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钱难赚,保险别乱买

保险好买,买对很难,不把它放到家庭整理财务管理中规划,不对风险进行分析,很容易买错、买多。


——坤鹏论

坤鹏论:钱难赚,保险别乱买

先讲个真人真事。

就在去年,有位同事给自己的父亲买了消费型医疗险,当时家人都不太理解,好在这种保险金额不高。

过了大概几个月,她的父亲因病住院做手术,打了理赔电话后,保险公司很快到医院把医疗费用给结清了。

这惹得同病房的一位病友好生感叹,他也买了不少保险,但都是重疾险,像他的病根本就不在承保范围,明明手中大把保单,而且每年交着不菲的保费,却因为没有买消费型医疗险,只能自己掏腰包。

一、写保险的初心

除了工作、股票投资外,坤鹏论还在四年前开始深度涉猎保险。

方式方法和股票投资一样,自己先是不断学习和写作,然后给自己配置保险,接着就是慢慢帮着朋友选择。

近四年下来,自己不仅对保险的领悟大大提升,同时也帮助到了不少朋友,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因为经常被邀请讲课分享,少不了与听课的朋友沟通。

渐渐地,坤鹏论发现,如今许多人面对的已经不是买不买保险的问题,而是保险买得对不对的问题。

有的人买错保险,有的人保费太重,甚至还有人买了一堆保险后,依然对未来充满不安。

于是,坤鹏论准备将保险开创为自己的新管道,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这就是坤鹏论保这个自媒体号诞生的初心。

二、为什么保险会买错、买重?

保险,是一种存在感很低的金融产品。

就像丈夫问老婆,“我们买XX保险了吗?”老婆往往回答:“好像买了吧!记不太清楚了。”

因为还没有发生万一,还没有机会“显灵”的保险,很容易让人忘了它的存在。

保险不像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它们每天都在波动,投资者的心情也被牵着七上八下,你天天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而保险,只有在每次缴费提醒和实际缴费时,才会让人有种辛苦钱被搬走的心痛。

保险存在感低的另一个原因是,保险的内容太复杂,很多人拿到保单后,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担心的风险已经有了保障,根本不会也不想细细阅读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

于是,保单就这样被丢进了抽屉或是书柜里。

它就像女人衣柜里的衣服,不止永远少一件,还会让人忘记,到底有没有那一件。

保险存在感低的最直接结果便是,人们对未来越是不安,保险买得越多,重复买,多买,甚至错买的概率也越大。

最终得到的是,一堆保单和每年高昂的保费。

保险相当于是往风险账户里面存钱,不仅要年年存,而且还是存了基本就是几十年放在那里不能随意支取。

说白了,它会占压你宝贵的现金流。

还记得坤鹏论以前讲过的吗?

现金流不仅对企业,同样对个人都极为重要,人生想要过得好,关键就是现金流要管好。

因此,买保险真的是一门学问,和股票投资一样,买不对,最吃亏的永远是你自己。

如今,在互联网上生产保险信息的人越来越多,许多都是从互联网金融转过来的人。

但是,就坤鹏论近四年做保险的经验看,这里面充斥着大量错误认知。

因为很多人做保险内容,只是为了销售保险,只是为了拿返佣,他们和线下保险经纪人和代理人没有太多区别,但在专业性上,却远远不如那些做过十年、二十年保险的专业人士。

另外,信息碎片化更容易在互联网生存,这是当下人们的特性,也是互联网本身的特性。

互联网其实就是信息的效率提升革命,它大大加速了人类信息的流通。

但是,效率高,通常也意味着速度快,速度快则意味着不能说得太多,写得太长,这样必然是萝卜快了不洗泥。

一位做抖音的运营者曾无奈地感叹:“在抖音这类平台上,有价值的内容没有市场,一定要丢些‘垃圾’才有人看……”。

哪怕在以“认真求知”著称的知乎上,严肃认真的作答也逐渐没有市场,以至于,连话题本身也越来越发主观化娱乐化。

那么,往往再多的碎片信息,也很难拼凑出对一门知识的完整蓝图,比如:保险。

坤鹏论的文章一般会比较长,因为我想尽量讲得明白,不要误人子弟,但这和当下人们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习惯不符。

可是,坤鹏论坚信,只要坚持,只要能够真正帮助到别人,哪怕只是一个人,一样功莫大焉。

因为,一个人的改变最少可以影响到一个家庭,如果是这个人恰好是企业家,那么影响的就是自己企业的几十人、几百人。

坤鹏论:钱难赚,保险别乱买

三、如何才能买对保险?

就像要做好股票投资,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认知。

买保险也一样,你得明白,保险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保险是一种金融产品。

从法律角度看,金融产品的共性是契约(合同),都是今天交钱,收益要到未来才能兑现,为了保证兑现,空口无凭,就要订立合同,因此,保险是合同行为,而合同条款是保险最重要的部分。

其次,保险,保的是未来如果合同约定的特定风险发生后所产生的损失。

什么是风险?

