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进,博青春|放弃澳洲实习归国做志愿只为“不负时代”

向前进,博青春|放弃澳洲实习归国做志愿只为“不负时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为了成为进博会志愿者,6月还在澳洲留学的王竹源是打“飞的”回来参加笔试、面试和复试的。

这名“90后”一直有一颗做志愿公益的心,这应该与家庭教育有关。她的父母一直表示,既然她在澳洲做了那么多志愿服务,更应该回到祖国,为黄浦江畔作奉献。而成为进博会志愿者就是一个好机会。

为当上“小叶子”,王竹源花了不少心思,面试前她搜集了大量与进博会有关的素材自学了三四天,正式入选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又需要全脱产工作,已经毕业的她推辞了澳洲的实习机会,也耽误了找工作的时间。

但她觉得,一切都值得,“但尽平生家国志,不负时代不负卿。去年我就对进博会向往,今年我毕业了,终于实现了心愿。”

王竹源的岗位在招商处,8月初上岗后,她开始着手招商工作的信息处理,配套活动的人证、车证办理等。

随着证件办理截止日期的临近,虽然他们已经在几百人的群里发了通知,但总有人因为忙于工作错过重要通知,王竹源变得特别忙碌,不但要在群里反复回答“办证截止日期是几号?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领证需要带什么材料?”等问题,一旦配套活动的主承办方错过了办证时间,她还要参与处理,和主办方电话沟通,和相关部门协调。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王竹源和同事想到了问题汇编,从9月23日起,他们每天下午3点半到4点半,在群里晒出每日问题汇总汇编,并定期回答问题。

在王竹源的电脑上,随便打开一版问题汇编,就有8页5000多字,“每天针对不同问题发布问题汇编,对我们来说是知识巩固,也是方便了主承办方,对招商处来说是一次经验总结。”

至进博会正式开幕后,6日-10日每天有很多配套活动,王竹源和同事一起巡馆,脚步遍及M层、C层、会议中心等会议室,查看会议活动情况。有时还会遇到“突发”。

“你们给的P14停车场太远了,我都走了半小时,怎么还没到?我们下午有活动,能不能一小时内给我们调一辆接驳车过来。”

进博会进行到第二天,王竹源接到了一位主办方的诉求电话。她第一时间调出了电子地图及官网信息向对方解释,其实P14停车场和场馆只有一个天桥的距离。

但问题还需要解决。15分钟后,她拿着更具体的材料向对方作了说明,对方也意识到的确是自己走错了路,“遇到问题,我学会了保持耐心,倾听对方诉求,再用最快的时间找出解决方案,这是进博会教会我的。”

这几天,王竹源的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她觉得,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让她对进博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她明白了志愿奉献的意义,还有责任承担的重量,“这段经历和成长,会铭记一辈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