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被音樂人忽略的“應許之地”

​作者 | 則明

提到B站,輿論場裡的第一反應,可能是“二次元”、可能是“動漫”,可能是“彈幕”,也可能是“Z世代”,但很可能不會是“音樂”。

然而,只要細心研究下B站,我們會發現,B站正成為事實上的“音樂爆款製造機”:《普通DISCO》、《神經病之歌》、《改革春風吹滿地》等B站原創神曲頻頻闖入主流音樂視野,成為熱門話題;

B站,被音樂人忽略的“應許之地”

極具B站特色的二次創作音樂作品,以《野狼DISCO》為例,無論是孫紅雷版,還是全明星rap版,則無限拓展了該歌曲本身的外沿,助推了一波又一波“東北蒸汽波”狂潮。

B站,被音樂人忽略的“應許之地”

大量的音樂內容與視頻交相輝映,藉由B站UP主們天馬行空的發揮,掀起音樂圈波瀾。B站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而在另一端,B站很可能是一塊長期被音樂人忽視的“應許之地”。

B站攪動音樂江湖

在很多人的認知觀念裡,B站始終與二次元標籤緊密綁定。然而,經過十年發展變化,B站逐漸從關注ACG文化的小圈子,變為了擁有15個內容分區,7000多個文化圈層的“大熔爐”。

B站,被音樂人忽略的“應許之地”

而音樂,作為B站內容的重要組成,一直貫穿社區發展始終。從最初基本都是二次元歌曲、鬼畜音樂,到現在已經包容了原創、翻唱等數十種音樂視頻品類,並拓展了多種特色細分垂直賽道,如各類器樂演奏、音樂評論、音樂現場和教程等。

“B站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音樂創作平臺之一”,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表示,現在B站每月有1000首原創及自制音樂產出。

B站這種音樂視頻媒介在音樂市場異軍突起並非孤例,近年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製造了越來越多的“流行歌曲”。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流行的當下,用戶消費音樂的場景發生遷移,使得原本“聽”音樂的平臺逐步轉向視覺化,同時,長短視頻平臺也躋身音樂觸達用戶的重要渠道。

B站,被音樂人忽略的“應許之地”

為爭奪喜愛消費音樂視頻的這批用戶,各平臺紛紛加碼音樂市場,為自家音樂內容補充“彈藥”。近期,B站接連推出“bilibili音樂星計劃”、“音樂UP主培養計劃”,開出流量扶持、現金激勵等吸引條件,試圖在音樂市場再分杯羹。

“嗅覺靈敏”的音樂人早已察覺音樂視覺的新風向,開始擇木而棲,藉助新興渠道的力量,實現歌曲宣發和粉絲運營。有很多主流音樂人選擇了B站,近日胡彥斌、因《野狼Disco》而大火的寶石Gem、胡海泉、郎朗等音樂人陸續加入B站。

B站獨特的音樂基因:聚焦於人

B站與音樂,兩者結合看似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地迸發“火花”,實際完全得益於B站自身產品基因。

一則對比是,雖然短視頻碎片化病毒似地傳播能讓一些音樂走紅,但往往在短視頻平臺構築的內容體系裡,音樂是以背景音樂的形式存在。這些短視頻平臺出於“本能”使用的音樂,最後被當成助推批量形式化內容傳播的“工具”。

這直接導致歌曲的音樂審美讓渡給了流量邏輯,無論剪輯或是二次創作,都是為了傳播服務,更遑論音樂創作者自身甚少獲得與其音樂作品流量匹配的關注。所謂“歌紅人不紅”,成為了誕生於短視頻平臺的“音樂流水線作品”的常態。

而B站的產品形態更聚焦於人。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指出,B站算法是為用戶關注數優化的,由UP主創作內容,內容吸引粉絲,粉絲激勵UP主,平臺的核心是創作者。

