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英才】王建華:科技創新引領企業轉型

王建華,男,55歲,中共黨員,現任山西省靜樂新能源熱電有限公司副書記、副經理。1984年9月參加工作至今,他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一絲不苟,把青春、智慧和汗水無私地奉獻給了靜樂縣的發電和供暖事業。

愛崗敬業,真誠奉獻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跡書寫著自己的歷史。王建華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也沒有世人皆知的榮譽,但是卻為自己的事業付出了滿腔的熱忱,以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盡力刻畫著一個省級勞模的標杆尺度;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努力詮釋著一名電力工作者的職業情操;以清正廉潔的黨性原則,傾力塑造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他長期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管理工作。“工作認真負責,技術精益求精”是廠裡同事對他的一致評價。他面對重擔勇敢挑起,面對機遇勇於挑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人生格言。

2007年7月,他被中共靜樂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5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勞動模範”光榮稱號,2010年7月被中共忻州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2018年入

選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骨幹人才。這些榮譽背後是黨和組織對他工作的認可,更是對他深深的期望。

專研業務,孜孜不倦

為適應改革發展需求,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王建華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多次參加了國家、省、市業務培訓學習。工作之餘自學了熱能動力、汽輪機基礎、電機與拖動等理論知識,並把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當中,成為靜樂電廠的技術骨幹。多年來,他憑藉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和長期積累的工作經驗,借“科技興廠”的東風,為電廠的技改工作付出了心血,也取得了成績。

1996年擔任靜樂縣發電廠生技科科長期間,針對電廠兩臺15T/h鏈條鍋爐燃燒不良煤耗高、出力不足等問題,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進行合理技術改造。通過努力,鍋爐出力由原來15T/h增加至20T/h,供電煤耗下降50g/KWh,年增加發電量400萬KWh。

1997年,靜樂電廠4號鍋爐投產後頻繁發生爆管事故,他帶領電廠技術人員親臨現場,攻艱克難,查找事故原因。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查明爆管原因為鍋爐汽包內排汙裝置設計佈置不合理。於是,他同技術人員一起對排汙裝置進行了技術改造,將排汙管上孔徑6m的排汙孔改造為長100mm、孔徑25mm的排汙小管,保證了鍋爐正常排汙,一次性解決了爆管問題。

上述兩項鍋爐技術改造項目在1998年山西省電力工業局小火電管理及技術改造經驗交流會上被推廣,《關於AZD20-25/400型鍋爐改造及其效益》、《技改克難症》兩篇論文在中國電機學會小火電分會1998年第一期(總第二十三期)小火電通迅專刊中發表。

從2000年至2004年,他作為電廠項目技術負責人,成功地將電廠四臺燃煤鍋爐改造為燃燒煤矸石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改造後,每年節約原煤10萬噸,利用廢棄煤矸石20萬噸。

2006年,他帶領電廠鍋爐技術人員經過摸索試驗,發明了利用鍋爐紅渣底料點火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小型流化床鍋爐床上木炭點火方式。這項發明每年節約點火用木炭費用20多萬元,而且將點火成功率由80%提高到98%以上,這一經驗現已被許多小火電廠採用。

轉型跨越,夙興夜寐

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在新的形勢下不斷開拓創新,實現轉型發展。

2007年,在電廠由於機組容量小面臨關停淘汰危難之際,王建華與電廠領導人審時度勢,抓住汾河上游“藍天碧水”工程和靜樂縣“十一五”城建發展規劃的契機,以“保護、改善、美化”城市環境為出發點,堅持走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發展路子,成功實施了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作為這個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他親自制定方案、設計圖紙,帶領技術人員沒日沒夜的連軸轉,終於按時完成了供熱工程,順利實現了城市供暖,也創下了從開工建設到投產運行一百天的行業建設奇蹟。這不但為靜樂縣“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任務目標的實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2013年,靜樂電廠籌劃河西熱源廠供熱工程。他作為這一項目的負責人,深深感覺到肩上責任的重大。從項目的前期實施論證、技術評價到項目開始實施,他勇挑重擔,在資金緊張、時間緊迫的嚴峻形勢下,用短短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2臺29MW供熱鍋爐及其配套附屬設備的改造工作。11月1日,工程如期完工,一次點火成功,新增加供熱面積70萬平方米,工程質量全部達到設計規劃要求,圓滿完成了鍋爐技術改造任務,節約建設資金500餘萬元,為企業轉型跨越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時代,新起點,王建華將未雨綢繆,不斷開拓創新,繼續為靜樂電廠的轉型發展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勞動模範的使命和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