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10月11日,7-11母公司柒和伊控股公司公布裁员计划,2022年2月底之前将在日本裁员约4000人。

此外,柒和伊还计划关闭或迁移约1000家盈利状况不佳的7-11便利店。

曾经的“便利店之王”,也迎来了自己的危机?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01

为何裁员关店?本土压力不小

首先,近几年受到电商的冲击,柒和伊的百货业务遇到了不小的压力,不仅集团面临巨额亏损,目前资金周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据共同社报道,根据柒和伊的计划,崇光和西武百货商店将关闭5家百货店,缩小2家店的规模;此外,伊藤洋华堂33家门店也成为被调整的对象。上述提到的计划被裁掉的4000人中,就有着崇光和西武百货商店1300人,伊藤洋华堂1700人。

业务缩减,集团瘦身,7-11在这样一个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成了一个牺牲品。

其次,在日本,便利店已经呈现饱和的趋势。有资料显示,在上海,将近每4000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但是在日本,按照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早两年的计算,全国平均每2329个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整体上,日本早已拥有超6万家便利店。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之下,日本老龄化和用工短缺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在让7-11被迫改变。

2016年日本IntelligenceHIT综合研究所曾预计,日本劳动人口到2025年将出现583万的缺口,其中批发零售业将缺少188万人。过去一年,由于日本的劳工紧缩,24小时全天运营已经成了一个被抨击的话柄。

而日本的年轻人,由于低欲望社会导致的宅文化,很多人也没有什么夜生活,对于24小时消费的需求大大降低。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于是从11月1日起,7-11旗下8家特许经营加盟的便利店将不再提供全天候服务,其解释的理由,就是“为高龄化及人口减少等社会结构变化做准备”。

受此波动,日本另外两家便利店巨头罗森和全家也已经做出缩短营业时间的尝试。

02

在中国的提速扩张,面临诸多挑战

自1992年在中国大陆开出首家门店以来,7-11的中国开店速度一直以“慢”著称,甚至还闹过负增长的笑话。

依据《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中国便利店在2018全年销售额为2264亿元,门店数量达到12万家;在便利门店数量排行榜中,前3分别是易捷、昆仑好客和美宜佳,7-11仅排第11。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很明显,7-11这些年,在中国有些水土不服。

便利店的食物,你只能想起冰柜里的寿司、饭团、分装水果、便当盒饭,抑或被反复加热的鱼蛋、关东煮、鸡排......这些“日式风味食物”,其实不太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过去,7-11是中国本土便利店模仿的范本,从店面布置、货品选择到生活服务,甚至连门店招牌的红白绿配色,至今在大街上看到的每家便利店,都多多少少有它的影子。但现在,国内迅速成长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已各出奇招,不停做加法:

例如,全家推出洗衣服务、无人便利店可刷脸支付;阿里和苏宁打通线上线下、便利蜂实现在便利店买菜;易捷有了自营咖啡品牌;北京的部分便利店甚至已经可以购买非处方药物……

而7-11呢?和27年前进入中国时,似乎没有太大改变。

不过,在危机当中,一向强调得先跑通盈利模式的7-11,中国策略正悄然发生变化。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内田慎治2019年5月接受采访时透露,北京、天津两地在第7年时实现盈利,7-11以后会进入更多区域市场,未来会争取将新进区域盈利周期从7年缩短至3年内。

7-11开始加速对国内非一线市场的开发。2019年8月,7-11在西安开出首店,此外,还联手唐山金匙集团、北京庄典集团设立独资公司,首次以开放区域加盟方式进入新市场。

10月17日,7-11便利店授予湖南友阿便利超市管理有限公司在湖南省的特许经营权,预计将在2020年3月在湖南省内开出首家便利店,预计到2022年在全省开店55家。

但如何进一步解决本土化的问题,7-11的改革举措或许还需一段时日才能显现成效。

03

便利店行业不吃香了?

