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宣帝——陳頊

南朝陳宣帝——陳頊

南朝陳宣帝——陳頊

1、——陳頊曇頊字紹世,霸先之侄陳蒨弟。

陳宣帝陳頊(530年8月14日-582年2月17日),又名陳曇頊,字紹世,小字師利,陳武帝陳霸先之侄,始興昭烈王陳道譚次子,陳文帝陳蒨之弟。南北朝時期陳朝第四位皇帝,光大二年(568年)到太建十四年(582年)在位

南朝陳宣帝——陳頊

2、——興修水利開荒地,社會經濟得發展。

永定元年(557年),襲封始興郡王,陳蒨繼位後改封安成王。天康元年(566年),其兄陳文帝去世,陳文帝之子陳伯宗即位,陳頊成為輔佐大臣。光大二年(568年),陳頊廢陳伯宗,自立為帝,改年號為太建。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

南朝陳宣帝——陳頊

3、——陳頊去世五十三,廟號高宗葬顯寧。

太建五年(573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佔了呂梁(在今江蘇徐州附近)和壽陽,一度佔有淮、泗之地,但最後在太建九年(577年)被北周奪走。總的來說,陳頊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政治也較為清明。太建十四年(582年),陳宣帝陳頊去世,終年五十三歲,諡號孝宣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顯寧陵。

南朝陳宣帝——陳頊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容貌俊美高八尺,手垂過膝擅騎射。

陳頊出於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年)七月初六日。陳頊年少時寬厚大度,富於才略。成年後,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手垂過膝。有勇力,擅長騎射。陳武帝陳霸先在平侯景之亂時鎮守京口,梁元帝徵召陳武帝子侄入侍,陳頊受陳武帝之遣赴江陵,經多次升遷,任為直閣將軍、中書侍郎。

南朝陳宣帝——陳頊

2、——陳頊歸國授侍中,中衛將軍官佐史。

承聖三年(554年),江陵陷落,陳頊被遷到關右。永定元年(557年),遙授襲封為始興郡王,食邑二千戶。永定三年(559年),陳武帝陳霸先去世,陳頊之兄陳文帝陳蒨即位,改封陳頊為安成王。天嘉三年(562年),陳頊從北周歸國,被授為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並官任佐史。

南朝陳宣帝——陳頊

3、——陳頊因是文帝弟,權勢朝野之甚重。

不久又授使持節,都督揚、南徐、東揚、南豫、北江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進號驃騎將軍。天嘉四年(563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天嘉六年(565年),遷任司空。陳頊因為是陳文帝的兄弟,權勢在朝野之上甚重。直兵(王府屬官)鮑僧睿憑藉陳頊的勢力橫行不法,御史中丞徐陵上奏彈劾他,與南臺官屬一起講奏章送入陳文帝宮內。

南朝陳宣帝——陳頊

4、——文帝免掉頊侍中,朝廷之上為肅然。

陳文帝見徐陵上奏時冠冕嚴整、表情嚴肅,為之正坐。徐陵上奏彈劾時,陳頊正在殿上,仰頭觀看陳文帝,流汗失色,徐陵派遣殿中御史扶著陳頊下殿。陳文帝為此免掉陳頊侍中、中書監之職,朝廷之上為之肅然。天康元年(566年),陳頊再加封尚書令。

南朝陳宣帝——陳頊

權勢日增

1、——太子伯宗年柔弱,文帝怕他難守位。

天康元年(566年),陳文帝病重,尚書僕射到仲舉、五兵尚書孔奐與安成王陳頊、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知入宮侍奉醫藥。當時太子陳伯宗年幼柔弱,陳文帝懼怕他難以守住皇位,對陳頊說:"我想效仿當年吳太伯傳位於其弟。"陳頊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堅決推辭不受。

南朝陳宣帝——陳頊

2、——拜任陳頊為司徒,總領尚書督軍事。

孔奐對陳文帝說:"安成王是您的兄弟,必定會效仿周公輔政。他若有廢立之心,臣等雖然愚鈍,也不敢聽命啊。"同年五月,拜任陳頊為司徒,進號驃騎大將軍,總領尚書職,都督中外諸軍事,給予班劍三十人。

