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齊名的古羅馬帝國為什麼在動盪分裂之後無法再次統一

導語:古羅馬和中國秦漢乃至宋朝時期的幾個朝代在歷史前進的流程中有著幾乎相同的處境和發展的狀況,但為何龐大的古羅馬帝國在經歷過一次國家分裂的過程之後就一蹶不振,並在不久的將來很快走上了歷史的下坡路,恐怕這個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與同時代的大漢帝國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分裂的起因

我們知道,在羅馬帝國與秦漢帝國所處的亞歐大陸之間有著一片廣闊的草原,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亞歐大草原,這片草原它的實際用處就是將兩個龐大的帝國相連接起來,因而,在這片草原上發生的種種大事都有決定兩個帝國生死存亡的影響。

與中國齊名的古羅馬帝國為什麼在動盪分裂之後無法再次統一

(古羅馬的遺址)

在東部的草原之中,有著對秦漢邊境長期進行騷擾的匈奴的存在,一直到宋朝,中國的邊疆都飽受這些匈奴對秦漢帝國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秦始皇建造萬里長城阻絕匈奴的初衷。到了漢朝,漢高祖劉邦甚至親自出兵迎戰匈奴,結果大敗於大同,差點喪命。而這一切,直到漢武帝時期,閒停下來的中國才有能力去解決匈奴為禍的問題。

匈奴分裂帶來的後果

元狩四年,經由兩年前的那一役,匈奴主力盡失,大部人馬退回漠北深處,修養生息,待來日再戰,漢武帝為一舉殲滅匈奴的有生力量,再次發起規模空前的"漠北之戰"。這場曠古通今的戰役是霍去病短暫人生的高峰,也是後世兵家,帝王難以逾越的頂峰。

與中國齊名的古羅馬帝國為什麼在動盪分裂之後無法再次統一

(橫跨亞歐的大草原)

深入漠此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全軍不帶糧草,不帶輜重裝備,輕身上馬,以少勝多,打了個出其不意,在敵後方殲敵七萬,俘虜大量匈奴高級將領,霍去病一心想遇上匈奴主力,於是乘勝追擊,來到如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在此他率領全軍進行祭天上蒼的儀式,因為在狼居胥山上,也被後世稱為"封狼居胥",來作為對上天保佑戰爭勝利的祭典和懇求。隨即霍去病又率部追敵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方回。匈奴經此一戰,一蹶不振,倉皇逃出亞洲大陸,漢朝也結束了130多年的紛爭,漢朝國力也在此時達到了頂峰。

與中國齊名的古羅馬帝國為什麼在動盪分裂之後無法再次統一

(築建長城的秦始皇)

分裂後的匈奴向西延伸至中亞地區,在這裡,他們重整旗鼓,向西挺近,由而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歷史的蝴蝶效應

匈奴人的戰鬥力是如此強大,在他們的壓力下,原來生活在羅馬帝國邊境上的西哥特人被迫離開原來的生存領地,進入羅馬帝國境內。378年,西哥特人大舉入侵羅馬帝國,殺死羅馬皇帝。這就是西方歷史上所說的蠻族入侵。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羅馬帝國的崩潰是中國打擊匈奴戰爭的結果。這可以認為是世界歷史的"蝴蝶效應"。而日後魏晉時期的五胡亂華事件在時間和過程上都和羅馬分裂和動亂有著驚人的相似。

也就是說,羅馬帝國和中國大致上在同時段被蠻族入侵,並導致一半疆土被佔領,只有另一半殘存下來。

放眼世界歷史,這一現象不僅存在於中國和羅馬,而是屬於全世界範圍內的一個大的遊牧民族入侵浪潮。

與中國齊名的古羅馬帝國為什麼在動盪分裂之後無法再次統一

(匈奴入侵)

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段,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中心都受到了遊牧民族的入侵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到了這個時候,世界上大部分文明中心都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進入了停滯和腐敗期。在中國,從西漢末年開始,政治就開始腐敗,統治階級窮奢極欲,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到了東漢,太監外戚輪番專政,皇帝一個接一個地非正常死亡。而在羅馬帝國以及印度、波斯帝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羅馬帝國後期的腐敗、朝政的混亂,與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與羅馬的不同之處

這次在全歐亞範圍之內形成的遊牧民族大舉入侵的事件在這兩塊大陸上造成的結果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在中國的境內,傳統的五胡早已被中國傳統的文化所同化吸收,中國歷史在經歷了一個波動期後,隋朝又實現了南北方的統一,中國王朝又一次開始了漫長的自我循環,中國文化的發展並沒有受到根本的影響。

而在羅馬帝國,西羅馬一經解體,就再也沒能恢復,在西羅馬的廢墟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蠻族國家,演變成歐洲林立的小國,導致歐洲中世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黑暗時代的到來。再後來,黑暗當中冒出曙光,誕生了歐洲新文明。因此有學者認為,沒有當時的蠻族入侵,就沒有今天獨特的西方文化。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漢帝國制度上的特點是高度劃一,而羅馬帝國內部沒有形成中國意義上的統一。所以羅馬帝國打散之後,就很難再統一起來。這一事實也再度證明了,中國文明自古以來就存在著統一這一內在的基因,而西方不存在這種基因。

而在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境內高度集中的語言文字的統一,中華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中國人在血緣和基因中都帶有統一的思想,到了宋朝之後,中原政權的統治逐漸穩定了下來,雖然中原民族的敵人從原有的匈奴變成了其他的少數民族,但中國的思想和文化進程並不是像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樣經歷過較多的改變和發展,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在血緣社會徘徊,而不是像其他西方國家一樣進入了階級社會,中國傳統的表意文字就是一個最大的特點,表意文字的特點就是固化,這就導致了中國文字在幾千年來沒有什麼較大的變化,所以文字上的統一和歸屬感也是中國沒有變成古羅馬的一個重要因素。

與中國齊名的古羅馬帝國為什麼在動盪分裂之後無法再次統一

(中國的表意文字)

結束語:另一個因素就是中國特有的地理特點,中國的地理特點決定了中國特有的內聚力,相反歐洲的地理位置是自己的缺點,這也是羅馬帝國分裂後不能再統一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