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最近我發現我們很多漿果藝術

的小朋友在學習識譜的時候有很多問題,首先通過簡譜可以方便的瞭解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然後,我們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五線譜元素的含義,才能更好的深入。最後,通過簡譜和五線譜的對應關係,可以很方便的讀懂五線譜。那麼,我們開始吧!(文稍長,需要一定時間閱讀和消化,大家耐心一點~)

(假如你看得懂簡譜,請跳過第一節)

一、簡譜

如圖1-1所示,描述了簡譜中常見的元素。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1-1 簡譜基本元素

任何一首曲子,都可以被分為任意數量的“小節”,用長豎線(分節符)分割。樂曲使用拍子控制節奏,“拍”是音符歷時長短的單位。一拍的時間由樂曲要求規定,如果要求一分鐘60拍,那麼一拍就是一秒。每一小節都是有固定“拍數”的,在簡譜最上角描述每小節的拍數。如4/4拍,含義是“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四拍”。假定我們規定一拍是一秒,那麼一個四分音符的持續時間就是一秒,一小節就有四秒。

什麼是四分音符呢?我們常見的1(do)、2(re)、3(me)、4(fa)、5(sol)、6(la)、7(si)、0(休止符,不發音)都是四分音符,它們佔用一拍的時間。如果在四分音符下加一“下劃線”(稱為減時線),音符的時長減半,即八分音符,佔用半拍。加兩道減時線,即十六分音符,佔用1/4拍,依此類推。另外,相鄰的減時線可以合併在一起。“X分音符”的關係如圖1-2所示。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1-2 X分音符

圖1-3舉例描述了不同拍數的音符。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1-3 音符拍數舉例

如果在普通音符(不加任何修飾),稱為標準音,上/下加一/多個黑點,就可以提高/降低標準音的音高,其幅度為一/多個“八度”,反映在鋼琴鍵盤上就是相差七個白鍵。另外,修改音符的音高不改變音符的拍數。如圖1-4所示。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1-4 鍵盤

通過使用加高音點和低音點改變音節的音高,還可以使用升音符號和降音符號改變音節的音調。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1-5 升音和降音

在簡譜的小節中,在一個音符左側標註升降音符號可以改變音節的音調。升/降音符改變一個半音。如圖4-1,標準音1升音後為其右側的黑鍵,降音後為低音的7(沒有黑鍵了)。如果使用重升/降音符號,則改變一個全音。如標準音2,重升音後為3,重降音後是1。升降音符號只對本小節內起作用,從標註升降音的符號開始,到小節結束,所有同音節的符號都要一致變化。如果在小節結束前停止該符號的作用,使用還原符號恢復原本的音節。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連音符”(圖1-1所示)要求使用樂器演奏曲子時,不能在被連接的音符之間發生停頓,如果是同一個音符的話,不需要重複按下相同的鍵。另外,圖1-1中未使用“附點音符”,這裡需要特殊說明。附點音符是在音符右側使用一/多個黑色的圓點表示,它表示為原有音符拍數的一半。如圖1-5例子所示。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1-6 附點音符

如第二行中,在標準音5後加一個附點音符得到5·。標準音5原本佔用1拍,加上附點後的音符5·時長為1+1*1/2=3/2拍。如果在標準音後加兩個附點,則新的音符5··時長為1+1*1/2+1/2*1/2=7/4拍。在第三行中,在八分音符後加一附點音符表示新的音符的時長為1/2+1/2*1/2=3/4拍。依此類推。

通過以上的瞭解,我們可以獲悉:通過音符的類型和音高標記我們能得到正確的發音;通過減時線我們可以得到發音的時常(拍數)。這樣,基本上給我們一個簡譜,我們就可以將音樂“讀”出來了,這也達到了我們看懂簡譜,掌握基本樂理的目的。

二、五線譜

類比簡譜中涉及的基本樂理,我們很容易掌握五線譜的基礎知識。不過我們首先要弄清五線譜中“五線”的含義。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2-1 五線譜的“五線”

如圖2-1,五線譜的五線並非純粹的五條線,它還蘊含四個間隔、從下向上,依次為第一線、第一間、第二線、第二間……第四間、第五線共九個部分。其中每個線和間之間相差一個“全音”,比如4比3高一個全音,高音1比7高一個全音,低音7比標準音1低一個全音等。因此,線和間是用位置來記錄音符的高低的。而我們知道,單純計算低音的音符、標準音音符和高音音符就需要使用7*3=21個位置來記錄,因此上述的五線譜是無法表示所有音節。為此我們需要擴展“五線”的個數。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2-2 加線與加間

如圖2-2所示,為了表示更多的音符,我們可以為五線譜“加線”,加線的同時也會“加間”,這樣每添加一條線就可以多表示兩個音符。其中向上稱為“上加X線”和“上加X間”,向下稱為“下加X線”和“下加X間”。但是要把所有的音符(鋼琴上的所有白鍵)都可以畫到五線譜上肯定也不合適(要加很多線和間),為此定義了“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2-3 高、中、低音譜號

