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一體化 新來融城“三十條”

長株潭一體化 新來融城“三十條”

聯席會議秘書處召開新聞發佈會。

11月10日,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聯席會秘書處召開新聞發佈會,就長株潭城市區一體化發展第二屆聯席會議成果、部署,以及過去一年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取得的成就進行發佈。

過去的一年,長株潭三市積極落實首屆聯席會議議定的事項,20項具體合作實事中,有13項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另外7項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並結轉至下一年度繼續推進。

第二屆聯席會議簽署的《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0年)》明確了接下來的重點工作。未來一年,長株潭三市將以“3032”為重點,進一步加快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大多個領域合作力度、突出協同作戰成效。

“30”即30項重點工作任務,包含推進規劃融合、交通共建、產業協同、民生共享、環境共治及其他事項等6大方面

“3”即3個重要工作機制,分別為高層協調機制、調度督辦機制和理論研究機制;

“2”指2個重大工作政策,分別指探索建立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互利共贏的投入政策;共同研究省級層面牽頭、三市參與設立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專項基金的可行性,以解決三市在推進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項目資金難題。以及探索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互利共贏的稅收分享機制和徵管協調政策的可行性。

三市聯合簽署的《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工作調度辦法》,明確將重點調度《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8-2019年)》中未完成的合作事項和《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0年)》中的重點任務,以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民生共享、環境共治等方面跨區域項目。

《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0 年)》發佈

“連城訣”第二季 好戲連臺

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芙蓉大道、潭州大道和洞株路快速化改造項目建設;啟動長沙機場聯絡線對接株洲市華強路、長沙市黃興大道對接株洲田心大道項目;實現醫療保障“三同城”、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11月10日,長株潭三市共同簽署《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明確了三市下階段將共同推進的融城實事。“連城訣”第二季,有哪些“好戲”?來看看這些乾貨。

共建“一網、一環、一江”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三市融城,規劃引領,交通先行。

《計劃》明確,長株潭三市將進一步加強聯動,信息共享,做到國土空間規劃、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規劃以及其他行業專項規劃的對接,實現三市規劃“一盤棋”、建設“一張圖”。

交通共建是推進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第一抓手,要實現長株潭半小時經濟圈,首要就是要實現長株潭半小時交通圈、通勤圈。

《計劃》明確的30項重點工作中,“推進交通共建”的任務最多,共有9項,概括來說,就是三市共建“一網、一環、一江”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一網”即“三幹、兩軌、多連線”的交通道路網。“三幹”工程包括芙蓉大道、潭州大道和洞株路快速化改造;“兩軌”包括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長沙地鐵3號線南延項目)建設、長株潭城際鐵路完善;“多連線”是指在持續推進去年確定的“四連線”的基礎上,加強三市之間軌道交通連線和其他幹線公路連線的前期研究,適時啟動一批項目建設,打通一批斷頭路、瓶頸路,同時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

“一環”,即長株潭高速公路大環線。三市共同爭取長株潭東外環線、長株潭西外環線高速公路和株潭南繞城高速等項目納入國、省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力爭形成環長株潭城市群高速公路線。

“一江”,即湘江風光帶“兩岸一線”聯通工程。“兩岸”,完成三市湘江(防洪)風光帶工程控規無縫對接;“一線”,啟動開行湘江旅遊航線的前期工作。

除此之外,三市還將啟動長株潭組合港前期調研,共同運營、管理湘江岸線、港口和碼頭資源;啟動研究黃花機場、三市高鐵站等重要交通節點的公共交通“互連”等問題。

合理佈局、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產業唱響“奏鳴曲”

在產業發展方面,《計劃》明確,進一步加大產業創新力度,建立產業協同機制,實現三市產業佈局合理、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促進長株潭經濟高質量發展。

啟動全國區域性物流樞紐工程建設,加強三市物流資源共享對接,爭取納入國家物流樞紐規劃。

推進“一券三清單”。開放、共享三市創新平臺,統一網上對外公佈,創新券互認共享;提出重大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工業品相互採購、新產品示範運營三個清單,加大三市工業品、兩型產品相互採購和新產品的示範運營力度。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建立三市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協同機制;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以中國(長沙)知識產權中心為基礎,共同打造長株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三市同享服務。

加強旅遊景點的聯合宣傳。三地3A級以上景區實施聯合打包宣傳推介,在媒體或景點門口、城市進出口等醒目位置相互推介對方旅遊景點,實現市場共拓、客源共享。

民生共享,就醫、就學、人才引進“禮包”多

著力聚焦人才、就醫、教育、公共服務等領域,持續推進“224”工程,第一個“2” 即教研隊伍和人才集聚工程建設,第二個“2” 即株洲、湘潭與長沙合作兩所學校建設,“4” 即人社、就醫、交通、移動支付實現三市一卡通

