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七律·太行九關

作者/陶然醉客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太行八陘

陘,音xíng,即山脈中斷的地方。太行山中多東西向橫谷(陘),著名的有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等,古稱太行八陘,即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8條咽喉通道,是三省邊界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山西的許多條河流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乾河等等,於是形成幾條穿越太行山的峽谷。

上下五千年,也許沒有一座大山如太行山這般,和中國的歷史發生過如此緊密的聯繫。太行山的兩側,不是古都,就是交通要道或戰略要衝,山間通道眾多。中國最古老的字典《爾雅》解釋說,“山絕,陘”。太行八陘最初指的也許就是太行山脈中八個斷開的山口,陘由南到北分別是: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蒲陰陘、飛狐陘和軍都陘。但我們今天討論太行八陘,很多時候都在意義上做了“陘道”的引申。就是說,陘如果是點,道就是線。太行八陘就是以點帶線、由線而發散輻射出的一個道路交通網絡。因為山口的存在,就走出了道路。有了道路,就設置出關隘。繼而再生髮出建築、城池、名勝等眾多古蹟來。在歷史、經濟、軍事、宗教和文化等許多層面,太行八陘和巍峨奇峻的太行山一起,已經成為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七律•壺關

古塋古塔古牌坊,始置名關自漢王。

歷史悠悠逢盛世,煙霞冉冉映朝陽。

太行峽谷潺流水,河朔人家沐吉光。

最美山川欣上榜,田園蜜酒百花香。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壺關:一般指壺關縣。漢王劉邦元年,始置壺關縣,屬上黨郡,因古壺關口山形似壺,且在此置關,古名壺關。境內著名景點有:萬佛寺石刻、古墓葬、古牌坊、古塔、朱德總司令舊居等。 2018年5月, “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正式公佈,壺關縣上榜。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七律•平型關

燕趙英雄多慷慨,悲歌易水刺秦王。

平型關口豺狼懼,鋼鐵長城旌旆揚。

林帥威名驚日寇,蔣公節鉞賀嘉彰。

金戈鐵馬當年事,不忘初心迸激昂。

平型關:在雁門關之東,今山西省繁峙縣東北與靈丘縣交界的平型嶺下,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時為內長城重要關口。東連北京西面的紫荊關,西接雁門關,彼此相連,結成一條嚴固的防線,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時代,京畿恃以為安。這裡又因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銳的板垣師團主力在平型關遭到了林彪元帥率領的八路軍的全力攻擊,在此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七律•居庸關

居庸疊翠衛京門,烽火狼煙御外番。

朱棣遷都安社稷,秦皇修築史留痕。

千秋歲月古今跡,一統江山華夏根。

重鎮雄關名勝地,炎黃兒女共乾坤。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居庸關在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縣境內。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後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關。漢代沿稱,此後各代仍稱居庸關口這裡山巒間花木鬱茂蔥蘢,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疊翠”之稱。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這裡清流縈繞、翠峰重疊、花木鬱茂、山鳥爭鳴,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關長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要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

七律·土門關

三省通衢重地關,羊腸一線萬峰山。

東西衝要亡秦路,兩岸奇兵滅趙間。

獲鹿鎮州千聳翠,井陘峽谷九連環。

悠悠歲月滄桑故,盛世城莊景爛斑。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土門關,地名,又稱井陘關 ,太行八陘之一。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西五里,左海螺、右抱犢兩山之間,現井獲公路路北,有一村莊,即古代的土門村(現分為兩個村,即東土門、西土門),這就是小有名氣的土門關,也即古代的井陘口,即井陘東口,這裡也是著名的漢代古戰場――背水之戰的主戰場。著名的漢代古戰場――韓信滅趙之戰的主戰場。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七律•天井關

雄關漫道刀兵血,孔子回車拜為師。

筆架河流經月寺,駱駝崖柏接瓊枝。

仙台石碣觀今古,軍鎮咽喉看盛衰。

騷客浮雲遊勝地,留存百首賦吟詩。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天井關,又名太行關,亦曰雄定關。為晉豫邊境雄關,雄踞于山西晉城市境內,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關隘,史稱"太行八徑之一",因關前有三眼深不可測的天井泉而得名,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井關,始建於西漢陽朔三年(前22年),古為南北要衝也。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干戈迭起,硝煙不散,為兵家必爭之地。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七律•倒馬關

唐堯攬勝常山嶺,倒馬崎嶇路難行。

萬壑陰崖天鬱暗,群峰疊嶂夜猙獰。

六郎業績豐碑頌,千載乾坤壯節旌。

感嘆神州多義士,戍邊衛國枕戈明。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倒馬關,位於河北唐縣西北60公里的倒馬關鄉倒馬關村。倒馬關最初戰國時置,稱鴻之塞,漢代稱常山關,北魏叫鐵關,亦名鴻山關,明代以後通稱倒馬關。現存倒馬關城始建於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後於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維修。整座關城依地勢而建,唐河水由西、北、東三面環繞關城而流,平面呈東西長方形,分為上下兩城。倒馬關,因山路險峻,戰馬到此經常要摔倒而得名。楊延昭在邊防鎮守20餘年,遼兵甚為畏懼,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學士到倒馬關憑弔六郎碑,稱頌吟懷楊六郎威鎮邊關的不朽業績。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七律•娘子關

颯爽英姿玉鳳環,平陽公主鎮夷蠻。

興隆古道連屏障,石磨溪橋伴介山。

點將臺高松柏外,水簾洞瀑浪花間。

兵家歷代紛爭地,萬里長城第九關。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娘子關,現存關城建於明代。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保,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門、烽火臺、點將臺、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說為當年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七律·紫荊關

陡崖峭壁倚雲天,紫塞荊城萬仞巔。

拒馬河寬高浪急,層巒疊嶂鬼門懸。

戍邊將士今何在,氣蘊風雲化碧煙。

歲月滄桑時靜好,殘垣蕭瑟嘆雄關。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 。紫荊關位於居庸、倒馬二關之間,號稱“內三關”。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七律•峻極關

雞鳴三省太行南,峻嶺摩天暗哨探。

千里京娘歌宋祖,一關人馬陷深潭。

西風古道蒼山秀,明月孤松廢壘慚。

浚塹通途遊客至,多愁善感笑吾憨。

七律·太行八陘九關

峻極關,明長城真保鎮重要關隘。位於山西省左權縣城東約60餘公里。居高臨下,難攻宜守。出關東下,即為河北省邢臺市境,東南方向為武安縣,武安舊屬河南,故此關有“三省要隘”之稱。 唐武宗聽從李德裕力排眾議之諫,收復昭義鎮,闢建峻極關;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披槍引馬穿越摩天嶺;李闖王大戰明軍,明將左良玉七千人馬折陷峻極關,為闖王軍所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