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明太祖朱元璋曾到太学(国立大学)视察,厨师进献的茶很合朱元璋口味,于是,厨师被任命为官员。一个老太学生听说后,感慨万分,写诗道:“十年寒窗下,何如一盏茶。”朱元璋听说后,批了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命”这东西,人人都觉得有很多想说,但一张嘴,又觉惘然。

人生很多事情,没有道理可讲。

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这话,想信又不情愿信,不想信有时又不得不信。当然,作这样想的人,一看就属于不那么命好的,人家命好的人,见菩萨就拜,对“命”这一事,信得特别虔诚。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佛家人讲因果,认为命好是因为上辈子行了善事。现代无神论则把上辈子和下辈子都“取消”了,人从卵子来,要到土里去,人死如灯灭,既无前世,也无来生。这就让人很为难,更加想不通“命”这东西。

南朝时,佛教信徒萧子良,和无神论者范缜,有过一场关于“因果”的论争。许是争得有些相持不下,各自有了三分火气,萧子良说:既然你不相信因果报应之说,那这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你来说说,为什么世上人一出生,就有人富贵、有人贫贱?

范缜就地取材,指了指身边从树上落下的花瓣,跟萧子良说:你看,人之生,就好比这树上的花瓣,就算是长在同一根枝条上,长在同一朵花蒂上,当风起时,花瓣随风而落,却有的落在家里漂亮干净的席垫上,有的落在墙外污浊不堪的粪坑里。落在席垫上的,便是像您这样;落在粪坑里的,便是像我这样。从结果来看,虽然有富贵和贫贱的不同,但要说因果报应,在哪里?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萧子良无言。

花瓣而已,落在华丽锦绣的绸缎上,还是落在污浊不堪的粪坑里,是花的命,还是风的责任?到底是上辈子种下了什么样的因,这辈子才会收获如此差别的果?

这个故事,总吸引我生发很多想象,不断地去演绎、建构花瓣离枝飘落的过程,追问其中产生不同结果的种种内因外因。——有内因吗?花瓣在飘落的过程中,可曾有过选择?

萧子良,出生于世代贵族,满门权贵,长到十多岁时,祖父篡位做了皇帝,萧子良从高干子弟晋身为帝王子弟,受封竟陵王。而范缜,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无神论者,一出生,家境贫寒,父亲病故,与寡母相依为命,经过多年努力,终学有所成,做上了官。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这情形一如多年前网络上讨论过的:我奋斗了十八年,才有资格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勉强有资格坐在这儿,和你说道“命运因果”这东东。

但范缜的把萧子良给驳倒,我有时觉得,这还不如不驳倒呢!没有因果,也不是命,那么到底为什么,不同的人,一出生,命运便已有天壤之别?

我想先说一个主父偃的故事。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主父偃,西汉时山东临淄人。打小学过纵横之术(用嘴皮子给人陈述利害的一种本领),也学过儒家的经典,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知识分子。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响叮当。为了避免沾上他的穷酸气,文化界的人都不太爱搭理他。更要命的是,这个人人品还不太好,所以弄到后来,大家都排挤他。父母兄弟也因为他读书没读出名堂,跟他断绝了关系。

没吃没喝又没人缘的主父偃,在山东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只好背起行囊去河北谋生。但穷而又人品不好的人,无论到哪他也不受待见。在河北的日子,这位老兄,三天就有两天得喝西北风。最后,主父偃跑到首都长安碰运气。

到了首都,他运气还算不错,大将军卫青高看了他一眼,向汉武帝推荐。汉武帝对他的文章很满意,立即让主父偃做了自己的随身秘书(郎中,秦汉时的官名,其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而且一年之中连升了四级,最后成了高级秘书。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成了最高领导的红人后,主父偃非常嚣张,一口气收拾了几个以前没看上自己的河北老刘家的王爷。后来,不管是中央高官还是地方大员,都非常害怕主父偃在领导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于是纷纷向主父偃行贿。没过两三年,主父偃就成了亿万富翁。

这时有人就劝他说:“主父大人!收手吧!太过分了就怕没好事!”

主父偃沉默了一会,说:“我自打成人后,就一直在外面混,现在都四十多年了!这些年来,父母不认我,兄弟不搭理我,同行欺负我,可以说人间的炎凉辛酸我是尝遍了!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我现在已经六十多岁,离死已不远了,何不疯狂它一把呢!”

疯狂是要付出代价的,主父偃因为得罪人太多,终被杀。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这句名言,两千年后听来,依然感觉有一股狠劲扑面而来。“鼎”,简单说就是煮肉的大锅,也被视作权力的象征,“五鼎”是高级官员(诸侯、卿大夫)才可以使用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丈夫如果生不能荣华富贵,那就让我死个痛快吧!