风险是指某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从广义上讲,只要某一事件的发生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性,那么就认为该事件存在着风险。

风险永远是未来的、未知的,如果已经发生了,那是危险不是风险了。

一直跟随坤鹏论读过来的朋友应该知道,风险的数学语言是概率。

概率论研究的是,事情发生的百分比和不会发生的百分比,所以,它充满了未知性、随机性。

风险是因人而异的,它与个人认知相关,更与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密不可分。

同时风险还和个人的能力相关,有些风险在你看来是风险,可能在其他人眼里不值一提。

比如:你是旱鸭子,跳进深水里,就是巨大的风险,人家是游泳健将,那再深的水可能也是如入无人之境。

在保险理论与实务中,风险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发生时间的不确定和导致结果的不确定。

再次,保险就是解决风险所产生的损失的金钱杠杆。

以相对少的金钱来撬动未来遭遇风险所产生的大损失。

不管怎么样,这根杠杆的形成,它的一头必然要压上你的金钱。

而另一头能够撬动多少金钱则是以你付出的金钱所定的。

所以,在购买保险时,必须要两头都兼顾。

也就是无论使用什么杠杆的基本原则——首先要考虑到你这一头能不能撬得动。

许多人买保险错就错在了,总想着将杠杆的另一头尽量放大,却忽视了自己这一端能不能承受需要付出的金钱。

这就造成了因为对自己财务状况不了解,对未来收入预测偏乐观,后期每年的保费支出压力不少,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沿着上面的思考和总结,坤鹏论认为购买保险的正确流程应该是:

第一步:确定家庭追求的重要价值和人生目标;

第二步:盘点家庭财务状况;

第三步:对最担心的风险类型进行排序;

第四步:进行需求分析;

第五步:认知风险;

第六步:买对保险;

第七步:买够保险。

只有这样做出来的保险规划,才能让你花最小最合理的预算,规避最担心的风险。

从而避免瞎买、错买、多买,最终兼顾全家追求的梦想目标。

坤鹏论再次重申请,保险的初心是保障,是人们可以直面,甚至笑对不可预知风险的金钱杠杆。

你不了解它就去使用它,往往杠杆变大棒,打得你欲哭无泪。

四、理财与保险,密不可分

前面讲了,保险是一种金钱杠杆,不管多少,它都需要你付出金钱。

钱从哪里来?

一个是赚,一个是省。

正所谓开源节流。

赚,最初级的形式就是靠付出自己的体力、精力和时间收获工资或是兼职收入;更高级的是,忍受一定时间的不赚钱以及付出,建造出自己的赚钱管道,从而获得稳定而长久的被动收入,比如:开创自己的生意;做投资等。

省,则是缩减不必要的消费,把钱节省下来。

我们要有这样的理念,省钱其实就是赚钱,省出来的不仅是钱,还有你因为这笔钱而消耗的时间成本,这是双重省的效应。

省出来的钱干什么?

这就要你对钱的用途有正确概念了。

钱除了满足生存需求外,就是要将其当成生产资料,比如:股票投资的本金、防范未来风险的保险金等。

所以,你会发现,保险是需要放到家庭整体财务管理中考虑的。

家庭财务管理就像是种一棵财富之树。

种的好,果实累累。

种不好,脆弱到可能随时倾倒枯萎。

我们都知道,树要长得好,关键是树根扎得牢。

家庭财务管理最重要的三个树根就是:收支管理、信用管理、风险管理。

当然,树干也很关键,要想树能开花结果,树干必须茁壮成长。

树根到开花结果,中间就是树干的功劳,它可以算是一个过程。

所以,树干就是家庭财务管理的过程,这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过程。

很多保险销售人员,只从保险论保险,很少先从客户的整体财务下手,再谈风险管理,这就造成了不少问题。

比如:买了一堆保险,却没有考虑自己整体家庭收入情况,以及家庭主要成员的收入是成长性还是衰退性,从而造成保费过高,给以后长达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到其他家庭目标的实现。

坤鹏论:钱难赚,保险别乱买

五、买保险前先量化自己

坤鹏论认为,很多事情必须要量化,才能够做到运筹帷幄,从容不迫。

具体操作就是,在买保险前,应该首先量化自己拥有的资源和筹码,接着量化未来的目标,然后再对于一旦遭遇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第一步:盘点现有资产

就像开车出远门,你得先看看油够不够,这样才敢安心上路。

如果不了解自己已有的资源和筹码,就直接去买保险,不是买太多,就是买太少,或是将梦想设得太多、太高,以致于根本无法达成目标。

这其实就是对你家庭资产的一次全面盘点。

相信不少人在这一步就有点抓瞎,因为很少有人有记账的习惯。

不过,没有关系,大家可以参考坤鹏论以前文章中所写的生活成本表、家庭资产负债表。

增增减减之后,大致也能算出来个比较准的数字。

另外,过两天坤鹏论还要再详细介绍如何准确盘点家庭财务状况,你也可以到时再透彻学习。

第二步:盘点全家的人生蓝图

这里就要列出,如果人生没有发生“万一”,你和你的家人希望能够实现的梦想或是目标,而这一项通常是靠储蓄或投资来实现的,比如:买房、买车、孩子的留学教育金、退休养老金等。

第三步:如果“万一”明天就要降临

人生的风险不可预知,最好的未雨绸缪就是先假设明天会出现最差的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础来推列应对措施。

比如:来不及积累的资产;有哪些未竟的责任;需要帮自己或家人提供的保障等。

因为与保险相关,所以主要列保险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能够转嫁给保险的钱。

例如:如果遭遇早逝、伤残、重疾,家里需要的生活费、房贷余额、孩子的教育金、父母的赡养费、疾病的相关治疗费用等。

第四步:量化后的分析

在完成上面三步后,你就能明白,第一步是对你有限资源的量化,如果没有保险的情况下,就得用第一步的资源应对第二步和第三步。

正是有了这样清晰的量化分析,你才能够真正明白自己缺什么,缺多少,从而使保险能够买对、买够。

后来,坤鹏论还会步步详解,本文算是一个开篇提纲,帮助大家先对保险有个本质上的认知,以及引领大家反思。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