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11......居然花了2000亿

以前,我们提到双11,首先想到的是“光棍节”,如今提到双11,大多数人只记得是一场全民的购物狂欢。

凑津贴、凑满减、用红包,今年你花了多长时间去研究这些规则,各种优惠券都用上了吗?购物车都清空了吗?盖的楼也有几千层了吧......

96秒花光100亿

一边吐槽一边剁手

早在10月21日,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便拉开了帷幕,与去年组战队、PK人气赢能量相比,今年各种营销玩法更让人目不暇接,例如全民开喵铺、盖楼大挑战、拉人赢红包、赢心愿大奖等。

而在这样的玩法下,自然也会欠下不少人情。除了身边的亲戚朋友,许多人甚至拉下脸面向八百年没联系的微信好友发去请求:

“麻烦帮我盖个楼吧”

“请帮我点一下”

“互点互点”

这种现象引起了网友们的调侃:双11想“盖楼”的,别再想那些“楼盘”了,毕竟大家都是有几百万贷款的人......

的确,盖楼使人乏味,满减使人头大,津贴使人迷茫。可在这样的预热活动下,2019年天猫双11再次刷新了纪录:

1分36秒破100亿

比去年快了29秒

//

12分49秒破500亿

比去年快了13分11秒

//

1小时3分59秒破1000亿

比去年快了43分27秒

//

而截至14点21分

成交额超过2000亿元

即将超过去年双11全天的2135亿

看了这些数据,不禁感叹,原来大家都这么有钱啊......

这个双11......居然花了2000亿

正所谓“剁手一时爽,回血累断肠”,等大家看着满地的快递时,或许才会有一场发自灵魂深处的拷问:我的钱呢?

这个双11......居然花了2000亿

生活中的谜团

算得越精,亏得越大

十多年前“60小时不打烊”、“48小时不闭店”的火爆促销场景,变成了如今“11月11日0:00开抢!”、“前500名送好礼!实际支付前100名再送豪礼!”的方式。

从实体到网络,变的是购物地点,变的是支付方式……不变的却是那颗“买买买”的心。

明明只想买一件衣服,结果发现满400减50,然后又赶紧凑了几样东西;明明家里还有2箱纸巾,是去年双11买的,不行,实在太便宜了,今年又赶紧囤了5箱!

在折扣面前,大家冲动的消费欲望史无前例的高。我身边的一位朋友,买起东西来毫无节制,双11基本得用掉她两个月的工资,可她的房间里明明到处都是这几年“狂欢”积攒下的库存:

面膜还有一半没开封

洗发水还有三瓶没用完

一百斤洗衣粉纹丝未动

用199减100券抢来的那几箱猫罐头过了期

……

虽然大家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剁手,不要囤货”,但最后,理性的那根弦依旧会在某个时间节点,或在阿里、苏宁,或在京东、拼多多的页面前突然崩坏。

更讽刺的是,你以为自己精打细算获得了各种购物津贴和优惠券,到头来真正使用上的东西却没有几样。

但是,只要不买,就能立省100%。

就像考试前突击复习

生怕遗漏,又害怕太多

这个双11......居然花了2000亿

于是,你会发现,在购物时越来越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主动地开始迷上某种商品。

就拿喝奶茶这件事来说,以前喝三块钱的香飘飘没什么大碍,但近两年却不一样了,一部人在奶茶上的花费直线飙升。

网红奶茶层出不穷,每家店都有不同的魅力,每出一种新品就想买来尝尝。你也没想到在告别了“捧在手心里的感觉”、“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的广告洗脑后,最终却敌不过社交网络上“肥宅快乐水”和“网红商品打卡”的营销。

很多人说,奶茶赋予了自己“快乐”。可是仔细回忆,没有它之前,你其实也挺快乐。这也正说明,你以为必须得参加双11这场狂欢才快乐,但其实没有它之前,你也挺快乐的呀。

双11,就像一场游戏,到最后你我都不是赢家。你以为这是最可怕的,然而,比这更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了这种“消费主义”的风潮,却没看到有很多人迈开了资金增值的脚步,获得了双倍快乐。

定金一时爽,尾款火葬场。不知这个双11,你又花了多少大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