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大劇院-話劇《樣式雷》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樣式雷”,是在《盜墓筆記》一書中,“老九門”之首的張大佛爺託“樣式雷”為家族打造“張家古樓”。

看過這部小說的人應該都對那座陰森詭異、機關重重的張家古樓印象深刻。但可能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樣式雷不僅真有其人,而且比小說中描述的更為傳奇。

在全世界,找不到這樣一個家族,前後延續200多年,一直從事最高級建築的設計,遺留下來的作品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等。在世界各國古代建築師中,恐怕找不到一個“樣式雷”這樣的建築世家,竟然能有這樣重大的影響。

——天津大學建築系教授王其亨

這個創造中國五分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中國國家大劇院編成話劇的“樣式雷”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清代皇家的建築機構叫“樣式房”,雷氏家族有8代人在樣式房任職,其中6代人是樣式房掌案,被譽稱“樣式雷”。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在十七世紀末年,一個南方匠人雷發達來北京參加營造宮殿的工作。因為技術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從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築如宮殿、皇陵、圓明園、頤和園等都是雷氏負責的。這個世襲的建築師家族被稱為“樣式雷”。

——建築歷史學家梁思成

“樣式雷”的先祖在明朝就開始從事木工行當,不管造房(大木工)還是做傢俱(小木工),均以工藝精湛而見長。

到了清初,雷家的木工手藝傳承至雷發達,從此拉開了一個傳奇木匠世家輝煌的序幕!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大劇院-話劇《樣式雷》

第一代雷發達:北漂修故宮

康熙稱帝后,為重修太和殿,從全國招募能工巧匠,雷發達在南方聞訊趕來,成為了“北漂”一族。因為技術高超,他不僅很快就脫穎而出,還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參與重建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雷發達,字明所,永修(建昌)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卒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歸葬金陵。

雷發達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中國古代建築群採用中線南北縱深發展,採取對稱佈置的方式等。他在進行清宮設計時,不墨守成規,既在中線上的建築物保持嚴格對稱,又對主軸兩側軸線上的各建築物採用大致對稱,而顯靈活變動的新格局。這樣,不但突出了中心又體現了"居中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統一併有主次的整體。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他所創的這種建築模式,對日後數百年間的中國建築美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他晚年寫下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工程營造錄》也成為了我國古代建築設計的“指導典範”。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大劇院-話劇《樣式雷》

第二代雷金玉:名聲大振,設計圓明園

雷金玉是雷發達的兒子,也是讓樣式雷家族名聲大振的重要人物。據其碑文記載,雷金玉的崛起源於他力挽狂瀾解救了一場危機。

暢春園,清代修的第一個園林。因缺少大木頭,官員們便從明代殿陵中,拆取一根金絲楠木換作太和殿大梁用料。

按古代禮制,修建寶殿必須舉行上樑儀式。暢春園的上樑儀式由康熙皇帝主持,但不早不晚,偏偏在升梁的時候發生的意外,脊檁怎麼也合不上榫。眼看著典禮就要流產,有一位頭腦靈活的官員找來雷金玉;雷金玉懷揣斧子爬到頂上,啪啪幾斧,大梁轟隆而落。

康熙大喜,當場接見並授雷金玉為工部營造所長班,開始執掌樣式房。

雍正即位後,大規模修建圓明園。命雷金玉擔任圓明園的總設計師。自此,雷氏家族真正迎來了全面掌控皇家建築的樣式雷時代。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圓明園復原圖(局部)

第三代雷聲澂:我有3個好兒子

1729年,雷金玉病逝,幼子雷聲澂僅出生三個月,無人可接班雷金玉,不得不舉家南遷。慶幸的是,雷聲澂的母親張氏並沒有隨家南遷;她帶著三個月大的幼子與工部據理力爭,最終為幼子求得成年後重掌樣式房恩賜。

最後,雷聲澂雖然通過努力和父親留下的威望,得以重新執掌樣式房,但是在其成長中,既無父親指點,又無兄長幫助,技藝不甚精湛,無太大建樹。

他最大的成就可以說是生了三個有出息的兒子,讓樣式雷得以繼續恢弘壯大。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樣式雷圖樣

第四代雷家璽三兄弟:最強陣容

樣式雷傳至第四代,雷聲澂的三個兒子雷家璽、雷家瑋、雷家瑞三兄弟子承父業,合力挑起家族的大量。其中雷家璽尤為出色,他不僅設計了萬壽山、香山、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工程,還在乾隆80大壽時承辦了燈綵與焰火,並設計建造了圓明園中的同樂園大戲臺。

但在兒子雷景修還未學成之時,雷家璽猝然去世。因擔心雷景修尚未能承擔執掌樣式房的重任,他將掌案一職移交給同事郭九。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承德避暑山莊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樣式雷圖樣

第五代雷景修:瘋狂的圖樣收集者

父親過世後,雷景修苦心鑽研技藝逾二十年,到了道光二十九年時,終於憑藉著自己豐富的建築經驗和卓越的才識,爭回掌案一職。

然而當家族傳承至雷景修一輩時,大清朝已經進入內憂外患經濟衰敗的年代,無力大興土木,所以雖然身懷絕技,但雷景修在建築上難以有所作為,不過是主持了清西陵、慕東陵工程。

