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上演再次上演灾难大片第三季 扇贝集体莫名死亡

獐子岛上演再次上演灾难大片第三季 扇贝集体莫名死亡



在集体跑路、高温饿死之后,獐子岛扇贝又出新剧情

11月11日晚间,獐子岛发布风险提示称,公司存量底播虾夷扇贝亩产出现大幅下滑,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基于抽测现场采捕扇贝情况来看,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部分海域死亡比例占80%以上。而对于死亡原因,獐子岛称“尚未获知”。在历经两次类似剧情后,深交所可谓反应迅速。在獐子岛风险提示公告发布20分钟后,深交所即发出关注函,要求獐子岛说明扇贝在10月末至今短时间内出现较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及公司是否存在隐瞒减值迹象。对于这次扇贝“集体暴毙”事件,市场及投资者除了报以气愤、不解外,更多的是疲惫和见怪不怪。早在2014年,獐子岛以一场扇贝“跑路”震惊市场,就此解释了十余亿元的净亏损;此后,2018年獐子岛扇贝再出“饿死”事件,与雏鹰农牧的“猪饿死了”一同娱乐了资本市场。对于这次的扇贝死亡第三季,后续又将有何种精彩剧情上演?

獐子岛上演再次上演灾难大片第三季 扇贝集体莫名死亡

时至年底扇贝集体暴毙

“年底了,又到了扇贝逃跑的季节”。在经历了集体跑路、高温饿死等悲惨但又颇为搞笑的剧情后,这个冬天,獐子岛的扇贝们又发生了“事故”。11月11日晚间,正在淘宝“双十一”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之时,獐子岛发布了一则悲惨的消息:抽测底播虾夷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存货减值风险,这不禁让一众吃货潸然泪下,更令投资者再次陷入愤怒情绪。据獐子岛表示,其在11月7日开始启动了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活动,并在8-9日进行两天抽测工作。涉及面积58.4万亩,其中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面积26万亩;2018年度底播虾夷扇贝面积32.4万亩。截至2019年11月10日,共抽测完成40个点位,占计划97个点位总数的41%。其中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8个,2018年底播虾夷扇贝32个。基于抽测现场采捕上来的扇贝情况看,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死亡时间距抽测采捕时间较近,死亡贝壳与存活扇贝的壳体大小没有明显差异,大部分死贝的壳体间韧带具有弹性,部分壳体中尚存未分解掉的软体部分。一般而言,底播扇贝的成长周期为3年,2017年度底播虾夷扇贝目前正是收获的季节,2018年底播扇贝则是“主力选手”。而就獐子岛公布的检测数据,已抽测区域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最高区域亩产3.01公斤,最低区域亩产0.52公斤;2018年底播虾夷扇贝最高区域亩产9.01公斤,最低区域亩产0.99公斤(注:1亩=666.67平方米)。汇总来看,已抽测区域2017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3.5公斤,亩产水平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亩产25.61公斤。獐子岛表示,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直接点说,就是獐子岛的虾夷扇贝们在抽查前出现大量死亡,且死亡时间较短。那么,“凶手”究竟是谁?獐子岛表示,公司正组织海洋专家和科研机构,将尽快赶到海洋牧场现场进行勘察并将进行扇贝自然死亡原因分析,尚未能获知导致本次虾夷扇贝大规模自然死亡的具体原因。再三强调“自然死亡”,獐子岛显然做好撇清干系的准备。而从抽测人员来看,獐子岛为此次扇贝死亡事件准备好了大量的“目击证人”。在抽测参与人员中,除了包括抽测船只的船长、船上作业人员和獐子岛贝类资源养护事业部、生产管理中心、财务中心、投资证券部等相关人员外,还包括海洋产业专家和媒体参与。对于再次出现大量扇贝死亡,不管市场和投资者是否相信,獐子岛已经坦然接受。在公告中,獐子岛表示,北黄海生态环境复杂,自然生态环境在不断变化,在底播增殖过程中受所处海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日本、加拿大、秘鲁及我国山东等国家和地区均出现过扇贝养殖大规模死亡事件,扇贝养殖产业在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的背后蕴藏着非常高的养殖风险。更为可怕的是,由于此次抽测工作尚未完成,部分海域扇贝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此次扇贝死亡给獐子岛带来的具体损失还没有确定数字。就账面价值来看,上述2017年、2018年底播扇贝合计账面价值达到3亿元。

深-交-所火速问询

将正常的存货盘点演绎为大型悬疑凶案现场,獐子岛已不是第一回。对此,深-交-所的火速关注也显得“轻车熟路”。在獐子岛风险提示公告出炉二十分钟后,深-交-所的关注函也随即跟上。在三季度业绩预告出现大幅预亏时,深交所曾对獐子岛发出关注函。10月19日,獐子岛在回复中自信表示,其2017年度底播虾夷扇贝投苗量31.8亿枚,投苗面积40.7万亩,2019年进入收获期。本年度计划收获采捕约20万亩,剩余面积2020年收获,目前不存在减值风险。在承诺收获仅半个月后即“打脸”,对此,深-交-所要求獐子岛说明,底播虾夷扇贝在10月末至今短时间内出现较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发现减值迹象的时间,并直指公司“是否存在隐瞒减值迹象的情况”。另外,深-交-所还提出另外一点质疑:根据獐子岛《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管理规定》,公司于每年4-5月、9-10月分别进行春季、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但獐子岛此次2019年秋测于11月才开始进行。对此,深-交-所要求獐子岛说明于11月才进行抽测的原因,以及是否符合公司相关内部规定。事实上,深-交-所的质疑也正是市场的疑问所在。时间仅隔半个月,獐子岛此时出现大面积扇贝死亡,是海底真的出现某种“不明恶性事件”,还是獐子岛又一次“算准”了扇贝们的死亡时间?而对于此次獐子岛扇贝“第三季”剧情,市场已见怪不怪。“年底了,扇贝该跑了”、“这是第几次了?”等评论,看起来也是意兴阑珊。(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疑问后的思考

獐子岛曾经是养殖业中的“蓝筹股”,但自虾夷扇贝“跑路”之后,灾难大片持续上演,天灾还是人祸?同时彰显了养殖业的风险,为此古人才有:“家有万贯,喘气的不算”,当下生猪价格飞升到高位,固然近3年来地方政府肆意加码拆除猪舍,关停养猪企业是主因,但去年以来非洲猪瘟肆虐无疑是压垮生猪产能的最后一根稻草,成就了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一批养猪大牛股,但也造成了10月份CPI飙升到了3.8%高位,从而重挫了大盘,致使大盘进攻3000点大关屡战屡败。

獐子岛上演再次上演灾难大片第三季 扇贝集体莫名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