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此三者是雖久不廢,流芳百世的。據說,我國曆史上能夠做到三不朽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號陽明子。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心學”的集大成者。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影響了整個東亞東南亞。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出生不凡

自古凡是偉人降世,都有不凡之事發生,王陽明就是這樣一個出生不凡的人。傳說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才分娩,出生時其祖母又夢到天神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便為他起名為“雲”。

但是王陽明和愛因斯坦一樣,發育極晚,直到五歲仍不會說話。後來得一高僧點化,其祖父給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便能開口說話。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少年才志

王陽明的家族非常顯赫,所以他從小就有著很優越的學習環境。很小就能口誦祖父讀過的書。十二歲時,他正式讀私塾,通過他的種種行為,私塾先生便看出此子必將不凡。

王陽明從小就志存高遠,心思不同於常人。他從小便認為“科舉非第一等要緊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當時英宗被蒙古人俘去,朝廷賠款求和,天下士人多憤懣不已。這些事情在王陽明幼小的心靈也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他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兵法,為國效忠。他十五歲時,就向朝廷獻策評定農民起義,未受到重視。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縱觀塞外,已有經略四方之志。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科舉不第

王陽明二十歲時參加鄉試,得中舉人。二十二歲時考進士而未中。二十五歲時再次落第。他的狀元父親開導他不要再意,他卻說:“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其異於常人之處,可見一斑。

二十七歲時,王陽明得中進士,觀政工部。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對竹格物

王陽明十八歲時首次接觸“格物致知”之學,便覺得大有深意。此後他讀遍了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他下決心要窮竹之理。他走進深山,對著竹子三天三夜,到最後什麼也沒有發現,自己卻病倒了。自此,王陽明開始懷疑“格物致知”的理論,並開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龍場悟道

明正德元年,王陽明因上書為戴銑等二十餘人鳴冤,觸怒大宦官劉瑾,遭到廷杖,貶至貴州龍場。龍場在當時還是一個未開化的地方,萬山叢薄,苗僚雜居。王陽明到這裡之後,根據當地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戴。

在龍場期間,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他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的道理。在這段時期,他還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影響巨大。這在就是歷史上的“龍場悟道”。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平叛江西

正德十一年,在兵部尚書王瓊的舉薦下,王守仁被擢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當時,南中地帶盜賊蜂擁四起,王陽明到任後,決心要剿滅盜賊。他知道官府中有不少盜賊的耳目,就逼問出了盜賊的動靜。隨後調派各方兵士,狡詐用兵,在正德十二年,蕩平了江西為患數十年的盜賊。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得到消息,立即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由於兵力不足,他聚集各個府縣士兵,徵調糧食,製造軍械。他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狡詐用兵”的特點,僅用了35天便活捉寧王,結束了叛亂。

活捉寧王之後,有一些小人就提出讓王陽明放了寧王,讓正德皇帝親自再捉一次,以滿足皇帝的好奇心。面對這種情況,王陽明就急流勇退,把寧王交給朝廷後,就一直稱病。這不能不說是大智慧。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晚年餘熱

王陽明54歲時辭官回鄉。在家鄉,他建立書院,宣講自己的學說,追隨者甚多。

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王陽明就這樣終了一生,倒也自在。但是在嘉靖六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嘉靖皇帝為平叛亂,只好又請出了王陽明。王陽明為國家大義,重新出山,擔任兩廣總督兼巡撫,領兵平定叛亂。盧蘇、王受早就聽聞了守仁平定盜賊和叛亂,十分害怕,還未開戰,便投降了王陽明。隨後,王陽明又帶兵平定了剩餘叛軍。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舟中病逝

平亂之後,王陽明肺病加重,就上疏告老還鄉。嘉靖七年十一月,在王陽明走到江西南安府的青龍港時,病逝於舟中,年僅57歲。一代大才就這樣病逝於回家的路途中。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他的遺體走到江西境內時,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天地亦為之動容。

中國有聖人兩個半,王陽明是一個

縱觀陽明先生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有為的一生,是充實的一生,是無愧的一生。立德,立言,立功,先生都做到了極致,再無人能望其項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