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故事——严子河两岸戏曲声

王国成/收集整理

从咱老汝州走出去曲剧。曾几何时,她那动听而又接地气​的旋律,不仅萦惹着大河之南的老老少少,而且激扬着周边省区的山山水水。

汝州故事——严子河两岸戏曲声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记事起就知我们家族里一百多人中,父辈那一代能拉会唱的就有王万仁(闪)、王万礼(凹斗)、王万亭(三银)、王万庆(老根)、王金钱(亦属万字辈的)等五人。其中闪伯的板胡玩得各村知名,金钱伯曲胡拉得令人叫绝。他不仅是王寨几个庄戏里的头把弦,还时不时被别村请走帮忙。他拉的十八板我听过不至一次,虽然年幼不懂,但到动听处,小身体还会不由自主地伴着节奏晃晃。老根叔唱的雷公子投亲,至今还依稀记得有这么几句: “再往河里看,棒锤锤得欢,河水哗啦啦响呀,衣裳明闪闪,嘎亚三根翅啊——啊啊,老鳖偎沙滩……”。像“昔日里有一个二大贤,兄弟二人让江山”一类段子,几乎人人会哼,在田间街巷常常听得到。

汝州故事——严子河两岸戏曲声

那时刚刚解放,共产党给曲剧故乡的庄稼人带来了安定的生活和种地环境,大家心情舒畅,戏瘾大发,组团唱戏蔚然成风。严子河两岸弦子声梆子声到处可闻。在当时形成一定规模和有一定影响的剧团就有尚寨、粪堆赵、袁庄、怯庄、尹庄及余堂的焦半台等曲剧班子,还有袁庄的豫剧班及魏洼的越调班等。在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月里,他们的演出,对活跃本村及邻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在,已逾七十多岁团龄尚寨曲剧团还在生它养它的地方继续排练着演出着。领班人尚新同二O一八和二0一九还连续两年从市里灯节的戏曲比赛中捧回过一等奖呢!

汝州故事——严子河两岸戏曲声

鉴此,本文也就从尚寨剧团开篇吧!

一 尚寨曲剧​团

尚寨曲剧团成立的具体年代,今天的人们也说不大准确了。据现任团领队的尚新同说,他爷爷尚松是当年发起倡议、并组织成立和直接领导管理剧团的第一代领队人,活动于解放初期。

汝州故事——严子河两岸戏曲声

那时的演员有木匠立(估计是艺名或绰号,作者注)、尚建明、王善平、王法顺、刘保安、尚永立、卲玉清、尚小现、刘金安​等。

曲胡,朱​二才 、朱瓦斗。司鼓 尚永正 。

代表剧目:《哭红堂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白玉楼讨饭》等,拿手戏是《梁祝》。另外还有实装戏《白毛女翻身》和《小二黑结婚》。当时没钱置服装,他们就把从地主富农家收缴到的绸缎或绸缎衣物,或新作或改制成服装穿上演出。

汝州故事——严子河两岸戏曲声

第二代:领队人为尚松之子尚永正,活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

主要演员:邵玉清​,刘保安,邵长海,李荣,卲凤鲜,邵鲜,邵小妮,郭万松,尚换换等。

曲胡::梁丙午。司鼓:胡狗娃。乐队: 刘景修, 杨林。布景制作,张金明。

那时剧团已经购置有戏装乐器等。

代表剧目:《收杜府》、《小祭桩》、《杀齐王》、《十五贯》、《卷席筒》、《林冲》等。邵玉清主演的《十五贯》场场叫好!尚永正主演得《小祭桩》人人翘指!

汝州故事——严子河两岸戏曲声

第三代领队人 仍是尚永正,活动一九六三年与文化大革命时期。

主要演员:刘景修、邵花勤、邵光、尚银海、尚国祥、郭万兴、李荣等,这一时期演员变动很大。

曲胡,尚长立。司鼓,王清林。铜器,梁林。

代表代表剧目:《掩护》、《扒瓜园》、《游乡》、《审椅子》、《追报表》、《三世仇》、《社长的女儿》《人欢马叫》、《沙家浜》、《红灯记》、《龙江颂》等。代表剧目《掩护》《龙江颂》久演不衰,轰动一时。此时,剧团几乎为专业,以演出新戏为主,当家剧目最多!。

汝州故事——严子河两岸戏曲声

第四代改革开放至今。领队人尚新同为剧团第一代领队尚松之孙,笫二、三代领队尚永正之子,是个“世袭领队”。

演员共三十余人。主演:尚明亮、孙喜梅、张凤霞、杨如、杨娥、潘军霞、刘菊花等。。

曲胡,尚长立,王红旗。司鼓,王清林。铜器,邵武新,刘景新。

汝州故事——严子河两岸戏曲声

代表剧目:《吴汉杀妻》、《卖苗郎》、《四郎探母》、《三女拜寿》、《哑女告状》、《安安送米》、《杨春扫雪》、《杨秀英告状》等。其中《吴汉杀妻》在市区灯节戏曲赛中为剧团连续两年蠃得过一等奖!

讲述人:尚新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