人,每个人,都想荣华富贵、呼风唤雨。看惯了白眼的弱势群体,这个想法也许会来得更加强烈。长期低配的人生,狠起来,连自己都不肯放过。尝过侮辱、贫穷滋味的人,一旦有机会,会疯得更厉害。

但这个跟“命”有什么关系呢?

有,因为我还要说一位宰相夫人的故事。

如果给中国古代排一个十大贪官榜的话,唐代宗时期的宰相元载,必然臭榜题名。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元载出身贫穷,靠读书成绩好,步入官场。他有才华,又懂得揣度人心,仕进之途走得很顺,到唐代宗时,元载当上了宰相,独揽朝政。

有人想要做官或者是升迁,必须要通过他这一关。他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反之亦然。过关就必须要有“关税”,元载在这方面贪污的钱就数不胜数。

由于公务太多,元载贪污起来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成立了一个贪污委员会,他的老婆、子弟、亲戚,统统在他的许可下聚财敛货,卖官鬻爵。大唐官场上下,几乎都成了元载的人。

有了钱,富裕了,元载就积极改善居住条件。据后来不完全统计,元载所建的屋宅,占了长安城里的大宁、安仁两里,几乎是长安城的1/5。他还跑到东都洛阳建造私家园林,比皇家花园还要气派。

在饮食上,元载更是刷新了纪录。他每餐花费的金钱,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家半年的收入。后来在查抄他的家产时,金银财宝之外,居然还有搜出来的“八百石”胡椒(约合60吨)。当时胡椒需要从国外进口,运输困难,很多普通人家一个月只能用到几粒!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当然,和历史上大多数权臣一样,元载的结局也是:抄家,斩首,其家族成员则发配为奴。这就要说到元载的妻子了。

元载的妻子,叫王韫秀,大有来头。她父亲在北京、太原等重要军区做节度使(军区司令),颇有势力。王韫秀在众多年轻人中,挑上了元载,后来元载做了宰相,她就成了宰相夫人。元载被处死,王韫秀也被罚入宫中当奴婢。这会儿,王韫秀也说了一句大名言:“我前20年是军区司令的宝贝女,又16年做宰相夫人,这辈子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怎么可以为了活命,去做一名奴婢!”

于是被赐死。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正是宰相夫人“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这句话,吸引住了我,让我在历史长河中记住了王韫秀这个人,记住了她的话,并想象她说这句话时的倨傲表情。每当后世有什么打倒了大老虎的新闻,我就想起这段故事。楼起楼塌看热闹,热闹看看就好,一有人说什么“大快人心”之类,我就会抑制不住地觉得说这话的人得有多浅薄、多可怜。

“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和主父偃的名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对照着读,更容易读出一种苍凉感来。

一个是一贯高高在上的富贵女,一个是长期被侮辱被损害的野小子,虽然结局都不得善终,但你觉得,二选一,你愿意做王韫秀,还是愿意做主父偃?

或者范围放大一些,这两种选择你都不选,你更愿意做一个一生潦倒、混迹下层、寿终正寢的失败者甲失意者乙?

长期低配的人生,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部好的历史读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无所不包,这便是“万卷书”帝王将相、忠奸善恶、成败得失这已是“万里路”。

所以说读书必须史,给大家推荐一套东方出版社的《一口气读懂中国史》全套10册。

为什么推荐这套呢?

第一,它一共10册,涵括了从春秋到清末这差不多3000年的历史里,最重要的10多个朝代,最经典的300多个人物,最关键的600多个事件。它以王朝兴衰转折为纲、以关键事件为目,历史脉络清晰,历史整体感好。每个朝代大致分为几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事件是怎么推动着历史往某个方向发展的都有讲。可以说,一个中学生应该知道的朝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这本书里,都有了。读完它,基本就算骨灰级的历史爱好者,什么历史剧乱编还有朋友瞎说历史,你基本就有能判断出来。

第二,在故事之外,还以边栏的形式补充了大量历史常识、语文典故、名人趣事、社会风俗,以及历史事件点评,既丰富读者的知识面,又提高读者的眼界和阅历,真正实现“读史明世”“开卷有益”,让读者真正有收获。

第三,故事很短,几分钟就可以读完一篇,非常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公交地铁上、孩子写完作业后、睡觉前,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上几篇,一点也不占用正常学习和休息时间。阅读起来很过瘾,可以做为孩子学历史的拓展阅读,也可以做为历史爱好者的收藏之书。

最关键的是,价格也相当的合适,原价268现头条团购价138,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