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開花結果調查研究,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野生鉤藤長鉤而不開花結果,通過人工栽培的鉤藤出現較多開花結果而不長鉤的現象。基於此,對鉤藤生長的外部環境和其內在生長規律進行針對性調查和研究,

發現人工栽培鉤藤出現開花結果現象與鉤藤莖枝長出的時間有關,每年8月、9月長出的莖枝出現開花結果的概率最大

鉤藤開花結果調查研究,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近幾年鉤藤的市場前景較好,產品價格較高(乾產品70元/kg左右),加上鉤藤種植管理較粗放,技術要求不高,勞動量少,人工栽植鉤藤的面積越來越大。但人工栽植的鉤藤出現較多開花結果而不長鉤的現象,與野生鉤藤長鉤而不開花結果的情況不同。目前相關領域技術空白,無法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對產量和產值都造成較大的影響。據調查,2017—2018年在廣西融水縣大浪鎮高培村採收的30多公頃鉤藤中,由於開花結果造成產量減少10%左右,出現開花結果多的地塊減產高達30%以上。為研究鉤藤開花不長鉤的原因,減少群眾損失,彌補這方面的技術空白,對2018—2019年廣西融水縣大浪鎮高培村超過66.7 hm2鉤藤的外部生長環境和內在生長規律進行針對性的調查和研究,以找出鉤藤開花不長鉤的原因。

鉤藤開花結果調查研究,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1 調查研究內容

在高培村,野生鉤藤的小枝條上長鉤,而人工種植的鉤藤卻出現有部分植株開花結果的現象。在同一村屯,地理位置、海拔、氣候等方面沒有差異,因此把這些因素排除。考慮同一地點不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點:(1)品種;(2)土地類型或土質,很多鉤藤種植在旱田和旱地裡,而野生鉤藤生長在溝邊、林間等無耕作的地方;(3)種植或採收的時間,人工栽植隨時都可以種植或採伐,導致鉤藤重新生長或終止生長,而野生鉤藤遵循四季的生長規律;(4)施肥,人工栽植可能施用肥料,而野生鉤藤是純天然生長。

鉤藤開花結果調查研究,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1.1 對品種進行調查

經調查,高培村近幾年來種植的鉤藤苗都是統一從鄰近的三江縣丹洲鎮苗圃引進的,引進品種是用本地野生品種進行繁育,所以人工種植的品種與野生品種相同。可以排除因品種不同而造成的開花結果現象。

鉤藤開花結果調查研究,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1.2 不同土地類型(土質)種植的鉤藤開花情況調查

人工種植的鉤藤主要種植在旱田(荒田)、旱地(熟地)和林下(生地),所以對這3種土地類型進行開花情況調查和分析。每個類型隨機調查5塊地,每塊調查20個植株,調查時間為2018年5月3—5日。從土地類型看,旱田(荒田)種植的鉤藤出現開花結果現象最多,佔比9%,旱地(熟地)和林地(生地)均為2%。初步推論鉤藤開花結果可能與水田(荒田)的土地類型有關係。但同一種土地類型的不同地塊,分別有出現和不出現開花現象的情況,旱田(荒田)、旱地(熟地)和林地(生地)分別有2塊、3塊、3塊地沒有出現開花現象,分別佔比40%、60%和60%,開花與不開花的地塊佔比大約各佔50%。可以排除土地類型導致鉤藤開花結果的直接因素。

鉤藤開花結果調查研究,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1.3 不同種植和採收時間的鉤藤開花情況調查

人工種植的鉤藤採收砍伐前為前季,採收砍伐後,由其莖基部萌芽生長出再生苗,成為下一個生產季(再生季),再生季生長時間是從前一季採收砍伐後開始。據調查,高培村近幾年都是統一在4月中下旬採購鉤藤苗木進行種植,所以在種植(移栽)時間上都是4月。而鉤藤有很強的再生能力,不用年年新植,鉤藤砍伐採收後,從莖基部再生長出來的視為新一季的鉤藤,因此鉤藤種植戶在一年四季都有對鉤藤進行採收。此次調查3個時間點,即4月種植、7月(前季)採收和12月(前季)採收,調查的地塊土地類型是在第一個調查中出現開花現象較多的旱田(荒田)類型,每個時間點隨機抽查5塊地,每塊地抽20個植株。調查時間為2018年5月8—10日。

鉤藤開花結果調查研究,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從種植和前季採收時間上看,7月採收前季出現的植株開花現象最多,達12%,4月種植的為2%,12月採收前季的為1%。從單個時間點的開花情況看,4月種植的有2塊地各出現1株開花,12月採收前季的有1塊地出現1株開花,而7月採收前季的每一塊地都出現開花植株,且每塊地的開花率都在10%以上。這說明7月採收前季與鉤藤開花結果關係很大。

鉤藤開花結果調查研究,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