高音譜號規定,從五線譜的“下加一線”開始為中間音C(即標準音1),依次定義其它音節。低音譜號規定從五線譜的“上加一線”開始為中央音C,依次定義其它音節。中音譜號規定譜號字母“C”中央所在的線為中央音C,依次定義其它音節。(一般為四線,如果是三線則成為“次低音譜號”)。不同音譜號定義的音節如圖2-4所示。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2-4 高低音譜音節

在鋼琴譜中最常見的為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因此中音譜號未列出,讀者可以自己推出來。我們可以看到,通過音譜號結合加線,可以定義從超低音1到超高音1共29個音節,這些音節足夠平常的樂曲使用!而一般在鋼琴譜中,會按照並列的方式同時顯示兩行五線譜,上行一般顯示高音譜(右手彈奏,主奏中高音部分,主旋律),下行一般顯示低音譜(左手彈奏,主奏低音部分,副音)。很明顯,通過合併高音譜的下加一線和低音譜的上加一線(都是中央C),可以得到一個範圍廣闊的連續的加強版“15線譜”。如果需要在上行顯示低音譜或者下行顯示高音譜,用上述的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切換即可。

通過對五線譜譜線的瞭解,我們弄清了它的基本含義。那麼如何將曲子表達在五線譜上呢?

三、從簡譜到五線譜

前邊講到簡譜可以比較完整的描述一首曲子,它裡邊涉及到的樂理知識有:小節、拍子、X分音符、高低音、附點音符等。那麼,這些概念在五線譜中如何表示呢?弄清這些,我們就能看懂五線譜了!



小節和拍子的概念我們可以直接從簡譜中遷移過來,在五線譜中,它沒有任何變化(因為它們是基本的樂理)。如圖3-1所示。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3-1 五線譜基本元素

而現在我們最關心的就是音符的表示方法。首先我們要弄清音符的基本結構。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3-2 音符結構

如3-2所示,音符一般分為符頭、符幹、符尾三部分。

符頭的位置表示它所在線或者間對應的音節,比如這兩個音符都是表示三線上的音節。如果是高音譜,那麼就是中音7,如果是低音譜,那麼就是低音的2。



符幹是為了連接音符用的,它是有方向的。例如圖中左邊音符的符幹為向下(注意符頭在右),右邊的符幹方向向上(注意符頭在左)。符乾的方向一般沒有十分嚴格的規定,關鍵是畫出的音符連接起來美觀即可。有的地方可能約定三線以下符幹向下,三線以上符幹向上,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識別音符(音符的音節由符頭位置決定),因此這裡不做深入討論。

另外,同一個符幹是可以連接多個符頭的,它表示此時將符頭所在的音節同時演奏(一次在鋼琴上按下多個鍵)。

符尾的存在和簡譜中減時線的作用相同。不帶符尾的音符(只有符頭和符幹)稱為四分音符,帶一條符尾表示拍數減半,即八分音符,

依此類推。如圖3-1所示。

五線譜的音符畫法比較多,例如圖3-2中的八分音符隨著符幹方向的不同畫法就有所變化。為了簡明扼要,我們直接用圖表將所有可能出現的音符列舉出來。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3-3 五線譜中常見音符

左邊一列給出了音符的形式,右邊一列給出了休止符的形式。

上邊討論過,帶有一個符尾的音符為八分音符,每加一個符尾拍數減半。如果去掉符尾則表示四分音符,如果將符頭空心則表示二分音符,如果去掉符幹則表示全音符。附點音符的畫法和簡譜相同,這裡不再贅述。



休止符和一般的音符有所區別(簡譜中的0),它的含義和畫法如圖所示。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的區別。雖然它們的形式非常相似,但是全休止符是畫在線的下側,而二分休止符畫在線的上側。

類比圖1-2 X分音符的含義,我們可以畫出五線譜形式的X分音符結構,如圖3-4。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3-4 五線譜的X分音符

注意圖中十六分音符的最右側四個音符,這裡將它們的符尾合併了。五線譜中經常使用公共的直線將相鄰音符合並畫在一起,形式都是相似的。

同樣,類比簡譜中附點音符的舉例(圖1-5),我們可以得到五線譜附點音符的例子。

只會簡譜的人,如何快速學會五線譜?

圖3-5 五線譜的附點音符

目前為止,我們弄清了五線譜的節拍和音符的時長(X分音符和附點音符),類比簡譜的內容,我們發現這裡沒有專門介紹高低音。因為,五線譜音符的高低音已經在線和間上體現出來了!五線譜音符所在的位置決定了它的音節和音高。

不過這裡還需要闡述一個細節,在五線譜每行的開始(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會指定曲子的升音譜線和降音譜線。所有在這個譜線上的音符都會被升降音符號作用(這和簡譜中只作用與本小節有所不同),如果停止升降音符號的作用,則使用還原符號還原。

再次回到圖3-1所舉的例子中,你還會對五線譜感到神秘嗎?或許你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在鋼琴上“折騰”一番了,那麼就此開始你的音樂之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