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距離雙十一還有最後幾天,Guohe Group 的編輯們精心挑選了 20 件過去一年裡我們最喜歡的數碼產品配件。它們或許顏值高,又或許超實用,但相同的是都可以讓你使用數碼產品的時候幸福感 up up up。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Anker 午夜綠移動電源套裝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今年哪一款 iPhone 話題最高?無疑是 iPhone 11 Pro 系列的午夜綠。我自己也是迫不及待地直接選擇了這個顏色。不得不說這個顏色還真耐看,所以當看到 Anker 出了一個午夜綠色的移動電源充電時,我連基本參數都沒有看,就直接下單了。

人類就是這麼容易看臉。

因為這款移動電源的顏色和 iPhone 11 Pro 的午夜綠實在是太協調了。邊框是相對光滑的材質,而正面是一種拉絲效果,觸感很有質感。最關鍵的是,連數據線都是午夜綠。當然,參數上也很可以,10000mAh 的總容量,支持 18W 雙向快充,不僅僅給手機充電的速度很快,移動電源充的自充速度也很快。

Anker 快充頭家族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要說在所有 Anker 的產品中,性價比最高的一款,那肯定是剛上市就賣斷貨的 Nano 快充頭,當時我一看到這款產品就知道會賣爆。

首先體積上跟蘋果傳統的 5V 充電頭幾乎沒有差別,所以便攜性極高。充電速度卻可以達到18 W,而價格卻只要 69 塊,絕對是目前綜合考慮性價比最高的快充頭。買一個既可以充 iPhone 又可以充 iPad。

而如果你有 iPhone 的同時還有一個iPad Pro,那麼我們建議是 Anker 的 30W 快充頭。iPad Pro 自帶的是 18W 快充頭,但是其實 iPad Pro 最高支持 30W 快充,所以這樣一個30W 的快充頭就可以勝任 iPhone 和 iPad 的充電工作。

Native Union 手機殼系列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我自己經常購買的手機殼品牌裡,Native Union 一直都是首選。iPhone XS Max 時代,我一般都是選擇官方的手機殼比較多,但是官方的手機殼好是好,可基本上就是單一顏色,沒有花紋變化,所以時間一久就會有點膩。

於是這一次 iPhone 11 Pro Max 我沒有選擇官方的皮殼,而是選擇了 Native Union 的皮質殼。這款手感上跟官方的很接近,但是整體上更加貼手一些,按鍵手感倒是基本上和官方完全一致。不過選擇 Native Unoin 更關鍵的因素在於它有一個拼接設計,不僅更加靈動,而且還多了一個小小的存儲空間,可以在皮殼後面插一些卡片,例如交通卡等等。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除了皮質款式外,Native Union 還有一個布面拼接款。相對來說,布面的這款更加耐用,表面的粗糙質感和皮質款明顯不同,我自己給 iPhone 11 配的就是這一款布面的。

Case Mate 手機殼系列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關於手機殼推薦,如果是男孩子我推薦 Native Union ,那麼女孩子我最推薦 Case Mate,身邊就有很多女性朋友在買,比如上面的鐳射款,平時看起來非常簡單,就像是普通的半透明手機殼。但一旦到了陽光下,這個手機殼就會反射出彩虹一般的色彩,特別搭配一些比較時尚的衣服和包包,整個人都會顯得很有活力。而且有時候這款手機殼的光效甚至可以當作拍攝道具,絕對是一殼兩用。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Case Mate 也有一款迷彩風格的,我自己雖然不感冒,但是我看使用的人還是很多,所以如果你喜歡這個類型的手機殼,可以嘗試一下。

Native Union 無線充電板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設備開始支持無線充電,尤其是很多人現在都是 iPhone 配合 AirPods,所以基本上都有至少兩個無線充電設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希望可以有AirPower 這樣的「什麼都可以充」的充電板。

但沒想到,這個充電板竟然取消了,所以我自己就選了 Native Union 的大號無線充電板。原因很簡單,一個是需要支持 iPhone 的 7.5W 無線快充,一個是顏值。因為是蘋果官方都在銷售的無線充電板,所以不會存在兼容問題。不然就會像前些日子一樣,很多無線快充板被封殺;而顏值,這真的是我認為最好看的無線充電板,簡潔又不簡單,而且放上去就可以充,並不需要特別地對準,說明線圈面積很大。對了,這款同時還提供了一個 USB-A 輸出接口,這樣如果你有 Apple Watch 也可以快速充電。

Twelve South iMac 支架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要說有什麼一直是我願望清單裡的數碼配件,但又一直沒有買的,那麼一定是 Twelve South 的這一款 iMac支架了。知道這款支架是因為看到國外的知名數碼 KOL 小黑哥(MKBHD),當時就絕對這個支架他太好看了,於是就興沖沖地打開淘寶查詢價格:

1198。

嗯,其實似乎好像也沒有那麼好看,我堅定地告訴自己。也正因如此,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都對這個產品念念不忘,直到最近領導批錢終於一狠心買了下來,還真的好用。iMac 墊高之後,可以和自己的視線平行,不用長時間低頭,頸椎的疼痛減少了很多,而且下方空間還可以容納很多配件,例如移動硬盤等等。

HHKB 鍵盤

我自己對於 HHKB 的鍵盤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隻要是有任何蘋果數碼產品配件的機會,就一定會把它寫上來,這一次也不例外。

這是一款我現在幾乎不離手、不離包的鍵盤,哪怕是出差到美國,我也一定要裝在行李箱裡,它是創作的重要保證。這款鍵盤本身是程序員神器,但是其實只要你在為蘋果產品找一個長時間的碼字工具,那麼一定要考慮一下 HHKB。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它的鍵位非常特殊,但是適應以後會非常舒服,而且體型小巧,不過這也犧牲了一些按鍵,比如方向鍵就需要組合鍵來完成。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這是唯一一塊我一天打字 10000+ 以上,還能夠保證不會手痛的鍵盤。靜電容鍵盤的手感比機械鍵盤柔和得多,但又可以兼顧機械鍵盤長鍵程的舒適感。一開始上手可能覺得沒有什麼,但是當你習慣以後就會感受到什麼叫做「手指馬殺雞」。

誠然,它的價格不菲,但是碼字如果是你的生產力工具,就物有所值。

Apple Watch 經典底座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這可能是整篇文章裡最便宜的一個配件,因為它僅僅只有幾十塊,甚至十幾塊,就可以極大地提高 Apple Watch 的幸福感。我們都知道 Apple Watch 是使用一個類似聽診器的裝置充電的,但是因為 Apple Watch 體積小,所以充電的時候很容易亂動或者是斷開。有了這個小底座後,就不需要再用 Apple Watch 的連接線纜,摘下後直接放進底座就可以開始充電。

還有一個設計巧思是,底座模仿了 Mac 的經典造型,而 Apple Watch 摘下時,稍微有一點震動就會顯示時間畫面,此時像極了 Mac 電腦的經典造型。

Apple 官方透明手機殼

如果你想要為 iPhone 11挑選手機殼,那麼我強烈推薦 Apple 官方的這個透明殼,因為 iPhone 11 外殼本身的顏色就已經足夠好看。而如果是單純地裸露使用,肯定會有人擔心意外損壞,所以這個時候一個透明殼就很關鍵。在蘋果剛剛推出透明殼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是「搶錢」,一個透明殼竟然要200+。

但這一次蘋果再次推出透明殼的時候,大家卻都是買買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家已經知道蘋果的透明殼真的足夠好。透明殼常見的問題它都不會有,例如最常見的發黃等,而且手感還極佳。如果是紫色或者是綠色的 iPhone ,透明殼不僅不會累贅,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時尚感,所以如果你很喜歡 iPhone 11 的原色,一個透明殼將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舒爾 MV88+ 麥克風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如果你是一個蘋果生態的用戶,因為想要製作音樂、博客、視頻等等多媒體內容在找一個麥克風,那麼舒爾 MV88 Plus 是一款綜合評分和性價比都極高的麥克風,最大優點有兩個:

1.很小巧。當然,這是一款在保證了音質的前提下,還能保持體型的麥克風。上一代產品中是直接連接到 iPhone 上的,但在這一代中,採用了分體連接,並且隨機附贈了一個曼富圖的手機三腳架以及冷靴。

2.為蘋果生態量身打造。因為這款麥克風一開始就是主要為 iPhone 設計的,但是因為現在不僅可以通過 Lighting 接口連接,也可以用 USB-C 連接,所以 iPad 和 Mac 也可以使用。更關鍵的是,它的配套軟件可以讓麥克風有多種收音模式,適用於更多場景。

在手機拍攝 Vlog 越來越熱門的今天,使用這款麥克風收音再合適不過了。

少數派焦慮貼紙

讓你一鍵大片的 24 個 iPhone 攝影技巧

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帶著不同的蘋果產品和不同的人見面。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人都會問,我這些貼紙是哪裡來的。

我自己本身其實並不是很喜歡在自己的設備上貼東西,但是少數派前些日子推出了貼紙,覺得非常有趣,第一時間就下單了。這個系列的貼紙的選題非常有意思,描繪的都是當代人的一些焦慮情緒,比如沒有 Wi-Fi,沒有電量等等。

除了焦慮系列外,還有一系列的表情包,其中有一個是在埋頭於 Mac 工作的,自己非常喜歡,彷彿看到了自己。如果這些貼紙有你喜歡的類型,可以嘗試一下,很特別,不容易撞車。

當然,所有的推薦都有著很強的個人主觀意見,依然建議大家按需購買,也歡迎大家在評論中分享自己喜歡的好物,我們下期見。

作者 | @Derrick Zh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