用戶在B站更能關注到創作者和他的音樂本身。藉助視頻傳達,配合著B站彈幕,音樂又不僅僅是“聽”節奏旋律那麼簡單,它成了複雜的“綜合體”——UP主個人魅力、視頻製作的特點、故事設定、彈幕評論、創作背景、甚至二創作品都是“音樂”的一環,這客觀上豐富了音樂UP主可使用的創作工具。

專業音樂人可藉此傳遞任何音樂內容,即使只是片段靈感,也能增進與粉絲間的情感互動;或者是通過B站二次創作機制實現廣泛傳播。

B站,被音樂人忽略的“應許之地”

例如,一曲《野狼Disco》,在B站有上千種演繹形式,點擊量破百萬的視頻有30多個,其中孫紅雷版播放量破716萬,該視頻通過孫紅雷等微博大V轉發,自發形成社會化傳播。

而音樂愛好者則能不再拘泥於視頻時長和形式限制,完整呈現音樂創意:一臺計算器、一把鋼尺、一個口哨、甚至是一隻玩具“尖叫雞”都能成為主角,音樂愛好者自身也因此找到了自我實現的路徑。

B站,被音樂人忽略的“應許之地”

UP主“Vinheteiro”是一名來自巴西的琴師、編曲人及調音師,他用“尖叫雞”代替一號小提琴,以捏尖叫雞的方式“奏”完了莫扎特7分多鐘的絃樂小夜曲。這則長尾視頻播放量達到近30萬,上千條評論和彈幕紛紛調侃,“塑料雞都比你唱得準”、“最美不過雞樂器”。

正如音樂UP主戴荃這樣描繪B站的音樂形態,“光怪陸離、千奇百怪、骨骼清奇”。雖然“奇”,但是並不失創造力和音樂性。

“應許之地”

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用戶使用時長紅利漸微,互聯網走向存量市場的新常態,QuestMobile 秋季報告顯示,2019年至今活躍用戶僅增長了200萬,人均單日時長僅增加18分鐘。互聯網公司早就開啟了找用戶端、下沉市場的模式挖掘增量空間。

對音樂平臺而言,這意味著不僅右手要和同行爭奪流量,還得騰出左手與短視頻、遊戲等搶用戶有限的使用時長。音樂市場環境的競爭加劇,壓到一個個音樂人頭上,成了分到手的“粥”可能變少的風險,平臺頭部音樂人固化,新人的躍升路徑則愈發模糊。

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B站社區的活躍用戶和使用時長還保持一定增幅實屬難得。2019年Q2,B站月活用戶數同比增幅30%至1.1億,使用時長高達78分鐘。尤其在音樂區,今年B站音樂區視頻總互動量超20億次,彈幕數量超3800萬條,保持高互動的同時,音樂內容消費需求還在以44%的同比增速增長。

無論對音樂人,還是音樂愛好者來說,B站紅利尚存意味著還有改變的機會。基於以創作者為核心的社區運營邏輯,即使是“萌新”,在以內容為衡量尺度下,都能獲得足夠關注。而且社區良性的互動氛圍,將對正向激勵創作者再創作優質內容。

B站,被音樂人忽略的“應許之地”

00後UP主“陌然MajorC”靠一首原創交響樂編曲《心》,短時間內完成粉絲冷啟動,是眾多類似案例的冰山一角。

9月前,“陌然MajorC”還只是B站遊戲區的一名普通玩家,偶爾錄製的打遊戲的片段並沒為他帶來很多關注。而後他轉向音樂區發佈了一首高質量的原創音樂視頻,為他快速吸粉7萬多,視頻播放突破355萬。圍繞著視頻的評論和彈幕,有讚賞,有鼓勵,有解讀,有故事,有中肯的專業建議,UP主都一一作出回應。他自身則順利完成了由遊戲UP主到音樂UP主的轉型。

對喜愛音樂的人而言,B站就像是“流牛奶與蜜”的“應許之地”,它能讓創意充分釋放,也足夠滿足音樂表達多樣創作工具的需求,任何一種音樂才華都能在這裡收穫同好。因此,當B站要向著音樂市場加速前進時,沒理由不期待它還能與音樂迸發怎樣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