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于三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

宇泽历史


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福临病逝,正月十九,顺治帝第三子玄烨于太和殿登基称帝,时年6岁(虚岁8岁),并改明年为康熙元年,是为康熙帝。

康熙一生南征北战,勤政爱民,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开创了康熙盛世,被称为“千古一帝”。

那么康熙非嫡非长,为何顺治要传位于他呢?

其原因有三。

第一,康熙自幼聪颖,喜好读书

《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小时候“早夜通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夏天还是冬天,小康熙都会看书,还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而那时候服侍他的人觉得他年龄太小,担心他这样读书会累坏身体,因而不止一次地把他的书藏起来,希望他可以休息下,不用那么刻苦。

可是,每次康熙一旦发现书本不见了,就会立刻找侍从要回,然后继续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可见,康熙刻苦读书,并且嗜读成性。

这在顺治帝和众大臣看来是极为难得的。所以,年幼的康熙便在众多的皇子中脱颖而出。而这也是他能继承皇位的一个原因。

第二,孝庄太后很喜欢和疼爱康熙,意扶他为帝。

顺治帝和孝庄虽然是亲母子,可却因为顺治在后宫妃子的选择上,而闹了不少矛盾。

尤其是顺治帝宠爱董鄂妃,让母子二人的关系更为紧张。

然而,顺治帝却生了个好儿子,那就是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康熙的性格和特点都跟孝庄很像,再加上其又嗜好读书,所以孝庄很喜欢和疼爱康熙,祖孙二人的关系也很好。

后来,孝庄病重的时候,康熙一直亲侍汤药,还祈愿“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意思就是说愿意减少自己的阳寿,用自己的阳寿换取祖母多几年的寿命。

从中可见,祖孙二人感情不一般,所以孝庄自然是极力地要扶持这个最疼爱的孙子继承大统了,而凭孝庄的才智和她在文武百官中的影响,她对康熙的支持,可以说是为康熙赢得了一个继任的筹码。

这也是顺治能传位于康熙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就是康熙染上天花还未死。

天花是一种传染病,尤其在古代,更为人们所恐惧。而当年的顺治帝便是死于天花的,一代帝王都死于天花,可见,天花的杀伤力有多大。

而康熙出生之后不久,正赶上天花大流行时期。顺治帝为了防止他染天花,将他送到宫外,然而不幸的是只有两岁的康熙还是没有躲过天花的侵害,终究还是感染了天花。但是康熙没死,成功地战胜了这种传染病,也获得了天花的终身免疫力。

而这也成为了他登上帝位的又一个原因。

虽然孝庄主张立康熙,但是顺治帝则更喜欢福全,就在这犹豫不决的时候,顺治帝询问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而汤若望的意思是支持立康熙为太子,因为在当时天花流行的情况下,康熙是皇子中唯一一个出过天花,获得终身免疫力的。

立康熙为太子,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顺治帝觉得有理,又加上各方面的原因,所以下定决心传位于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圣祖皇帝康熙。

以上,就是顺治传位三子玄烨的原因。


白话历史君


小编问“清顺治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于三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将当时玄烨(康熙帝)的继位背景说清楚,否则,读者朋友就会困惑不解,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顺治帝有两位皇后,第一个皇后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当时由多尔衮做主,订娶。福临与这个皇后不和,经常发生口角,册封皇后两年多一点就被福临废为侧宫为静妃,因不受顺治帝宠幸,无子女。第二位皇后是前一个皇后的侄女,也就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孙女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贝勒淖尔济的女儿。虽然这个皇后比较贤德,但是福临(顺治)对这位新皇后仍不满意。然而,这位皇后尽管得不到顺治帝的宠爱,却得到孝庄皇太后的信任,成功的保住了皇后地位。因为她也没有儿子,所以,顺治帝并无嫡子。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帝最为宠爱的董鄂妃(谥号孝献端敬皇后)病逝于承乾宫,福临陷入了痛苦之中,萌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

