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中国奥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训练体制有多牛?从中国1985年开始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至今34年里,中国包揽了其中20个冠军!占比59%,你说牛不牛?

在今年的7月份,我们中国队又一次获得了世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团体冠军,参赛的六名队员更是全部获得金牌,其中2个满分!你说牛不牛?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可是,这么牛,却培养不出一个真正的数学家!

因为至今,没有一个本土的中国人获得过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唯一得过此奖的2个华人,一个是在美国长大的,一个是在德国长大的。

拿得下59%的国际奥数冠军,说明中国不缺数学天才;也有华人能拿下菲尔兹奖,说明中国不缺“数学基因”,那么缺的是什么?

来看看我国曾经的几位数学天才最后的境遇,或许你就明白了。

宁铂,曾被誉为中国“第一神童”,1978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破格录取为少年班成员,当时全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使他闻名全国。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而在2003年他却选择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柳智宇,数学奇才,以满分摘得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一代才女蒋方舟的偶像。大学毕业前,他还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谁知,大学毕业后,他竟去了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当了一名出家法师。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当然,这是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但如果只是个别人这么做,那无可厚非,但是很多“数学天才”都是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毁掉自己的前途,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下我们的教育?

为什么他们要辜负家人和社会寄予的厚望,为什么他们要亲手毁掉自己的“大好前途”?

搜集了很多关于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出家的报道,多多少少让我们窥视到了一些真相。

宁铂,虽然是不世出的数学天才,但他喜欢的却是天文学,可迫于父母、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他不得不一直学习、从事和数学相关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呢,不仅没能够为中国拿下一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而且还遁入了空门。

而关于柳智宇选择出家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从对他同学的采访中,不难看出,柳智宇对于自己拥有过人的数学天赋,压力很大,有个同学说道: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很讨厌数学。

不难看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虽然都拥有极高的数学天赋,但都对数学不感兴趣,没有从心底真正喜欢上数学。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同样是奥数冠军,12年后中国的当了和尚,德国的得了“数学诺贝尔奖”

而看看其他国家的数学天才。和柳智宇同一年,同时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奖的德国数学天才彼得·舒尔茨(Peter Scholze),在2018年获得了“数学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二人年龄相仿,实力不相伯仲,都是数学天才。人生的走向为何如此大相径庭?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为什么会这样?是我国家庭教育的失败,还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失败?

一个网友的批判:“中国不缺修为高的隐士,缺的是像亚里士多德、牛顿这样在哲学与科学领域都很有影响力的人。像柳智宇这样有天分的人,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似乎很有道理,可是,靠责任,能保持长久的激情和兴趣吗?能让一个人成功吗?

马云有不同的观点,他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到:“一个男人,如果对家庭只有‘责任’,那么肯定是不会长久的······”

马云的言为之意,是一个家庭要想拥有长久的幸福快乐,光靠责任感不行,责任感会让男人压力很大,迟早会把一个男人给压垮。所以还需要润滑剂,这个润滑剂,就是爱情。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是这样的,维持婚姻热情的,是爱情;维持学习热情的,是兴趣。

宁铂和柳智宇的故事给我们验证了这一点:很多时候,兴趣比天赋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有兴趣,才能去深入专研,才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才能不浪费他的天赋。

美国一部经典电影《心灵捕手》,豆瓣评分8.9分,说的也是这么个故事。讲得是一个数学奇才,甘心堕落做一个农民工,后来被哈佛大学的一个数学教授发现,因为他在数学上真的是天赋异禀,教授都不会的数学题,他则像我们做小学数学题一样,几分钟就给做出来了,把教授惊得目瞪口呆。教授想破格培养他,让他在数学上继续深造。可他却很不屑,就因为他对数学没有兴趣。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可见,兴趣,真的是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大多数的普通人家长,我们的孩子可能没有数学天赋,这个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怎样培养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教授,给了我们答案。

大家都知道数学和物理不分家,想要获得物理学奖,需要有极高的数学功底。杨振宁在数学上的造诣就非常深,和杨振宁合作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数学就稍逊一筹,所以他俩决裂后,在物理界的成就和名声,杨振宁就远远的把李政道比了下去。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可见,学好数学,是多么的重要。

杨振宁从小就非常喜欢数学,那他是怎么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呢?他在一次给中学生的讲座上告诉了我们答案:因为看了一个数学家的文章,他的文章幽默而生动,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说得妙趣横生。这个数学家,就是20世纪初,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刘薰宇先生。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他说:“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之后,杨振宁就疯狂的爱上了数学。可见,一本好的数学书对于孩子学习数学和考出好成绩,是有多么的重要。

刘薰宇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擅长进行教孩子数学,中国那个年代的科学大师,几乎都受过他的影响。

因此,他所著的几本数学书声名远播,现在很多家长都买来给孩子看,以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其中口碑最好的有三本:《数学趣味》、《数学的园地》、《马先生讲数学》。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前段时间我姐跟我说,我那调皮外甥的数学成绩非常差,而且很讨厌数学。于是我就想到了刘薰宇先生,特地买了一套送给他。

刘薰宇简直就是科学家里的段子手,里面的函数知识全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段子。我那外甥看后就哈哈大笑,而且简单易懂。现在他的数学成绩从班级倒数提升到了班级前十。

中国数学有多牛?拿下国际奥数59%的冠军,但却拿不下这个奖


这个书适合小学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为他们的自学教材。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自我学习,提高数学成绩。

因为是我们中国本土数学家写的,所以里面有很多中国的数学妙题。比如什么是“八仙过海”、“韩信点兵”等等。

所以,大家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看看激励了世界最牛物理学家的数学启蒙书——刘薰宇先生的《给孩子的数学三书》。而且价格也不贵,三册只要69,包邮到家。

点下面的横条参团,让孩子爱上数学,考出好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