南朝陳宣帝——陳頊

3、——師知仲舉參朝政,陳頊左右入尚書。

陳頊的權勢在陳文帝死後一步步增大。當時劉師知為中書舍人,與陳頊、尚書僕射到仲舉同受陳文帝遺詔輔政。劉師知、到仲舉在宮內參決朝政,陳頊與左右三百人入居尚書省。劉師知感到陳頊的地位和權勢逐漸加大,心裡十分忌憚,與尚書左丞王暹等謀劃將陳頊調出京城。多位朝臣十分猶豫,都不敢首先提及此事。東宮通事舍人殷不佞矯詔調令陳頊去東府經理州務。

南朝陳宣帝——陳頊

4、——大陳立國很短暫,禍患到來內外危。

陳頊將要出京,中記室毛喜驅車進入王府見陳頊說:"大陳立國十分短暫,國內禍患一件件到來,內外危機嚴重。太后深入地思考過解決的辦法,才令您進入中樞共同處決政務。如今調您出去,一定不是太后的意思。願您為宗廟社稷考慮,不要聽從那些小人的話語。今天您一旦出京恐怕就要受制於人了,就像當年的曹爽,想做一個無權勢的富家翁,這可能嗎?

南朝陳宣帝——陳頊

擅權秉政

1、——新帝守喪政缺失,輔助皇帝安社稷。

陳頊派遣毛喜就劉師知密謀將他調出京師之事與領軍將軍吳明徹商議,吳明徹說:"眼下新帝守喪,政事處理大多缺失。殿下處理大事就像周公、召公一樣,應該留下輔助皇帝安定社稷,一定要安心地留在朝中。"於是陳頊假裝生病,召劉師知入王府,留下他說話,同時派毛喜先入宮面見太后。

南朝陳宣帝——陳頊

2、——新帝伯宗幼柔弱,政事才任二人斷

太后說:"如今新帝伯宗年幼柔弱,所以政事才委任劉師知等二人決斷。這不是我的本意。"於是毛喜又去見皇帝陳伯宗。陳伯宗說:"調安成王外任這件事完全是劉師知等人所為,朕不知道。"毛喜出宮之後去向陳頊報告此事。於是陳頊扣押了劉師知,自行入宮面見太后和皇帝,陳言劉師知的罪行,草擬誅殺劉師知的敕令請求皇帝答應,將劉師知交給廷尉。

南朝陳宣帝——陳頊

3、——文帝寵臣韓子高,建康將中兵馬多。

當夜,就在獄中將他賜死了,還將王暹誅殺。自此以後,國家大政全部都歸於陳頊了。 陳文帝的寵臣右衛將軍韓子高鎮領軍府,在建康諸將中帶領的兵馬最多,與到仲舉合謀圖取陳頊。還沒來得及行動,毛喜請求精選人馬分配給韓子高,並賜給他鐵、炭等物資,檢修兵器盔甲。

南朝陳宣帝——陳頊

4、——施以恩惠讓安心,緩緩削奪他權力。

陳頊不解,問道:"韓子高將要謀反,正想要收取他的兵權,你為何還要這樣做呢?"毛喜回答說:"先帝剛剛下葬,邊境的強敵也有很多,而韓子高是受命於先帝的,只能在表面上順從他。要施以恩惠引誘他,讓他安心,然後緩緩地削奪他的權力,只需要一個壯士就夠了。"陳頊深以為然。

南朝陳宣帝——陳頊

5、——仲舉子高入尚書,拘押一起送廷尉。

到仲舉被罷官歸鄉後,心中十分不安。韓子高也日益感到不安,請求出京去衡、廣諸鎮統兵。上虞令陸昉及韓子高的軍主告發他們謀反,陳頊在尚書省,召文武大臣在一起議立皇太子。第二天,到仲舉、韓子高入尚書省,一到尚書省就被拘押,一起押送給廷尉。皇帝下詔於獄中賜死。