7-11如今虽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但其困境宏观大于微观,和中国的情况还不太一样。

日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整体经济处于一种紧缩的状态;特别是近年来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这种特殊的社会状态对于日本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日本人消费降级的趋势不断出现,这种趋势即使是7-11这种便利店也难以幸免。

从国内来看,便利店业态本身的价值依然是存在的。

一方面,便利店成为了对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补充,另一方,便利店逐渐成为了电商最重要的线下触手,目前线上线下结合才是王道。

此外,24小时营业对国内很多便利店来说都非常有必要,一是市场空间巨大,二是晚上的营收对整体业绩来说影响非常大,特别对南方区域来说,夜生活特别丰富,能为便利店带来不少增收。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至于用人成本,未来一些无人技术的发展,将会对便利店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开设利用脸部识别技术识别顾客、甚至完全无人的夜间店铺,恐怕都是未来的趋势。

“大型超市可以没有,但是便利店一定要有,最好是24小时营业的!”

即将搬家的同事对新家环境如是要求道。

也是,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饥肠辘辘,你总会在街角的便利店里,解决到所需;

24小时(24h)都守候在你身边,给在这个陌生城市拼搏生活的你带来丝丝温暖。

提起24h营业的便利店,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7-11(seven-eleven)了吧。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家附近的7-11,正在悄悄消失...

近日,便利店行业爆出一则重磅消息:24h零售巨头7-11宣布部分门店开始实行非24小时营业!

这是7-11继裁员4000人、关店1000家之后,又一重大经营策略改变,而作为世界便利店巨头,7-11此时此刻如此重大的改革,是否意味着便利不吃香了?

这对于所有连锁便利店品牌来说,是个不得不正视和重新思考的运营问题。

7-11解禁缩时营业,给其他企业带来很大影响:

全家自10月起在约600家连锁加盟店实施缩短时间试验,罗森则有约100家店根据加盟店的情况实施缩时营业。

我们都知道,7-11一直是便利店行业标杆一样的存在,而24h营业也是其经营的关键所在。

日本约拥有2.1万家7-11店,其中实行24小时营业的店铺占96%,除了办公楼等地点,原则上坚持全天候营业。

如今,据日本共同社报道,7-11日本公司10月21日宣布,特许经营加盟店缩短时间营业的做法将正式施行;

230家试行短时营业的特许经营加盟店中,有8家已经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之后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数量。

另外,据朝日新闻中文网10月10日报道,日本7-11母公司Seven&I Holdings(柒和伊控股公司)宣布将大规模调整员工结构,至2022年裁员4000人,旗下的7-11便利店、伊藤洋华堂、SOGO西武的店铺数量也将调整;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其中7-11便利店将闭店或迁移约1000家,并从其他部门裁撤3000个工作岗位。

关店、裁员、取消24小时营业,昔日的“便利店之王”,正沉默地调暗灯光...

7-11为什么叫7-11?

就是因为最初他们定的营业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才有了名字的由来。

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了24h便利店。而且就是依靠这样的全天候经营,7-11打出了知名度,一度成了城市深夜的港湾。

7-11诞生于美国,前身是“南大陆制冰公司”,后因当地居民的需求,开始销售牛奶、鸡蛋等生活用品,出现便利店的雏形。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所以当年“思乐冰”这样的明星产品风靡全球,和他的前身公司离不开关系。

7-11在美国成名之后,被日本的主要零售商伊藤洋华堂引入,日本7-11作为下属公司成立于1973年,后由中国台湾统一集团代理进入港台地区和中国大陆。

1974年,日本第一家7-11便利店开张。

为满足顾客需求,1975年开始7-11改为24h营业。

据了解,日本7-11是有着先进物流系统的连锁便利店集团。日本7-11把各单体商店按7-11的统一模式管理。

自营的小型零售业,例如小杂货店或小酒店在经日本7-11许可后,按日本7-11的指导原则改建为7-11门店,日本7-11随之提供独特的标准化销售技术给各门店,并决定每个门店的销售品类 。

7-11连锁店作为新兴零售商特别受到年青一代的欢迎,从而急速扩张。

伴随日本经济从萧条走向复苏,7-11的业绩连续增长40多年,成为日本最大的便利店运营商。

2016年,7-11的8000多名员工人均创造利润近120万元。

7-11最新财报显示,7-11在全球运营约6.9万家门店,在日本老家,7-11门店数量已突破2.1万家,远多于对手全家和罗森。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尽管坐上了便利店业的第一把交椅,7-11目前状况堪忧...