在立储君的问题上,顺治帝病中曾考虑在自己的兄弟中选择一个立为储君,而孝庄太后坚决主张在顺治帝的儿子中选择一个做为储君,得到了顺治的认可。顺治帝共有八子,长子和四子早年夭折(其中,四子是顺治帝最宠爱董鄂妃所生)。五至八子在顺治帝去世时年龄还太小,最大的尚不足五岁。适合继承皇位的只有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烨,他们当时也只有八岁。由于顺治帝福临自己是六岁继位,深知年幼的皇帝会受到权臣的欺压(多尔衮摄政专权)。甚至皇位不保,所以,首先将五至八子继承皇位可能性排除在外。因此,只能在福全和玄烨之间二选其一。

下面,我们将福全与玄烨做个对比:

第一、爱新觉罗·福全(1654—1703年),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初杰出的军事统帅,顺治帝次子,康熙帝异母兄,母亲为宁悫妃董鄂氏(长史喀济咳女。初为世祖庶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封为皇考宁悫妃为皇考宁谧妃。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六月二十一日薨)。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佟佳氏(当时没有封号)。他们两个人的母亲都是侧妃。按说福全的母亲董鄂氏地位要高于玄烨的母亲佟佳氏很多,而且,董鄂氏还比较受顺治帝的宠爱。但是,玄烨出生后,就得到了顺治帝的欢心,也得到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喜爱(视如己出)。并且幼时由孝庄皇太后亲自抚养,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曾这样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可见玄烨与祖母孝庄太后的感情至深。这一点是福全无法比拟的。


第二、福全的母亲尽管是得到皇帝比较宠幸的宁悫妃董鄂氏(非那个皇贵妃、死后谥号为孝献端敬皇后的董鄂妃)。怎么能与的皇太后、皇后和佟佳妃相比呢?特别是孝庄皇太后权利、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当时清朝廷内外无人能比的。有了孝庄皇太后的支持。这一点就算是“子因母贵”的福全也是无法与玄烨竞争的。

第三、玄烨、福全六岁的时候,他们俩偕同众兄弟向父皇问安。世祖福临问皇子们最想做什么。其他皇子最大的才三岁,不能回答什么。皇二子福全说:“愿为贤王足矣”。玄烨却道:“效法父皇,黾勉尽力”。于是福临十分看重玄烨,在顺治心目中,福全自然又差了一步。

最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临终时接受洋大臣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正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所以,这个正式的皇位继承人自然非玄烨莫属了。补充一点,福全的母亲董鄂氏不是那个死后谥号为孝献端敬皇后的董鄂妃,请读者不要混为一人,回答完毕,谢谢!


聊以自娱2


顺治传位于玄烨,实际是顺治帝和孝庄太后协商的结果。

顺治去世那年,福全九岁,玄烨八岁,年龄上没有明显差别。但福全排行老二,玄烨排行老三。以汉文化“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顺治深受汉文化影响,他考虑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想让福全继承皇位。



但是,顺治六岁登基,叔父多尔衮摄政,君臣关系扭曲,给顺治身心造成巨大伤害,他担心九岁的儿子福全登基,继承皇位,会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他一度想采取汉文化的另外一种传承制度,“兄终弟及”制,让自己的弟弟接班。但是孝庄只有顺治一个儿子,为了避免皇权旁落,顺治“兄终弟及”的想法,遭到孝庄太后的强烈反对。

孝庄想让玄烨继位。孝庄不接受汉文化,她不考虑“嫡长子继承制”,也不考虑“兄终弟及”,她考虑的是她的后代,她的直系,福全和玄烨才在考虑范围之内。而福全和玄烨比,玄烨更加优秀。所以她才推玄烨。福全和玄烨孝庄都带过,两个孩子学习都很刻苦,只是福全有眼疾,对学习有影响,未来发展会受限制,所以孝庄力挺玄烨。