南朝陳宣帝——陳頊

篡位自立

1、——加封太傅兼司徒,特別禮遇劍上殿。

光大二年(568年)正月,因為侄子陳伯宗年幼,陳頊進一步攫取朝政權力。加封太傅,兼司徒。 而且給予特別禮遇,可不解劍不脫履上殿,增加邑戶連同舊邑共三千戶。 七月,陳伯宗封皇弟伯智為永陽王,伯謀為桂陽王。

南朝陳宣帝——陳頊

2、——廢黜伯茂溫麻侯,路上攔截殺害他。

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陳頊以陳伯宗個性太軟弱,難以擔當大任為由發動政變,用太皇太后章要兒(陳頊叔陳武帝陳霸先的皇后)名義下詔廢黜陳伯宗,降封為臨海王,而後自立為帝,改年號為太建。 又下令,廢黜陳伯茂為溫麻侯,安置在別館,陳頊派人在路上攔截,在車內殺害了他。

南朝陳宣帝——陳頊

3、——陳蒨在位諸子幼,宗室只有頊一人。

武帝陳霸先的近親宗室據記載僅有第六子陳昌,兄陳道談與兩個侄子陳蒨、陳頊。武帝在位時,陳昌、陳頊被扣押在關中,在國內的皇位繼承人竟然只有陳蒨一人。文帝陳蒨在位時,諸子年幼,所能依靠的宗室也只有陳頊一人。

南朝陳宣帝——陳頊

4、——立妃敬言為皇后,世子叔寶皇太子。

宗室成員的稀少這一客觀條件無形中抬高了宗室成員的地位,陳蒨、陳頊兄弟二人能先後在不符合法理的情況下即位,都得益於這一客觀條件。 改尊太皇太后章要兒為皇太后,立妃柳敬言為皇后,世子陳叔寶為皇太子。封皇子陳叔陵為始興王,以尚書僕射沈欽為左僕射,度支尚書王勱為右僕射。封皇子陳叔英為豫章王、陳叔堅為長沙王。

南朝陳宣帝——陳頊

5、——徵西將軍同三司,郢州法抃大將軍。

太建二年(570年)正月,以徵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黃法抃為中權大將軍。 三月,皇太后章氏崩;四月,被廢為臨海王的陳伯宗去世,年僅十九歲。

南朝陳宣帝——陳頊

6、——雲麾將軍江州史,始興叔陵湘州史。

太建四年(572年)正月,陳宣帝以雲麾將軍、江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為湘州刺史,進號平南將軍;東中郎將、吳郡太守、長沙王陳叔堅為宣毅將軍、江州刺史;尚書僕射、領大著作徐陵為尚書左僕射;中書監王勱為尚書右僕射。二月,封皇子陳叔卿為建安王。

南朝陳宣帝——陳頊

太建北伐

1、——明徹家鄉在淮左,知地風俗謀略。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陳宣帝計劃討伐北齊。眾大臣對此意見不一,只有吳明徹堅決支持。時陳宣帝意已決,又讓大臣們推選主帥。多數大臣認為中權將軍淳于量位高權重,應為主帥。但尚書左僕射徐陵卻認為:“吳明徹的家鄉在淮左,知道當地的風俗;而統軍、謀略的才能,當今也沒有超過他的人。”都官尚書裴忌也同意以吳明徹為帥。

南朝陳宣帝——陳頊

2、——明徹都督諸軍事,與忌領兵擊北齊。

陳宣帝即命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並詔加侍中、賜女樂一部,與裴忌領兵十萬北擊北齊。吳明徹攻秦郡(治今南京六合),都督黃法氍攻歷陽(今安徽和縣)。四月,黃法氍部將復廣達於大峴(今安徽含山東北)擊破北齊軍,吳明徹部將程文季率敢死隊,拔掉州前水障木柵,進圍秦州。

南朝陳宣帝——陳頊

3、——北齊大敗斬不計,破胡逃走洪略死。

北齊遣軍援救歷陽,為黃法氍所敗,又以尉破胡、長孫洪略援救秦州。吳明徹使猛將蕭摩訶擊斬北齊軍前隊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10餘人,北齊軍大敗,斬獲不可勝計,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死。北齊使王琳赴壽陽(今安徽壽縣)召興,以抵抗陳朝。