近几年,日本便利店日子并不好过,老龄化造成招人难,便利店试不再24小时营业,部分门店业绩欠佳。

近期,7-11公布截至2019年8月底的半年业绩:

营收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9%至33132亿日元(约合2153亿元),但净利润增加9.2%,达到1106亿日元(约合72亿元)。

7月,针对7-11加盟店经营者的问卷调查显示,约15%(约2200家)回答称希望缩短营业时间。

而现在,它们有些已经开始测试缩短营业时间。再加上裁员4000人、关闭约1000家门店,7-11也不得不瘦身,缩减开支了...

任何这种关键性的运营举措,一定是出于外部市场环境而转变的,任何灵活的企业也不可能是靠一种经营思维一种做下去的。

作为便利店,尤其是坚持24小时营业的7-11,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人工。

降低人工成本来缓解资金紧张就成了必须的选择。

业务缩减,集团瘦身,7-11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成了一个牺牲品。

而这次7-11裁员的背后真正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这三个:

第一,市场趋于饱和,7-11没钱了!

日本便利店数量约5.6万家,市场过于饱和,留给新店的机会越来越小。

除了要与对手争抢市场份额,7-11还要抵御线上电商的冲击。

而且从满足便捷性来看,日本的便利店市场环境已经足够饱和,补充渠道的如无人售货机已经遍布全日本。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曾经的便利店之神,如今地主家也没有了余粮。

第二,夜间成本反而更高。

核心来看,还是24H便利店的夜间消费,在人工和销售上不成正比。

有媒体报道称,某头部的便利店品牌,夜间销售只占全天销售的约15%。

但是,夜间班次的员工薪资反而要比白天高出10%,再加上电力、暖气损耗等成本反而更高了。

第三,结构优化,创新改革。

公司通过分立、撤并、重组等动作,可以清除企业毒瘤,换血升级。

7-11顺应潮流推行结构性改革,推进关闭店铺及更改事业等的结构调整工作,是企业顺势而为。

另外,通过裁员使企业留下符合新方向的人才,造血重生,让企业重新获得生机,保持竞争力。

三种原因往往相伴而生,裁员对企业来说,虽然短期内要支付较多赔偿金,但是却可以带来比较明显的长期经济回报,即薪酬成本大幅降低。

那么,是不是说便利店行业不吃香了?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不是的,首先,便利店业态本身的价值依然是存在的。

一方面,便利店成为了对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补充,另一方,便利店逐渐成为了电商最重要的线下触手,目前线上线下结合才是王道。

其次,711的问题宏观大于微观。

日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了失落的三十年,整体经济处于一种紧缩的状态;

特别是近年来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这种特殊的社会状态对于日本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日本人消费降级的趋势不断出现,这种趋势即使是711这种便利店也难以幸免。

其实,便利店业态虽小,但在差异化巨大的中国,市场潜力很大。

城市年轻消费者对便利店高度认同及强烈依赖,同时政策对便利店也十分支持。

此外,便利地运营模式创新也将推动行业发展。

目前,不少便利地开展线上下单、送货上门、线上引流零售模式。

所以,便利店虽然在日本出现颓势,但是目前中国还是非常吃香的。

关店1000家、裁员4000人!便利店不吃香了?

​最后,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兴起,新岗位、新行业的出现,不管你是老牌,还是新秀,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重新洗牌。

对于公司而言:

1、要抓紧做人才建设,应对未来未知的变化;

2、还要培养年轻干部,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去接受挑战;

对于个人而言,不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你就需要:

1、具备专业敏锐度:聪明人都看得到行业趋势,专业上有着自己的判断。

2、快速成长力:你要不停奔跑,要比企业成长的快,否则掉队就是淘汰。

3、不可替代性: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自己。

总之,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终究不过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一场不停歇的自我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