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烧钱之后,本地企业的消失

近些年来的互联创业公司,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市场中,辗转于一个又一个风口之间,在风口来临之时,成群结队的涌向前去,开始融资烧钱再烧钱,雷军著名的“风口说”曾被奉为圭臬,只要站在风口前,是只猪都能飞起来,但最终摔在风口前的遍地残骸昭示出残酷的现实,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远去,再有钱的企业也顶不住年复一年的入不敷出,活跃在一个个风口前,反而掘出一个个难以填补的金钱窟窿。

疯狂烧钱之后,本地企业的消失

快速占领市场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烧钱补贴,当烧钱成为众多创业公司信奉的重要准则时,无论是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还是直播都未能避免烧钱之后的窘境,前有3Q大战历历在目,到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此种争斗不仅没有减少,甚至因为金钱投资显得更加残酷。例如早在2012年,以滴滴为代表的打车软件出现,对传统出租车的打车模式进行完全颠覆,一经推出便吸引众多的司机,与此同时还有40多家打车软件加入竞争的赛道。

在分别获得腾讯和阿里的资本扶持后,滴滴与快的掀起的补贴大战,成为互联网行业中最贵的一场战役,腾讯和阿里之间的较量,烧钱几乎已经成为共识,成为短短的几个月内一共烧掉的30多亿人民币,一天最高纪录达到4000万。只不过最后双方不得不面对现实,当两者都无法承担之时,进行合作成为两者共同的选择,在2015年情人节之际,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为一家,一时之间占据市场份额的90%。

疯狂烧钱之后,本地企业的消失

对于创业者而言,在前期通过烧钱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双方如同熬鹰一般谁都不敢率先收手,待到对手精疲力尽之时,谁先松手谁就先出局,如此市场稳定之后就能够坐享垄断之利,普通用户顺势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滴滴和快的选择合并时,就意味着补贴的结束,本就奔着福利而来的用户,忠诚度和产品粘性有限,没有福利的支持就会造成一部分用户的流失。

随着互联网上半场时代的落幕,下半场时代的开启,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产品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获得新用户的时间和成本不断上升,就连以往追逐风口、繁华破灭的副作用开始逐渐的显现,从年初最热的区块链,不到一年时间就故事破灭,损失惨重者屡见不鲜,到引领共享经济爆发的共享单车陷入尴尬的境地,以往资本的宠儿ofo直接沦为排队退押金的存在。

疯狂烧钱之后,本地企业的消失

如此,在经历疯狂的创投热潮之后,整个互联网行业开始回归理性,尽管在前几年的创投市场中,只要能讲好一个高速增长的故事,就能从市场中获得资金支持,但具体到实现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却会语意模糊,就算是获得大批用户的巨头,也在新用户增量和寻求盈利模式之中艰难前行,在经历各种泡沫的破灭之后,如今创投圈子逐渐冷静,经历狂欢般的烧钱圈地之后,如何生存成为众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润界本地化常年为海内外的大小企业提供国际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音频处理、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本地化翻译、多语言图形图像设计与排版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快的融入目标市场,更快实现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