,不斷提升三市市民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

推進人社“一卡通”。全面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社保關係即時轉移,社會保障實體卡三市通辦,完成長株潭城市群人社服務一體化工作。

拓展長株潭“瀟湘一卡通”應用範圍。組建長株潭“一卡通”清分結算平臺,逐步實現三市市民在公共交通、停車收費、生活繳費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共同打造 “移動支付第三城”支付示範城市。

實施長株潭高層次人才聚集工程。打破區域壁壘,建立高端人才公共服務共享機制。符合省高級人才標準並經三市認定的高端人才,可享受三市的就醫、購房、子女就學等待遇;加強人才交流,定期組織開展優秀人才交流、青年人才沙龍等活動。

實現醫療保障“三同城”。推動長株潭三市城鄉居民住院看病購藥結算一卡通、醫療生育保險信息系統一網通,基本實現同城同結算、同城同年限、同城同定點的“三個同城”。

共同推進教研隊伍建設,共建共享學生研學實踐基地(營地)。

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啟動湘潭九華砂子塘小學建設,支持雅禮教育集團與株洲市天元區南塘學校合作辦學。

環境共治,共享碧水藍天

繼續實施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共同構建水上應急及水汙染防治體系,建設一個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實現“共享一片藍天、共飲一江碧水”的目標任務。

共享一片藍天。分別編制長沙、株洲、湘潭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信息共享;完善區域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能力建設;做好長株潭區域內1個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5個大氣環境監測組分站建設的前期工作和區域內PM2.5、臭氧源解析工作;推進三市交叉執法檢查。

共飲一江碧水。共同做好湘江保護和治理,構建三市協同的水上應急及水汙染防治體系,切實保障三市水質安全和水環境清潔。

此外,三市還將共同推動民間商會組織、防範打擊非法集資、公共資源交易和綜合保稅平臺一體化。

推動三市北上廣深等駐地商會整合為長株潭聯合商會,定期召開商會交流會議、項目合作洽談對接會,實現商貿信息互通、發展資源共享、工作經驗互補;建立長株潭城市群企業家聯合會,加強長株潭三地企業項目信息和政策信息交流和服務,每年共同舉辦一次長株潭城市群企業家聯合會年會;定期召開三地工商聯聯席會議,推動三市非公經濟企業的合作;推動會展經貿活動的合作,相互邀請參加會展,實現會展資源、信息互通共享。

適應“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的發展大勢,加強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合作交流。開展公共資源交易異地評標合作,共同簽署《長株潭城市群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實現異地評標常態化,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一體化發展。

三市綜保區(保稅物流中心)共享進口藥品、進口生鮮等口岸資質;將長沙綜合保稅區“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適用範圍擴大到湘潭、株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將長沙跨境電商綜試區政策適用範圍擴大到湘潭綜保區和株洲銅塘灣保稅物流中心(B型),三市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均可開展跨境電商進口“1210”模式。

高效率確保事項落地

為進一步鞏固體制機制建設成果,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和困難,在總結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三市聯合簽署了《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工作調度辦法》。

突出了調度重點。明確將重點調度《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8-2019年)》中未完成的合作事項和《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0年)》中的重點任務,以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民生共享、環境共治等方面跨區域項目。其中,合作事項主要調度項目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跨區域項目主要調度項目規劃調整、用地審批、徵地拆遷等涉及其他市的矛盾和問題。

提升了調度要求。工作調度將採取會議、現場、信息等形式。原則上一月一調度、一季一小結、半年一總結、年度總評價,如遇特殊情況,可臨時調度。調度後隨即形成交辦單或會議紀要,由秘書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類,按責任分工實時交辦到三市相關部門,問題辦結情況將實行“一月一通報、一季一小結、一年一評價”。

明確了調度層級。三市合作事項牽頭單位負責各自牽頭任務的月調度工作;三市副市長按分管工作調度,主要調度需三市市直部門層面協調解決的問題和困難,常務副市長對所有工作進行綜合調度,重點調度需三市多個市直部門或三市政府層面協調解決的問題和困難。三市書記、市長主要負責調度需三市共同向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關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強化了調度效果。對交辦的問題,由秘書處及三市牽頭單位負責跟蹤落實。對重點交辦或未能按時按質完成的問題,三市牽頭單位會同秘書處進行跟蹤督查、督辦,形成督查報告報三市主要領導。工作調度和問題交辦工作完成情況將納入三市年度工作總體評價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