樣認為,她覺得當大家習慣了這樣的努力之後,哪怕沒有業績,這種做事的方法也是有百利無一害的。

馮麗娟也是一個非常重視工作的人,她要求自己的員工必須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不像其他部門,經常搞一些聯誼活動,有幾次,財務主管主動要求兩個部門之間聚餐,都被馮麗娟拒絕了,果然在其後的不幾天,當她要預支一筆業務費用的時候,財務主管以沒有提前打招呼、手裡沒錢等等拖了好幾天。

與此同時,自己部門的人看不到她的努力和苦心,部門裡比較懶散的朱麗麗,

因為被她勒令隨時彙報工作情況而時有怨言,而業務能力很強的幾個同事因為自恃有業績,假報發票,被她批評後心生不滿。

馮麗娟不在乎大家對自己的暫時誤會,她相信總有一天,她的努力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可是,沒想到的是,銷售部的員工開始揹著她嘀嘀咕咕,甚至還去過大領導的辦公室!終於,一天上午老闆把她叫去了,告訴她,她部門裡的人一致投訴她,認為她“不適合銷售總監”的工作。

這樣的努力,卻得到這樣的回報,馮麗娟真正面對這一刻的時候,徹底失望和傷心了。其實,在努力之前,她就應該明白,沒有人不需要成就感,而沒有一種成就感是可以從獨角戲中支取的!

成敗效應——成就感,無法從“獨角戲”中獲取

心理學專家支招

成敗效應在職場的特殊之處,在於這個效應不因為一個人的老臉與否而影響作用的發揮,有時候一個越老練的人,在努力之後越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實際上,避免打擊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努力之前,捨得花時間和氣力,去研究好自己的職責所在,知道怎麼樣和別人共同合作、怎麼做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認可等等。

不想失敗,就要注意和老闆的溝通,很多職場人會因為沒有成績越就不願去找領導溝通。這樣的風險很大,因為業績低迷會讓領導對其工作能力產生懷疑;如果領導再不知道究竟此人在想什麼,就會認為他無法勝任工作,時間一長,就難免遭受失敗的打擊。

還要注意,在做事情的同時,要把人做好。要把塑造自己的品牌作為一項重要的事情來做。在和其他人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要盲目認為自己的做法就是對的,應該考慮別人的承受能力。這樣在職場上的聲譽才會良性地拓展職場之路的長度和寬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