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深秋季节,我携妻来到吴江古镇震泽。是日,天高云淡,微风拂煦,我拾阶而上古镇名胜禹迹桥面,近览慈云禅寺,远眺荻塘河道,不禁心潮起伏。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震泽古镇之塔桥相映

我油然想象起当年父亲信步禹迹桥的情景,如今古桥坚挺依旧,父亲则逝世半个世纪了。1949年4月,我父亲随南下大军进入吴江,不久被任命为震泽区委书记,半年后又调回县里。我在禹迹桥上驻足许久,如烟往事像桥下不尽流水叩击心岸……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作者父亲照片

父亲刘涛,山东牟平人,1925年12月18日出生,1941年9月参加革命,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4月南下至1968年11月8日逝世,在吴江县工作和生活二十年。其间,曾先后担任(或兼任)县委宣传部长、县监察委员会书记、县政协主席、县兵役局政委、县委副书记等职,1956年5月在中共吴江县第一届党代会上被选举为县委书记。父亲离开山东牟平后再没有回过故乡,颇有些“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意蕴。可以说,他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吴江县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吴江县志》上的记载

那时,父亲经常下乡,或是检查,或是蹲点,或是随访,出差一星期甚至个把月是常态。有一次,父亲从乡下返县城,径自跑进松陵镇的一家理发店理发。父亲戴着草帽,面容黢黑,胡子拉碴,裤腿卷起,胶鞋上满是泥巴。由于过度疲惫,理发时父亲睡着了,理发员还以为他是进城的农民,当理发完毕后便喊醒他:老大爷,理好啦!父亲起身付钱。出门时,该店负责人看到父亲,连忙迎上来,“哎呀,是刘书记,刚才太忙没注意,非常抱歉。”父亲连声道谢,说是理发中打了个盹,现在缓过劲来了。平时,父亲性格随和,毫无官架,很乐意和基层百姓广交朋友,其中有农民、理发员、澡堂搓背工、泥瓦匠等等,还把他们请到家里吃饭。由此略见当时干群关系密切之一斑。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老松陵之盛家厍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作者父亲和著名水稻专家陈永康合影(1966年初夏)

父亲在“文革”中遭到错误批斗,1968年11月8日在隔离审查中被迫害致死。其时,我家还住在县委大院。某日,我正在县委食堂附近徘徊,这时走来一位年纪较轻的机关干部,悄悄喊住我,随即把20元钱塞进我的口袋,说是当年向我父亲借的钱,现在还给我家,说完匆匆走开了。这样的情形,我还碰到过一次。当时我深感纳闷,究竟怎么回事?过了一段日子,我母亲隔离审查后放回家,我说起此事,母亲含泪说:你父亲体恤部下,别人有困难和急事,他知道后肯定会出援手帮助。有些事我是知道的,有些事我不一定知道。母亲接着又说:现在我家大难临头,这些人心里过意不去,就来还钱了,可能还会有人来还钱的。不出我母亲所料,而后又有个别人来还钱。多少年过去了,这件事我一直难以忘怀。我想,父亲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充分体现了他的豪爽大度。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作者与母亲合影,母亲欣获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

1975年春,我从大屯煤矿回吴江探亲。有一天,我哥刘华民带着我去拜访老县长吕亚声同志。吕县长是苏北沭阳人,参加革命早,资历老,是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热情地招待我俩,并和我俩侃侃而谈。在回忆历历往事时,吕县长说:我和刘涛同志共事时候心情十分舒畅,我提出的一些主张和要求,总能得到刘涛同志的理解支持……事后回味再三,我觉得吕县长说的是真心话,因为父亲就是那样的人,胸襟较为开阔,与人共事融洽,配合默契,喜欢“五湖四海皆朋友”。也是有缘,后来我哥刘华民担任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曾代表该校组织,特意赴苏州邀请该校前身苏州师范专科学校的老领导吕亚声同志参加校庆40周年纪念活动,这乃是后话了。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作者及其兄姐与老领导潘善之、潘克敏父子合影

父亲在隔离审查中离世,死时没有任何亲人在场,死后骨灰亦没有留下。每一念及,我心中总是万分悲痛,这也是萦绕在我心头难以磨灭的情结。20世纪七十年代,当我回吴江探亲时,曾几次骑着自行车来到平望大桥,在桥面上伫立沉思很长时间。桥下是奔流不息的太浦河,1958年时父亲曾担任太浦河吴江段开挖的总指挥;桥畔是平望火葬场,父亲的遗体在此化成一缕青烟。我凝视着河水和火葬场烟囱,眼前不断浮现父亲的形象,在和父亲的灵魂对话之际,寄托无限哀思。我想,父亲死于非常时期,于他而言,是莫大悲剧;于我家而言,是莫大损失;于社会而言,总能起到唤醒人性和良知的作用。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太浦河工程誓师大会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太浦河开挖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太浦河风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昭雪。我曾撰写过几首诗词予以追思怀念,其中一首《永遇乐》词是这么填写的:

“烽火童年,丹心报国,奋笔挥剑。渤海劈波,铁流挺进,矫健南飞雁。扶危震泽,笑疏田圃,同枕太湖堤岸。赴京华,亲聆教诲,扬眉欲试宏愿。

狂风漫卷,人妖颠倒,污水泼头盖面。箝口难开,沉冤终白,日照乌云散。垂虹寄语,松陵含意,总把忠魂悼念。至今日,追思慈父,泪倾万串。”

父亲英年早逝,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财富,只留下一些精神遗产。对待学习,他刻苦持恒,勤于思考;对待工作,他认真缜密,善于筹谋;对待同事,他宽厚守信,勇于担当。这些优良品质极大感染着子女,已成为我们后代共同遵循的家风。努力做到传承和弘扬,这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作者与家人合影

追忆父亲 ——写在父亲刘涛逝世50周年之际

刘建平,1954年3月生,原籍山东牟平,出生江苏吴江,大学文化。曾是“老三届”知青,到过农村,当过煤矿下井工,干过公安保卫,1988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江苏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委巡视工作办公室供职至退休。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4部,评论集1部,在报刊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

图片来源:刘建平、邱树新、马常宏、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