顺治和孝庄想法明显发生背离,这种背离实际上是汉满两种文化的背离。这种背离使顺治陷入犹豫不决之中。

为此,顺治征询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说,天花流行,危害严重,选一个得过天花的人当皇帝,有利于王朝稳定。玄烨得过天花,对天花病毒有免疫力,不会再得天花,由他继位比较合适。顺治接受了汤若望的观点。



顺治之前,清朝选继承人主要采取“贵族公推制”,选皇位继承人主要考虑的是继承人的才能,所以孝庄才选玄烨。顺治身受汉文化影响,他选皇位继承人主要考虑的是保持国家稳定。考虑国家稳定,“兄终弟及”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好,所以顺治先排除了“兄终弟及”,得过天花的比没得过天花的好,又排除了福全。

这样顺治为了国家稳定锁定了玄烨,孝庄为国家发展锁定了玄烨。顺治孝庄选继承人标准不同,结果却一样。形成了统一意见,就这样玄烨就成了顺治的继承人。


豫有得


顺治帝其实最喜欢的皇子是二皇子福全,福全的母亲是顺治帝的宠妃董鄂妃。顺治帝的长子早逝,福全就成了嫡长子,而且他也是顺治帝最宠爱的皇子,那么为什么最终顺治还是立了玄烨为帝呢?

顺治帝英年早逝,他的早逝由于天花,而天花在当时基本就是无法治愈的疾病,而三子玄烨年少时候得过天花但是他最终活了下来,这是玄烨的优势,因为他不会再得天花对于皇权的稳定性具有保障,顺治帝在位时期对于洋教士汤若望十分看重,而顺治帝得天花也就汤若望知道,顺治帝曾经询问过汤若望立谁为帝,汤若望以天花如果流行开来的结果会非常严重,必须找一个得过天花的皇子为帝,所以顺治帝在听汤若望的建议后也开始向玄烨靠拢。

孝庄太后是非常喜欢玄烨的,因为年少时候玄烨的患病让孝庄极度宠爱这个皇孙,而玄烨也是众皇子中才华最出众的一个,所以孝庄太后执意要立玄烨为皇帝,而顺治在汤若望与孝庄两位支持玄烨的情况下最终也同意了立玄烨为帝,成就了康熙大帝伟大的一生。


Sylar弈


顺治皇帝福临自幼身体羸弱,6岁即位为帝,各种繁杂的礼仪一直折磨、牢笼着他,使他不得自由。14岁开始亲政,沉重的政务负担,并不是一个14岁的少年所能承担得了的,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曾一度逼得他产生遁入空门的念头。

顺治十七年(1660年)年底,福临染上天花。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天花被视为不治之症。福临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不得不考虑嗣位问题。当时福临年仅虚龄24岁,膝下无成年之子。幼子嗣位,易生动乱。是传子还是传兄弟?福临拿不定主意。其母孝庄皇太后力主将皇位传给嫡孙。福临同意母后立子为嗣的意见。

上图汤若望

福临较大的儿子是皇次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福临初意立福全,孝庄皇太后主张立玄烨。福临又征求德国来华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认为立玄烨为宜。汤若望的意见正与孝庄皇太后相一致。福临决定立玄烨为嗣。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八,福临崩于大内养心殿。遗诏第三子玄烨即位,并“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玄烨时年8岁,即位后改年号为康熙,以明年(1662)为康熙元年。

福全比玄烨大1岁,宁悫妃董鄂氏所生。康熙六年(1667)封和硕裕亲王。曾从玄烨征讨噶尔丹,康熙四十二年(1703)去世。其后代儿、孙辈袭封裕亲王,曾孙及以下降为郡王、贝勒、镇国公。