南朝陳宣帝——陳頊

4、——列旗擊鼓操戈甲,明徹登壇受冊封。

五月,黃法氍攻克歷陽,盡殺守城士兵後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秦州也投降了。因為秦郡是吳明徹的故鄉,所以宣帝下令讓他拜祠上墳,詔令準備牛、羊、豬三牲,下令拜祠上墳,文武羽儀很盛大,鄉里都以此為榮。陳宣帝詔令派謁者蕭淳風,去壽陽冊封吳明徹,在城南設壇,二十萬將士列旗擊鼓操戈披甲,吳明徹登壇接受冊封,禮儀完畢後退下,將士們無不歡呼雀躍。

南朝陳宣帝——陳頊

5、——宣帝聽聞周滅齊,乘機爭奪淮北地。

太建九年(577年)十月,陳宣帝聽聞北周滅北齊,即乘機爭奪淮北地區,於是詔令吳明徹進軍北伐,命令他的大兒子戎昭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吳惠覺兼理州中事務。吳明徹的部隊抵達呂梁,北周的徐州總管梁士彥率軍抵抗交戰,不久吳明徹走投無路,於是被擒。不久因為憂憤加重病情,死於長安,時年六十七歲。

南朝陳宣帝——陳頊

患病去世

1、——叔陵暗地有異志,煎藥官吏刺叔寶。

太建十四年正月初五日(582年2月12日),陳頊病重。太子陳叔寶與始興王陳叔陵、長沙王陳叔堅一併在宣帝身邊侍疾。始興王陳叔陵暗地裡懷有異志,命掌管煎藥的官吏磨刀準備刺殺陳叔寶。

南朝陳宣帝——陳頊

2、——陳頊宣福殿去世,遺詔陳叔寶繼位。

正月初十日(2月17日),陳頊在宣福殿去世,終年五十三歲,遺詔讓皇太子陳叔寶繼位。太建十四年(582年)二月十七日,上諡號為孝宣皇帝,廟號高宗。二月十九日,葬於顯寧陵 (在今江蘇南京郊區)。

南朝陳宣帝——陳頊

為政舉措

政治

誅鋤異己

1、——兵權過重不自安,參訪臺閣出為衡。

安成王陳頊獨攬大權後,開始了進一步打擊異己的行動。首先是剷除朝中反對其的文帝舊臣和反叛勢力。子高是文帝最信任的軍事將領,“文帝甚寵愛之,未嘗離於左右”。陳頊掌權後,韓子高因“兵權過重,深不自安,好參訪臺閣,又求出為衡、廣諸鎮”,但不為陳頊允許。

南朝陳宣帝——陳頊

2、——秘密策劃安國反,陳頊發覺被誅殺。

韓子高於是與到仲舉及到仲舉之子到鬱密謀造反,始興王陳伯茂也秘密參與。光大元年(567年) ,韓子高、到仲舉、到鬱被人告發而全部被下獄賜死。沈皇后在陳頊掌權後才意識到大權旁落,與始興王陳伯茂秘密策劃建安人張安國造反,希望以此奪權。但被陳頊發覺,張安國被誅殺。

南朝陳宣帝——陳頊

鎮壓叛亂

——子高誅後皎不安,繕甲聚徒部守宰。

華皎與文帝早在侯景之亂時就私交甚好,文帝時期華皎擔任湘州刺史、都督湘巴等四州諸軍事,成為鎮守長江中游的重要將領。“韓子高誅後,皎內不自安,繕甲聚徒,厚禮所部守宰。”光大元年(567年) ,華皎聯絡北周與傀儡政權後梁的軍隊起兵造反,被大將吳明徹、淳于量等鎮壓,華皎只得孤身逃往江陵,所部大多被誅殺。

南朝陳宣帝——陳頊

經濟

——在位期間修水利,開墾荒地重生產。

陳頊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

南朝陳宣帝——陳頊

軍事

1、——攻佔呂梁和壽陽,一度佔有淮泗地

陳宣帝繼位後,北周遣使聘陳,約陳共伐齊。太建五年(573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佔了呂梁(今江蘇徐州附近)和壽陽,一度佔有淮、泗之地。這時候,北齊衰亂已極,倘若陳軍能夠乘勢前進,可能消滅北齊。可是陳宣帝的進圖淮南,其目的還在於劃淮而守,苟安江南,因此停兵淮南,坐失滅齊的良機。

