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了生態好了環境美了生活——永登龍泉寺鎮大澇池村“三變”改革掃描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曉霞

秋冬之交的永登龍泉寺鎮大澇池村,田地裡還有人在忙著收穫白菜等農作物。在這塊土地上勞作的人們,如今不再是單純的農民,他們有的同時還是肉驢養殖產業基地工人、股東。

“身份”的變化,源於一個帶頭人、一個特色產業,更源於蘭州市農業農村局深入推進的農村“三變”改革。順應這場改革,大澇池村廣袤的田野上,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致富能人”唐立棟

說起大澇池村的變化,不得不說一個人,那就是飼草種植及肉驢特色養殖產業帶頭人唐立棟,他是大澇池村支書兼永登子山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子山合作社)負責人。

如今年過五旬的唐立棟是村裡的“致富能人”。早年在西藏做餐飲,歷時10年光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筆財富積累。正是在做餐飲的過程中,唐立棟發現了種植蒜苗的商機。2011年,他毅然回到家鄉,利用大好良田種起了蒜苗,這一種就是50畝。

對大澇池村村民來說,當時這是難得一見的“創舉”。因為,在大澇池村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如此大規模種植蒜苗。

但由於蒜苗行情不穩,唐立棟第一年沒有賺到錢;第二年流轉土地30畝繼續種蒜苗,這一次,每畝收入達到了1萬元。在唐立棟的帶動下,大澇池村及周邊村民紛紛開始種蒜苗,都取得了好收成。

2013年,大澇池村的發展進入新的時期。唐立棟開始種植飼草。在政策引導下,他以每畝50元的價格流轉了600畝土地,種上了青貯玉米。

“當時流轉的土地大多數是荒地,種植飼草后土地被重新利用,生態也好轉了。飼草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5000畝的飼草種植規模,種類也從青貯玉米擴展到了燕麥、苜蓿,年產值達到1000萬元。”唐立棟說,流轉的土地涉及大澇池村周邊8個村1000多戶村民。量化土地、定額分紅,很多村民還在種植基地務工賺取收入。

大澇池村變了,環境更好、生活更美!這是特色種植帶來的變化。

村子裡養起了肉驢

變革,永不止步。

市農業農村局在總結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三變”改革全面推開。蘭州市農業、農村再次迎來了大好發展機遇,發展潛力再次釋放,發展動力更加強勁,大澇池村也不例外。

兼任村支書的唐立棟從來都不是個“閒得住”的人,特色種植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以種植促進養殖、帶動更多人致富的想法開始醞釀。

唐立棟堅信,幸福不會從天而降,說幹就得擼起袖子加油幹。在遠赴山東、遼寧等地廣泛考察的前提下,經多方論證,“肉驢”作為一個產業於2017年8月正式進入大澇池村。依託子山合作社,首期投資500餘萬元從遼寧引進500頭渤海驢,並建成了佔地60畝的肉驢養殖基地。

至此,一個生態循環經濟的完整產業鏈已經形成:飼草種植、青貯加工、肉驢養殖融合發展,種植飼草降低了肉驢的養殖成本,肉驢的糞便通過培肥土壤,提高了飼草的產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肉驢病患少,風險較低,而且好伺候,一天有6元的伙食費就能養活。但產生的經濟價值不小,一頭300斤的肉驢市價4500元左右,驢皮可以作為阿膠原料,一張能賣800元左右。”站在養殖場前,唐立棟侃侃而談他的“生意經”,“去年剛起步基本無收入,今年估計能出售約400頭肉驢,年產值約在320萬。未來,養殖基地還將擴大規模,達到3000頭左右。”

“現在的日子美著呢……”

“以前日子不好過,沒有固定收入,現在好了,除了流轉土地有收入,通過村裡的養殖基地託管代養肉驢每年分紅,去年分紅2100元。我還在養殖基地打工,日子真正有了奔頭。”大澇池村建檔立卡戶張學明說。

張學明所說的“託管代養”,實際說的是合作社“肉驢入股、集中養殖、規模經營、保本分息”的發展思路,通過“企業+貧困戶”的帶動模式,此舉打破了當地養殖“小、散、亂”的局面,貧困戶獲得的是穩穩的紅利。

市農業農村局推動實施的“三變+特色種養業”模式,在大澇池村得到了生動實踐,並被賦予新的內涵。唐立棟說,以蘭州市農業農村局“三變”改革為抓手,走“三變+特色種養業”之路,貧困戶將扶貧資金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採購,集中養殖,統一經營,肉驢育肥出欄後,參與利潤分紅,增加貧困戶收入。

“託管代養,直接帶動龍泉寺鎮423戶貧困戶增收。”唐立棟說,每年給代養戶每頭驢按400元固定分紅。代養過程中,養殖基地還以每噸600元的價格回收廢棄秸稈,對貧困戶來說,又是一筆收入。養殖基地還穩定解決貧困勞動力10人務工,人年均務工收入2萬元左右。

村民通過種植養殖基地,獲得紅利的方式除了土地流轉、土地入股、託管代養、固定務工,還有資金入股。

“10畝土地入股合作社發展種植,資金入股1萬元,在種植養殖基地務工月收入3000元,一年下來收入超過5萬元。”大澇池村村民唐順山掐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手裡的資源盤活了,我還成了股東,還能在家門口務工。相比以前,現在的日子美著呢……”唐順山笑呵呵地說。

實際上,在永登縣財政的支持下,村民入股1萬可以享受到按2萬元配股的紅利。“目前,在子山合作社,有30多戶村民通過“增資配股”的方式入了股,每年享受紅利。隨著規模的擴大,還會有村民自願入股,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唐立棟說。

如今,子山合作社及特色種植養殖產業正蓬勃發展,給大澇池村帶來了巨大變遷,這是蘭州市全面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取得實效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在市農業農村局的推動下,蘭州市各縣局立足自身實際,紛紛打出了特色產業牌,“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扶貧新模式在各地開花結果;通過“村企結對”、“三變+N”、土地入股等方式,走出了一條條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