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中國供熱展(北京順義新國展)

又是一年供暖時。如今,建國初期的規劃已經讓一部分人先“暖”了起來,對於尚未擁抱暖氣的城市,南北方的各地政府都在積極的解決老百姓冬季取暖的問題:在未來的五至十年內,絕大部分北方城市會實現集中供暖,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南方人冬天取暖不再靠“抖”。

“秦嶺-淮河”線作為中國的南北地理分界線,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也被定義為集體供暖的分界線。隨著近年來南方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地圖君希望能夠搞清現階段我國真正的“南北供暖分界線”是否有改變。於是通過採訪、搜索、問詢等各種(非)常規調查之後,畫出了一張“中國南北方集體供暖形勢圖”。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圖中顯示,“秦淮“線與供暖線有很大的出入。除了幾個意想不到的南方城市有供暖外,在我國中部還有一塊以“秦淮”線為中心的供暖混戰區,大致的範圍在北緯31°到35°之間。

在這個區域內,供暖和不供暖的城市犬牙交錯,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也都在為自己冬天的“脫衣自由”奮力呼喊。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ps:供暖數據繁雜,若與實際情況有出入,請留言區指正

在戰況最激烈的陝西、河南、安徽和江蘇四省中,只有陝西省是最嚴格按照“秦嶺-淮河”線標準劃分的省份。在其南部的三個城市,漢中、安康和商洛都位於秦嶺山脈中,高大的山脈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寒流,使得溫度相對較高。

商洛由於緯度更靠北,一月的最低平均溫度亦達到了零下四度,由於背靠秦嶺,它還是失去了集體供暖的機會。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混戰區各城市地形示意

河南周口的供暖境況也略顯尷尬,幾個鄰居城市都或多或少都有暖氣的存在,即使是緯度更靠南的南陽和駐馬店;信陽按照“秦淮”線沒有集中供暖,暖氣為相隔數十公里的駐馬店和信陽間狠狠地刨了一道鴻溝。

安徽的表現有些不盡人意,除了省會合肥,其他淮河以北的城市冬季全線不供暖,並且它們的暖氣工程依舊在“什麼時候能完工”的呼聲中徘徊發展。

徐州,是江蘇(甚至是包郵區)唯一供暖城市,被絕大城市爭相羨慕。同為蘇北的其他城市,皆位於淮北平原南端,東側緊貼黃海。可海水調節作用在此處並不明顯,海洋氣流夾帶大量水汽,增大了城市裡的空氣相對溼度與熱導率,導致氣溫變低。緯度更高的海岸城市連雲港

更是難上加難,市民大概只能躲在空調屋十斤棉被裡,流下冰冷的淚水。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如果不是“秦嶺-淮河”線,到底什麼才能決定城市供暖?

在我國,集中供暖首要考慮的因素是溫度。現行的供熱標準是:最低氣溫小於等於5℃超過90天的地區進行集中供暖。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供暖混戰區重點城市冬季的平均氣溫

在持續三個月的平均氣溫數據中,這些城市看起來都符合集中供暖的資格,但氣溫最低的商洛和連雲港都沒有供暖。顯然,溫度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

經濟與能源對能否供暖來說,也許更為重要。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混戰區各城市GDP總量示意(2018)

湖北十堰能夠在集中供暖中擁有姓名,大多要感謝“二汽”(中國第二汽車廠,即東風汽車集團)。“二汽”廠區分佈在十堰市的不同位置。自上世紀80年代起,工廠利用製造產生的蒸汽餘熱與已有的城市供熱管線,配合著市政工程將暖氣送到了市民家中。

武漢與合肥作為兩個“秦淮”線以南的省會城市,運用經濟優勢在一些小區進行市政供暖。即便近些年由於能源價格上漲造成供熱企業的成本壓力,但有暖氣的市民在冬天都站在了舒適鏈的頂端。

目前,我國城市集中供熱的熱源形成了以鍋爐房、熱電廠為主,其它熱源方式為補充的格局。鍋爐房、熱電廠主要的原料為煤炭。我國很大一部分的煤炭都用在了發電和鍋爐房上。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我國熱源格局分佈及煤炭消費去向(2017)

因此,城市擁有煤炭資源能夠為集中供暖建設提供更多的便利。河南的平頂山、駐馬店與商丘、江蘇的徐州,大多都是因為煤炭資源能夠自給自足,從而提供熱能,收穫冬天的暖氣。

綜上,混戰區實現供暖的城市,多為經濟較為發達或者資源豐富的城市,集體供暖也成為了當代城市發展的一個硬實力的表現。在脫離混戰區的三個南方城市中,暖氣的存在不但體現出經濟與資源的優勢,還有當地政府對市民的切關懷。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湖南長沙採用湘江水所儲藏的熱能為建築物供暖。截至2018年,這種新型的供暖方式已經覆蓋約300萬平方米的建築物。除了造福長沙人民之外,也為水資源豐富的其他南方城市提供了技術範本。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貴州六盤水坐落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雲貴高原,地處孟加拉灣水汽環流、西伯利亞冷氣環流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環流交匯區,雨水充沛,紫外線輻射被厚達一千米的大氣雲層減弱,被稱為“中國涼都”。

雖然六盤水擁有爽爽的夏季,但是在冬季,市民就像被泡在“六盤冰”裡。為了保證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當地政府在2012年就把供暖提上了日程,加上華南地區最大煤田對城市的加持,使得這一計劃能夠更快地在六盤水落地。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昆明在2018年冬季也開始實行由用戶自行選擇的供暖方式。作為缺少熱源的西南城市,昆明市採用了天然氣供暖,更為節能環保,並且用於採暖的氣價低於生活用氣,加入集體供暖成為了很多昆明市民的新選擇。

後記:

又是一年供暖時。如今,建國初期的規劃已經讓一部分人先“暖”了起來,對於尚未擁抱暖氣的城市,南北方的各地政府都在積極的解決老百姓冬季取暖的問題:在未來的五至十年內,絕大部分北方城市會實現集中供暖,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南方人冬天取暖不再靠“抖”。那麼最該儘快實現供暖的城市到底是哪座,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中評選。

1.《我國城市集中供熱系統模式研究》,王洋洋,2019;

2.《2019-2025年中國集中供熱行業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報告》;

3.《東西湖區何時實現集中供暖》,武漢晚報,2019;

4.《北方城鎮集中供熱能耗宏觀數據統計現狀及改進分析方法研究》,區域供熱,2019(3);

5.《溼冷為何比干冷更冷》,泰州晚報,2012

6.全國供暖與能源生產情況,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was5/web/search?channelid=288041&andsen=%E4%BE%9B%E6%9A%96

7.2018中國供暖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搜狐,2018:http://www.sohu.com/a/282488834_99962115

8.各城市一月平均溫度,天氣網:http://www.tianqi.com/

https://baike.baidu.com/

製作人員:虎子、劉昊冰、李孟璇、胡望峰、蘇倩文、程遠

中國的供暖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展會預告】

名稱:

中國供熱展

時間:2020年5月11日~13日

展品類別:

涉鍋爐、壁掛爐產品及系統;

涉採暖散熱器產品及系統;

涉地暖產品及系統;

涉清潔供暖產品及系統(電採暖產品、空氣源熱泵、生物質產品、太陽能產品等);

涉泵閥管材管件;

涉智慧供熱產品及系統;

涉空氣淨化處理產品及系統:

涉水淨化處理產品及系統。

地點

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北京市順義區天竺裕翔路88號,新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