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那些存在於廣大百姓深深的腦海裡的

口腔八大錯誤認識!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1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2

我這年齡結婚都算晚了,還怎麼矯正牙齒?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3

洗完牙感覺牙縫變大了,牙齒還酸,一定是洗牙把牙齒洗壞了!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4

我才不拍片,沒有需要,還有輻射!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真相:口腔醫生要求病人拍牙片,是為了明確牙齒、骨骼和關節的具體情況,以便做出正確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病人認為醫生光憑肉眼就能發現病變,但實際上當醫生用肉眼就能發現病損時,病情一般都比較嚴重了,而且更多的是肉眼檢查不出的病變,牙片不僅能輔助早期診斷,更能確診很多“隱藏”的疾病。另外口腔科拍片輻射劑量很少,對身體不良影響甚微,正常患者拍牙片無需擔心輻射造成危害。

5

小孩子牙蛀了還會換,不用管。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真相:這是正常人的正常思維,用壞了還能再生的東西,幹嘛要修呢?但是從專業角度來說,乳牙壞了如果不好好“修”,不僅影響將來萌出的恆牙,還會影響孩子全身健康。如乳牙齲繼髮根尖炎症,就會影響恆牙胚,導致恆牙發育不良;乳牙因齲提前拔除、脫落,會使周圍牙傾斜移位,導致恆牙錯位萌出;乳牙齲壞、疼痛,影響進食和營養攝入,會導致孩子生長髮育障礙等。因此不能忽視乳牙疾病,發現齲壞應當及時治療。

6

我才缺了一顆牙,還能吃飯,不需要修復。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真相:講道理,缺一顆牙還能吃飯是沒錯,但不是這樣就不需要進行義齒修復。缺牙後牙列出現缺隙,會使對頜牙過度生長,導致牙齒異常接觸;而鄰牙會向缺隙側傾斜、移位。上述情況發生在前牙會影響美觀,發生在後牙會影響咀嚼功能或造成咬合創傷。此外,缺隙的出現還導致牙間隙的增加,容易滋生細菌,增加患齲病、牙周病的風險。所以缺牙後應及時進行義齒修復,避免不良影響。

7

蛀牙補好了,怎麼還會蛀?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真相:補牙不是一勞永逸的,更不會讓你終生免疫齲病。牙齒補好後會不會再蛀,主要取決於有沒有維護好口腔衛生,如一些不良飲食習慣沒有得到糾正,或牙齒清潔措施沒有做到位,牙齒就容易再發齲病。另外,補牙用的充填材料本身的性能決定了其在口腔環境中可能會發生溶解、熱脹冷縮等現象,導致牙與充填物之間出現微小的縫隙而容易患齲。所以不要以為補了牙就可以對蛀牙放鬆警惕,不好好保護牙齒,齲病很快又會找上門來。

8


“醫生,請把我的牙做得好一點,我要啃骨頭、吃花生……”


真相:有些病人感覺根管治療很貴,又不相信牙齒經過完善的治療後能保留下來繼續行使功能,而認為牙早晚都會壞死、脫落,沒必要做根管治療,其實不然。當牙齒、牙髓和牙根尖發生病變時,及時進行根管治療是促進病變癒合、挽救患牙的好方法。恆牙一但脫落,就永久失去,哪怕事後補牙也不比原來的牙齒好用,所以現代口腔醫生會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儘量拯救和保存每一顆牙齒,而不是動不動就拔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