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和宁夏的秦腔为什么不去陕西演出?

萌萌小笑笑


要真正论起秦腔的发源地,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秦腔”,可能都会觉得陕西的秦腔不够正宗,因为随着历史的演变,秦腔到了陕西之后,经过改编的太多,对于很多钟爱传统的戏迷来说,陕西秦腔其实并不正宗。


随着近些年来,陕西秦腔得到了很多政策方面的扶持,但是要论群众基础,还真的不如甘肃和宁夏,陕西的秦腔剧团如今除了省城西安的易俗社等几个较为有名的剧团之外,在县市一级的剧团,几乎已经慢慢消亡。

就连陕西秦腔的行业组织代表——陕西省秦腔协会,都因为没有按时接受检查,2019年8月1日,陕西省秦腔协会因未按规定参加年度检查,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这不得不说,是陕西秦腔的一个笑话和悲哀。


但是饭馆甘肃和宁夏的秦腔,不仅剧团颇多,而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广受大家的欢迎,秦腔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

而且,中国秦腔博物馆也落户在甘肃的省会兰州,这也是中国首个秦腔博物馆,这也让古老的秦腔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保存和发扬。

所以,从几个方面统一来看,甘肃和宁夏的秦腔市场要比陕西好的多,用不着去陕西去蹭热度了。


行旅西部


我是80后,老家宁夏。最早接触秦腔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村里婚丧嫁娶都会请秦腔剧团来演出,每每演出必然人山人海!上了年纪的老人对秦腔的热爱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不能理解的,记得我爷爷每每心情不错的时候都会哼唱几段。我父亲和我的叔叔们也很喜欢秦腔,去年春节父亲还让我给他的手机下载秦腔。只是当我下载的时候才知道真正传上线的秦腔是少之又少!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被父辈们钟爱的秦腔随着时代更新慢慢褪色。秦腔现在发展不前的现状让我有点伤感。说真的,我喜欢秦腔,喜欢秦腔那种二胡、板胡、唢呐、锣鼓等敲打协奏浑厚的声音!一听到秦腔的协奏曲,我顿时赶到浑身充满了力量!更喜欢秦腔唱家高亢的吼声,正是这种吼声吼出了大西北人的大气、勇猛、正气!现在京剧被称为“国粹”,我个人认为秦腔也应该被称为“国粹”!真心希望秦腔能永久的流传下去!我想应该会的,因为西北人的秦腔精神已经播撒到全国各地!


奋斗的青春520


  • 一说起秦腔,大家首先想起的是陕西,但是从近年来看,陕西秦腔生存的生态环境在逐步恶化,具体表现在观众流失严重、剧目储备欠缺、演出市场萎靡。以关中平原为例,除了宝鸡地区依然有很高的市场外,其他地区的秦腔演出市场逐年降低。

  •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构,一方面也反应吃陕西秦腔生存能力的减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陕西秦腔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为了生存开始努力的寻找演出市场,因此上就出现了“陕西出戏甘肃养戏”的现象。

  • 相比于陕西秦腔的生存环境,甘肃和宁夏的秦腔在本土确实是如火如荼,演出市场火爆,应接不暇,其市场容量足以容纳各种团体的演出需求,其经济效益促使陕西秦腔常年游走于甘肃和宁夏,在市场竞争中求的立足。


  • 在经历了体制改革后的秦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需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甘肃和宁夏的秦腔在本土本身就有非常优越的生态环境可以生存。在市场化的导向下,一个剧团想要生存,就得不断的创造需求,适应市场,精细化推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传统文化相对低迷的大环境下,近年来甘肃和宁夏的秦腔市场却蓬勃发展,其群众基础和剧目储备和演员技能是于陕西大相径庭。


对于一个剧团来说,生存是首要任务,在市场化的运用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其要有生存的土壤,这种生存土壤已经缺乏必要的氧分,在很多地方,秦腔已经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具体表现在群众基础薄弱,演出市场收缩,演员地位低下等。

因此上,在追求生存和经济效益的大环境下说,甘肃和宁夏的秦腔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去陕西演出。因为陕西的演出份额连本土的剧团都容纳不了,就更不可能容纳外来的演出团体,来分割那本身就很小的市场分额。