陵西散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四,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身染天花已经卧床不起。几个月以前,顺治帝最心爱的董鄂妃离他而去,顺治帝已经心灰意冷,打算抛却江山遁入空门。所以此次病重顺治并不畏惧死亡,死去对他来说反而是解脱,他最挂念的是大清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正月初七,顺治帝驾崩,传下遗诏:立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即皇帝位。

玄烨既不是嫡出,也不是年龄最大的皇子,为什么能继承皇位呢?这得益于一名外国人的举荐。

顺治帝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时,因为自己的孩子年幼,首先考虑让自己的堂兄弟继承皇位。这遭到了顺治帝母亲孝庄太后的反对,孝庄太后认为应该立皇子为继承人。顺治同意立皇子为嗣,本着立长原则,打算立皇二子福全为继承人。而孝庄太后更喜欢皇三子玄烨,希望玄烨继承皇位。

这时顺治想到了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汤若望。汤若望是德国人,是一名传教士,他从明代就来到中国,在朝中负责天文历法工作。清朝建立以后,受命继续修正历法。顺治帝亲政以后,被汤若望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所折服,许多国家大事都征求汤若望的意见,对其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顺治帝询问汤若望应该如何选择皇位继承人。汤若望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应该立皇三子玄烨为继承人。然后汤若望说出一个让人难以反驳的理由:玄烨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的免疫力,而福全没有出过天花,难保以后不会患病。

顺治帝经过思考,同意了汤若望的意见,为了大清国的长治久安,选择皇三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


淡墨残烟


在做皇帝前,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能否坐上龙椅;等做了皇帝后,最关心的便是自己的位置将来传给谁。就顺治而言,他无疑是幸运的,少不更事时便被推上了皇位;然而,他又是颇为不幸的,正值大好年华,却患上天花,不得不草草选就接班人。

尽管后人称康熙为千古一帝,足见顺治当初没有选错继承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弥留之际的顺治,看到的只是几个懵懂的孩子,所谓的帝王之相与天子之气,不过是人后演绎出来的。

除了年龄太小的皇子(相对而言),当时,顺治能够选择的,也不过是福全、玄烨和岳乐。而最终玄烨脱颖而出,倒也并非就是他显得多么出众,一个令其决胜的因素就在于——这个皇子已然出痘,对天花有了抵抗力。

清朝时,天花还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仅就清朝皇帝而言,便有顺治、同治二帝死于此病。因此,清朝统治者极为重视防御天花。而适逢顺治患天花,已无痊愈希望,所以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势必将皇子是否出痘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以传教士汤若望的记载来看,当时顺治也曾征求过他的意见,而汤若望也指出玄烨已经出痘,具有优势。尽管我个人始终觉得这些传教士喜欢夸大其词,并故意凸显自己的作用,但顺治因玄烨出痘而选择其为继承人,大体还是可信的。

另外,在不少人心中,孝庄皇太后对玄烨这个嫡孙非常喜爱,也是决定玄烨获胜的重要因素。以《啸亭杂录》等书籍的记载来看,孝庄还曾亲自委派苏麻喇姑照料、启蒙玄烨。要知道,苏麻喇姑是孝庄陪嫁侍女,几乎历经了清初所有的重大事件。在玄烨童年时,孝庄命她前去照料,足见用意之深。

在此还需指出的一点是,尽管福全比玄烨年长,但清朝统治者并为全然接纳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事实上,终有清一朝,嫡长子继位者微乎其微。

更为重要的是,福全仅比巡夜年长一岁。从这一角度来看,九岁的孩子和八岁的孩子,无论是谁坐上皇位,都需要得力的辅政大臣。因此,福全的年龄优势在玄烨的出痘优势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了。

就这样,顺治十八年正月,经过数次修改而拟定的“遗诏”被最终确定下来。在最后一部分,顺治皇帝公布了自己的“后事”:

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也,年八岁,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天忠尽,保翊冲主,佐理政务,而告中外,咸使闻知。

