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藏区,您是不是经常看见这种石头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在青海藏区,您是不是经常看见这种石头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在青海的大部分藏区,您会看到草原路边上、山口处有一堆特别的石头,中间插有番旗,四周有用于固定的绳子,上有五颜六色的彩布、哈达、以及经文布等,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同样是石头,这堆咋就这么优秀呢?不急,今天阿青就和你聊聊藏区的“鄂博”!

在青海藏区,您是不是经常看见这种石头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鄂博,蒙古语ᠥᠪᠥᠭᠭᠠ,也有叫敖包,脑包的,他的意思简单明了,就是“石头堆”之意,藏语叫做“玛尼堆”,鄂博起源于蒙古族,流行与萨满教,后来被藏传佛教吸收。其实它最初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防止牧民迷路!

在青海藏区,您是不是经常看见这种石头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和大海、森林一样,在藏区的大草原上,牧民几乎找不到标志性的建筑或物体来确定自己的方位,到处都是草(废话),所以鄂博的作用,就是地界或者路标,让放羊的人们找到回家的路。

在青海藏区,您是不是经常看见这种石头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没有鄂博,就没有路标,那,谈情说爱都是问题撒,195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草原上的人们》,中间的插曲《敖包相会》,就是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月朗星稀之夜相约在敖包下的美好场景,没有敖包(鄂博),何来的爱情?

在青海藏区,您是不是经常看见这种石头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鄂博被黄教引入以后,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路标了,后演变为敬地方神的地点。牧民们每年六七月间举行祭敖包活动时,年轻的小伙和姑娘会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因此称为敖包相会。敖包祭祀,至今都是青海一些地区的重要民俗活动,据说可以祈雨。

在青海藏区,您是不是经常看见这种石头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青海藏族地区还有把“鄂博”建在村子中间路边的,而且规模还很大,用刻有藏文六字真言的“嘛呢石”垒起,中间和四周插有高杆,彩布、经布层层围挂,重达数吨,庄严肃穆,站在蟠下,顿觉神圣庄严、言笑全无。经过这里的人们不能大声喧哗、讲秽语、说不敬神灵的话,更不能在“鄂博”下面大小便、吐唾沫、丢污秽东西。

今天的民俗,你了解了吗,那么下面的称呼里,你喜欢哪一个?

优秀的石头堆怎么称呼? (单选)
0人
0%
鄂博
0人
0%
敖包
0人
0%
脑包
0人
0%
oboγa
<button>投票/<button>

感谢您花宝贵的时间阅读本文,您的每一个赞,每一个评论,都是对阿青的莫大鼓励,如果喜欢,可以右上角关注下青海style哦,带您一起读不一样的青海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