秦腔须生


作为一个西北人,对秦腔的热爱是从骨子里的。但是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山西省关于秦腔申遗这事,对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的老秦地人是一种伤害。如果你了解历史你就能理解原因。

1.历史上的秦地是西到临洮(现在临洮县),东到岐山(现在蓝田县)的范围。其中静宁,平凉庆阳地区有一个小国犬戎。后背秦灭了。可查有考证的秦发源地在今礼县。后来的山西是秦扩张得到的。这一点秦在历史上在民国之前不是山西的简称,只是出现兵马俑后有“秦”“山”代表陕西省的简称。秦腔最早是秦人祭祀的文化。最具代表的是“龙王祀”“黄河祭”,现在黄河边,渭水河边都会有,擂鼓,吼吟。老人都叫念经。这是秦腔的前身,所有现在唱戏-秦腔一般庙会和重大纪念活动较多。

2.秦腔什么时候形成,按古文化演变看,形成于明朝繁荣于清朝,延续于民国,衰退于现代。怎么说呢?大家都知道诗经,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一个文化连,最早记忆传承是“经文”。以前文化普及不高只有变成歌传唱。就像现在西北有一种传唱叫“花儿”“花令”“酒令”“弹词”“经文”“有令”“仪诚”等。

(1)“花儿”,一般是生活感悟,农事经验传诵。

(2),“花令”“酒令”一般比较喜庆,娱乐的较多。比如“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3)“弹词”一般以教育,孝贤为主,凉州孝贤词,行军词为主。比如“长恨歌”也是弹词。

(4)“游令”主要以寄托类多一点比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的“漫花”。例如:“世上的穷人多,竞有件烂皮袄,狼把领撤破……”

(5)“议诚”多为庙会祭祀的多。多为祭文类。这些都是秦腔的元素。说了这么多,那么秦腔怎么形成的,就得想到元曲,曲者有谱。如果把前面的“花儿”“令”“弹词”“议诚”用曲统一,再分章段。这样一部秦腔就出现了。就是明朝中叶形成的戏曲。秦腔也是西北各民族文化的柔和形成的戏曲。

为什么陕西省,尤其是西安,为什么没有甘肃宁夏那么热心于听唱秦腔。主要的是没有底蕴柔和元素,现在就是信息科技发达时代。你让他唱秦腔,就像两个广东人说客家话,你一个讲上海话的,他一个讲东北话的。能聊出个好歹来么?


奔小康在路上


本人给大家谝两句,纯粹不是什么区域的剧团到什么地方演唱的问题。而是请戏的地方人和唱戏的剧团有相应的互相走动。例如,我们这里要唱戏了,几个人以商量,再派一两个人去请戏,也有剧团演员经常给自己的剧团跑业务的,打听啊达有庙会了,也就会跑去联系业务了。至于啊达人,唱秦腔唱的好,唱的正宗呢?那就先查查是什么时候总称为之名叫秦腔的!至于谁征服谁,古代之今天我征服你这个区域,明天你征服我这个区域,后天我又去征服你这个区域。听好了!根根本不存在谁征服谁!当今现代时代的定论是,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古时以梆子腔为鼻祖!后经改革总称秦腔,主要原因是为啥要叫秦腔呢?因为正宗的原汁原味区域太小,所聋儿统之的在三秦大地上,挂羊头卖狗肉的总称之为秦腔了!