按照这份遗诏来看,顺治对玄烨仅有“岐嶷颖慧”四字的评价。“岐嶷”(音:qí nì)实则与“颖慧”为近义词,亦是指玄烨幼年聪慧之意。说白了,除了聪明,顺治自己也想不出什么更值得夸赞皇太子的辞藻了。

弥留之际的顺治,除了给玄烨安排了四大辅臣外,再也没有什么能做的。就这样,这位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将清王朝的接力棒交到了康熙的手上。所以,尽管顺治遗诏称玄烨聪慧过人,但康熙之所以获得皇位,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自己此前已经出痘。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孝庄皇太后的鼎力支持。



史海烂柯人


选福全还是选玄烨基本上是随机选择的结果,扔硬币而已。

顺治6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共计18年,24岁死掉,是清前期唯一的短命皇帝。具体死因不详,有天花病死之说,有受伤不治死亡之说,民间传说还有没死出家了的说法,总之是匆匆忙忙不再是皇帝了。带来的问题就是对继承人没有充分的选择和考验、培养的时间,好在扔硬币赌赢了。

顺治共有8个儿子,当他死时,长子、四子两个已经夭折了,剩下的六个当中次子福全8岁,三子玄烨7岁,五六七八子分别4、2、1、1岁,只能在稍微大些的次子和三子之中进行选择,他俩只差半岁。


首先,这2个孩子的母亲在当时都是普通妃子,家世也差不多,无从影响这种决定。福全的母亲活了大概50多岁,而康熙的母亲在康熙刚刚继位、24岁就死了,死因不详。真正有影响力的是顺治的老娘——孝庄皇太后,某种程度上说,孝庄比顺治更有决定权,是不是因为康熙的生母更好被处理掉而选康熙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康熙在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中算是卓越人物,智商和治国能力肯定是在平均水平之上的。而福全一生虽无大错但也无大功,一般人儿吧。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应当能够表现出智商上的区别,顺治应该会认为康熙更聪明一些;

第三,福全活了50岁,正常死亡,在世的时候据说和康熙兄弟俩关系还不错,康熙也屡次任用福全,甚至允许福全带兵,曾为抚远大将军讨伐准噶尔。这说明当时三十七八的福全并未表现出对皇位的追求,而且是这方面从小到大一直没有野心,康熙才会放心的把军队交给福全掌握。而这种对权力的欲望是帝王选择继承人的指标之一,顺治会觉得福全这孩子没理想;

至于因为康熙得过天花的说法,应该不算是关键因素,毕竟清代前期帝王的后代因为天花死掉的并不算多,这个和饮食水平、卫生条件都有关系。孝庄是奶奶,一个东北满族老太太是否会因为一个孙子得过大病又活过来了而把家里最珍贵的东西给他,不好说啊。


《清史稿》中说顺治死前1年和两个大点儿的儿子谈话,福全说“要当个好王爷”,而玄烨说“要仿效父皇”,是不是康熙继位之后往脸上贴金就不知道了,这是康熙从小就有大志向的旁证。当初康熙他妈怀孕的时候据说衣服上发光,像龙的形状,孝庄说当年我怀顺治的时候也是这样,以后这孩子肯定有福。历史书看起来像是奇幻小说,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理工男读历史


历史上皇室后宫勾心斗角,只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张龙椅,但想坐上皇位除了个人能力外,还需要靠点运气。顺治祚皇帝在位不到18年便驾崩,他虽然生了8个皇子,但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只有5个孩子,因为长子、四子、六子都已夭折。

在这五位皇子中,年纪太小的就不在顺治考虑范围,在年龄上有资格继承这个位置的只有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烨,以及安亲王岳乐(也有人说是康亲王杰书)。

据以上分析,现在能有资格坐上皇位的有:玄烨、福全、岳乐或杰书。这四位兄弟的才能其实都不相上下,那为何顺治选了玄烨而不选福全或岳乐呢?