即便如此,雷景修仍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後世留下諸多無比珍貴的文獻資料。他有意識的保留和重修雷氏家族的建築畫樣,並對各種畫樣進行詳細的說明和歸檔,這些資料,足足用了三間房子才儲存完。

這些資料,成為後世研究中國建築最生動、最珍貴的歷史級資料。

1860年,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親眼看著祖輩耗盡心血的圓明園被一把火燒滅,這個匠人世家奮起反抗。雷景修女婿被亂刀刺死,女兒帶領全家老幼14口,自焚殉園。


如今,我們已不能目睹萬園之園的美妙,只能通過樣式雷所流傳下來的圖樣來還原它曾經的恢弘,同時也提醒著世人不忘歷史,不忘圓明園之殤。

△ 圓明園復原圖

第六代雷思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雷思起為雷景修三子,他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以及光緒四帝,主持修建了定陵、定東陵、惠陵和西苑(即今天的中南海),及許多貴族的府邸、園林和陵寢。

在咸豐帝的定陵完工後,雷思起開始為慈安和慈禧建造陵寢。因慈安和慈禧之間的暗流洶湧,雷思起可謂費盡心思,幾經波折才讓兩位太后滿意。

但在慈安去世後,慈禧開始獨攬大權,她下令將建好的陵墓內部全部重新修繕。為了讓慈禧滿意,雷思起數次更改設計,耗盡心血,最後勞累而死。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樣式雷圖樣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惠陵圖樣

第七代雷廷昌:晚清巨匠,榮耀的巔峰

雷思起長子雷廷昌從小跟隨父親學習,在父親故後,他繼續接過了樣式房掌班的重任。此時慈溪大權在握,也開始大興土木,雷廷昌得以主持重建了天壇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門以及一系列的皇家陵園工程。

主持並完成眾多傑出的建築作品的雷廷昌,也因此在官場步步高昇,直達二品,把雷氏家族的榮耀推向了巔峰。

1900年,八國聯軍再度入侵,皇家建築再度罹劫。事後,又是雷廷昌攜其子雷獻彩對此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重建。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天壇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樣式雷圖樣

第八代雷獻彩:大匠世家的尾聲

1907年,雷廷昌去世,其長子雷獻彩開始擔任樣式房掌班,成為第八代樣式雷傳人,主持圓明園修復、攝政王府等工程。

辛亥革命後,大清王朝退出歷史舞臺,樣式房差務也隨之消,在失業的憂愁和沒有子嗣的悲哀中,雷獻彩鬱鬱而終。

清王朝滅亡後,樣式雷遂變成了“無用遊民”,加之民族工業的高速發展以及西方建築文化的強烈衝擊,“樣式雷”家族所從事的宮殿園林陵寢設計徹底失去了市場。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樣式雷圖樣

斯人雖逝,匠心不止

天津大學建築系教授王其亨曾說:“如果沒有樣式雷圖檔,沒人知道中國人怎麼做設計,我們在全世界的建築設計領域裡沒有自己的話語權。它向世界揭示了中國建築設計的理念,體現了中國人的價值觀。

在樣式雷圖樣面世之前,由於缺少史料的證明,中國古建築一直被認為是靠工匠的經驗修建的,甚至不需要設計圖、施工圖。而“樣式雷圖檔”的存在,徹底否定了這種觀點。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室內外裝修圖樣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正陽門設計圖

中國古建築,靠的不僅是經驗,還有一套嚴謹科學的流程。作為總設計師的樣式雷,首先要進行設計,畫出精細的建築圖樣,涉略建築工程技術的各個方面:測繪圖、規劃圖、設計圖、施工圖、竣工圖,甚至風水地勢圖、山向點穴圖等,詳細記載了工程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結構的尺寸。

當圖樣獲得皇帝認可後,樣式雷便將圖上的建築景緻,用模型呈現出來。模型按1/100或1/200 比例,用草紙板、秫秸、木料等材料加工製作,因工藝中有一道熨燙工序,故名“燙樣”。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 燙樣

燙樣不僅作為效果展示,它還是施工的參考模型。所有燙樣均可層層拆卸,打開燙樣屋頂,便可看到內部樑架結構、彩畫式樣,大到臺基、柱枋,小到桌椅、屏風,形象逼真、精細無比。

燙樣上的黃色標籤俗稱“黃帖”, 註明了建築的名稱,尺寸以及工程做法。連如今的縮微模型製作大師見了都自嘆不如。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2007年,樣式雷建築圖檔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樣式雷圖紙開始呈現在世人面前,向我們訴說這個家族的傳奇故事。

在國家圖書館,除了樣式雷圖檔,還保存了“樣式雷”世家230餘封家書;傳遞技藝、溝通感情、教誨子孫,不斷引領這個家族,綿延百年。

雷思起有言有心無術,術自心神;有術無心,術自心滅。行術者當先存心為匠人者先當立匠心。



傳奇木匠:一家人建了半個北京城,包攬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

樣式雷的工匠精神在乎技藝,更在於內心,矢志不渝才得以薪火相傳。讓人不得不盛讚一句: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