生死线4


无论是剧团实力还是规模陕西都是最强的,但秦腔的传承和未来不在陕西。陕西秦腔最近几年比较乱,号称秦腔研究权威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研,这几年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拿得上台面的成绩。不好好传承秦腔的传统演艺技巧和唱腔,胡改乱改,过分突出舞美和音乐效果,把秦腔改得和舞剧、音乐剧差不多了,没了秦腔的灵魂,秦腔的灵魂是唱腔,最亏先人的是给秦腔配上了指挥,不伦不类。2018年国庆前后易俗社演出了经过重新编排和改编的《三滴血》,以前整本戏三个小时,通过改编和重新编排剩两个小时过一点不到两个半小时,删掉了大量的过门,动作,而这些过门、动作是老艺人精心编排的,很多戏迷戏称这戏被阉割了。反观甘肃,在秦腔传统唱腔和演唱技巧的继承发扬上做的更好,真正的是在继承和发扬秦腔传统技艺。建国后甘肃陆续发掘和整理秦腔剧本达3000多部,发展前途比陕西好。

陕西省秦腔院团最好的戏曲研究院、易俗社、三意社已经严重脱离了群众,演出费用超级贵,现在陕西著名的秦腔演员出场费一本戏过万了,有的甚至更贵,一本戏就得好几万,一般地方根本请不起,哪有这经济实力?而秦腔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秦腔是一种群众艺术,失去群众谈什么发展?而秦腔的根基在基层群众。2019年春节期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剧团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演出,一本戏十几万,这价钱对于秦腔来说已经超级贵了。这样搞咋可能有前途,迟早将秦腔搞完了。

其实,眉户戏才是正宗的陕西地方戏。


若水17936428


陕西秦腔不景气的原因:1所谓的专家搞坏了,把秦腔改良成集秦腔歌剧京剧等为一体的四不象的大杂烩,丢弃了秦腔的原汁原味。2,所谓的专家们按他们的意图改良,丢弃了秦腔的本质,搞他们所谓的正宗。如个别评委经常会提到西府口音,认为西府口音是缺点,要归成西安口音。完全不顾秦腔发源于西府。秦腔自古就有西路东路一说,而西路流行区域比东路更广。3,对秦腔艺术不重视。作为陕西台的大秦腔在字幕上常出错,且错的极其离奇。比赛的个别评委不是评唱腔象是选美,象任丹峰就不配作评委,但还时不时坐在评委席上描划参赛者。4,戏价太贵,省上的戏动不动一本几万,谁演得起。5,新的剧目太少,就那么几本戏,人们看烦了。也没市场了。


老十三26


主要是听不懂,不爱听,秦腔发源地甘肃天水一带,秦人的故乡在甘肃省的礼县,流传于陕甘宁(古时一个地名陕甘总督),秦腔不叫唱那叫“吼”像马叫唤一样,革命样版戏红灯记有一段叫,李玉和宁死不讲,用秦腔唱叫,李王和宁死不言喘(不吭声的意思吧),同学年轻时说:“宁听驴放屁,不听秦腔戏”。西安大部分人都是河南人,中!朝阳沟。70年代都听过!


岁月6053462255


现在的电视传播很厉害,你比如豫剧《梨园春》戏曲栏目经过河南卫视台星期天晚上25上星传播了1000多期,把个豫剧搞成了国粹,不喜欢看豫剧的人都喜欢看了。你陕西卫视呢?就是不把秦腔戏曲栏目《秦之声》上星播放,搞得西北那4省的秦腔戏迷跳奔子也看不上。你本省的大剧种你都不支持,要不,秦腔那么多人喜欢,怎么就没有进入全国5大剧种啊!甘肃卫视虽然不如陕西卫视财大气粗,但是小台也办大事,硬是把戏曲栏目《大戏台》在星期天给上了星,总算让西北戏迷过个瘾。虽然办的略显粗糟,给的时间段也不好,但人家比陕西卫视台做到了,这就好,不是钱串子只顾挣广告费了,还想着老百姓呢。


贺兰山上一棵树


首先,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都在经受着时代新生事物的冲击!所以受众都被抢光了,没有了群众基础,其他的发展也就必然受到制约,这些都是连锁反应。所以,还得与时俱进,这一点那个说相声的德纲就搞得比较好(这里不是说郭德纲相声艺术水平,说得是他的经营手法和理念),再好的东西,你卖不出去那就白搭!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到艺术的朝前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至于说陕西甘肃宁夏关于秦腔的兴衰演变,我不置评,因为小到西北五省,大到世界各地,艺术本无国界之分又何来省级之争?至于那些现象必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能使国粹和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都应该双手欢迎。祝愿秦腔艺术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