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鉤“錢鉤鉤”鉤走貧困,鉤來幸福

一個坐落在天柱縣高釀鎮東南角的村落,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村寨——圭大村,一根根鉤藤網住400多畝的山崗,構成鉤藤基地,綠蔥蔥,蒼茵茵,藤鉤鉤,沉甸甸。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滿山綠色,根根藤鏈是‘錢鉤鉤’。共產黨員龍康波創業在路上,貧困戶先受益,近三年來,發給在產業基地務工人員工錢,年最多的達6000多元。”正在坡上採摘鉤藤的貧困戶龍國然笑著說。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圭大村地處深山,離高釀鎮所在地20公里,這裡開門見山、開眼見樹,抬腳爬坡,放腳下坎,是貴州典型的地無三尺平之地。之前交通不便,人多田少,一方水土養不富一方人,村民被貧困綁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龍康波,38歲的青年漢子,村主任助理,不忘初心,一心解綁群眾貧困。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脫貧攻堅吹響號角時,龍康波利用山地條件策劃產業帶富。圭大村一山一脈,一嶺一衝,山高土肥,泉水叮噹,氣候溫和,適合發展鉤藤產業。他外出湖南、廣西等省內外考察,瞭解產業發展前途、市場前景等。買來鉤藤栽種技術叢書,沒日沒夜都攻讀,“紙上談兵” 不夠,又到山坡嶺上實地考察。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種鉤藤前途好、市場好、有條件,有技術。我就大膽地幹上了。”2016年,龍康波帶領村裡龍安慶幾位青年成立了鉤藤種植合作社,每人集資8萬元,加上政府產業資助資金,將屋後的荒山承包下來建起了鉤藤種植基地。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萬事開頭難,寫合同,談租金,簽字蓋章,每個環節都費心思,我們跑了幾天幾夜,還好,群眾都支持。”就在這一年,圭大村30多家貧困戶每戶一個勞動力參加鉤藤產生務工,每人領到工錢3000元以上,最多的達6000多元。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生在大山裡,人生第一次領到那麼多錢,那一次我很激動,我把錢抱著睡了一夜,多幸福喲。”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貧困戶龍康燈當年領到工錢5000元,現在回憶起來笑哈哈:“真的感謝龍康波他們幾位黨員創業帶富呀。”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近兩年來,龍康波他們的鉤藤基地面積擴大、鉤藤成林,活路多,勞務工在增加。但原156戶的村莊,現在只有39戶,大部分隨易地扶貧搬遷到縣城居住去了,沒有勞動力,他們又到外村請來貧困戶勞動力務工,炎熱夏季時,還發“高溫補貼”。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龍康波他們的鉤藤基地,自建立起,每年都有一定產值,1萬元、4萬元、6萬元,今年可能達10多萬元。但他們付給貧困戶鄉親們的工錢已達30多萬元。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今年我們又投資買了鉤藤剪修機、烘烤機,可邊採摘邊剪邊烤,保證採、剪、烤一條龍出產品。產業在路上,兩三年後就壯大起來的,看到貧困戶鄉親參與產業勞動先脫貧,我們高興,這就是我們創業的目的。”

钩藤钩“钱钩钩”钩走贫困,钩来幸福

望著坡坡嶺嶺蒼綠的鉤藤鉤鉤,共產黨員龍康波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