我个人分析后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 胸怀大志、勤奋好学

(康熙剧照)

玄烨一直以来的表现就很得孝庄太后的喜欢,他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很符合作为帝王的人选,并且玄烨平常也很勤奋好学,对于国家大事也有自己比较独到的看法。而反观福全,这在历史上是一个谜团,因为他在一次顺治举行的皇子考试中向顺治表明他对皇位没有兴趣,想做一个安乐的贤王。

  •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康熙幼年剧照)

清朝初期,天花病是当时最危险的流行病,那时候并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9成。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黎明百姓,在这个病面前都是平等。玄烨小时候就得过天花,留下满脸麻子的后遗症,因此后世有人称他“康麻子”。这是不幸、也是万幸的,玄烨得了天花后竟然痊愈,除了有后遗症外,从此对天花免疫。考虑到天花病毒会致死,导致皇位更替,朝野动荡,而玄烨已经对天花免疫,因此玄烨成了最好的选择。

  • 皇家子嗣,血统纯正(康熙童年剧照)

上面说到,顺治的几个皇子除了夭折的、年龄不够的、无心争夺皇位的,只剩下了玄烨、岳乐和杰书。虽然岳乐和杰书都是太祖自后,但岳乐是阿巴泰儿子、顺治的堂哥;杰书是代善第八子祜塞的儿子,他是顺子的侄子、康熙的堂哥。这两人都不是太宗文皇帝的直系后代,皇家血脉肯定是要一条线下来的纯正,因此顺治也接受了汤若望的意见,选择玄烨继承的皇位,以避免皇权旁落。

(康熙复原图)

综上分析,顺治选择玄烨继位总结为:孝庄太后的喜欢、汤若望的支持、对天花病毒免疫、勤奋好学等。而事实也证明,玄烨当上皇帝后,果然不负顺治和孝庄太后的期望,把国家治理的紧紧有条,开创了“康熙盛世”。


大国布衣


顺治帝叫福临,六岁的时候继位为帝,是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帝十七年八月,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病逝,顺治帝伤心欲绝,十月份的时候顺治帝决定出家,由僧人茆溪森为他剃度。

孝庄太后赶紧将茆溪森的师父玉林通琇禅师叫到京城,他听说他的弟子为顺治帝剃度了,十分生气,想要烧死他的弟子,并且劝说顺治帝不要出家,福临听了玉林通琇禅师的劝,就打消了出家的弟子,茆溪森也免于一死,但是只能离开了京城。

顺治帝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帝让吴良辅替他出家为僧,当天他去观礼,一回来就得了天花,病得很重,初七就病逝,孝庄太后就依照顺治帝的遗诏,让顺治帝的皇三子玄烨继位,也就是康熙帝,然后让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做为顾命大臣。

民间传说,顺治帝并不是死于天花,而是出家了,不过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没有一点历史依据,在小说、电视剧这样说可以,但是用来说历史的话,那就完全不可信的,顺治帝正是死于天花的。

而康熙帝在小的时候就得过天花没有死,而顺治帝正是死于天花,他们知道天花的可怕之处,康熙得过天花没有死,那么就不会再因为天花的事情而病死,这个就是康熙帝能继位的重要原因。

康熙从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聪明又勤奋,是兄弟几个读书读得最好的,顺治帝有问过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康熙说他想做和父亲一样的好皇帝,而福全说只想要做一个贤王,可见康熙比福全的志向更为高远。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孝庄太后的因素,根据清史记载,康熙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向孝庄太后问安的时候,孝庄太后看到孝康章皇后身上有龙缠绕,就知道孝康章皇后怀孕了,说她怀顺治帝的时候,也有这个情况。

康熙从小就特别受到孝庄太后的照顾,而康熙从小就聪明伶俐,孝庄太后也自然疼爱这个孙子,顺治帝在立储君的时候自然要考虑一下孝庄太后的意见,另外大清立贤不立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否则还是得福全继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