南朝陳宣帝——陳頊

2、——江北淮南北周奪,陳氏政權搖欲墜

北周滅齊後,陳宣帝卻想爭奪徐、兗,出兵北伐。太建十年(578年)吳明徹進攻彭城被周軍擊敗。此後北周就把兵鋒指向了淮南,到翌年冬,江北、淮南盡被北周奪走,陳氏的江東政權搖搖欲墜了。

南朝陳宣帝——陳頊

人物評價

1、——蒞政恭己朝凝默,煥爛九功葳蕤德。

陳朝大臣江總評價:媯水樞宿,姚墟大虹,謳歌承歷,揖讓受終,重規帝緒,踵武王風,名山紀變,清廟傳功,我後丕承,思弘祖業,蒞政恭己,臨朝凝默,煥爛九功,葳蕤七德,憲章昭著,威靈允塞。

南朝陳宣帝——陳頊

2、——命將出師克淮南,開拓土宇靜封疆。

唐初史學家姚思廉《陳書》:①高宗器度弘厚,亦有人君之量焉。世祖知冢嗣仁弱,弗可傳於寶位,高宗地居姬旦,世祖情存太伯,及乎弗悆,大事鹹委焉。至於纂業,萬機平理,命將出師,克淮南之地,開拓土宇,靜謐封疆。享國十餘年,志大意逸,呂梁覆軍,大喪師徒矣。江左削弱,抑此之由。嗚呼!蓋德不逮文,智不及武,雖得失自我,無禦敵之略焉。②少寬大,多智略。及長,美容儀,身長八尺三寸,手垂過膝。有勇力,善騎射。

南朝陳宣帝——陳頊

3、——器度弘厚人君量,冢嗣仁弱太伯心。

唐初大臣虞世南評價:宣帝度量宏廣,推心待物,可謂寬仁之主焉。 李延壽《南史》評價:陳宣帝器度弘厚,有人君之量。文帝知冢嗣仁弱,早存太伯之心,及乎弗悆,鹹已委託矣。至於纘業之後,拓土開疆,蓋德不逮文,智不及武,志大不已,晚致呂梁之敗,江左日蹙,抑此之由也。

南朝陳宣帝——陳頊

軼事典故

真龍之身

——陳頊身體一條龍,李總驚恐拔腿跑。

陳頊在擔任直閣將軍、中書侍郎時,有馬軍統領李總與陳頊為舊交,常常一道遊玩共處。陳頊曾在夜裡喝醉了酒,未滅燈而入睡,李總正好出去了,不一會回來,便見到陳頊之身體乃是一條大龍,李總當下驚恐無比,拔腿就跑,躲到別屋去了。

南朝陳宣帝——陳頊

太伯之事

——表面推辭文帝求,文帝死後篡皇位。

陳文帝陳蒨在病重時,太子陳伯宗年幼,陳文帝怕陳頊會在他死後篡奪皇位,對陳頊說:"我想要像當年吳太伯傳位季歷一樣傳位給你。"陳頊在地上痛哭流涕,並說:“如果皇兄一定要這樣做,那我寧可去死。” 雖然陳頊表面上推辭了陳文帝的要求,但是在陳文帝死後卻篡奪了皇位。

南朝陳宣帝——陳頊

後世紀念

1、——宣帝顯寧南京市,西善油坊罐子山。

陳宣帝顯寧陵位於今南京市西善橋油坊村罐子山北麓。顯寧陵依山建築,先鑿墓室,後堆土成冢。顯寧陵地宮由墓室、墓道、封門牆、甬道、墓門、排水溝構成。花紋磚砌成的墓室長10米,寬6.7米,高6.7米。墓室呈橢圓穹窿頂建築結構。墓室和甬道相連,甬道頂部是用磚砌成的券形。

南朝陳宣帝——陳頊

2、——一件陶俑白衣彩,頭梳雙髻對襟袍。

甬道中有兩道石門,甬道的終點用磚砌成了一道封門牆。封門牆外是用條磚砌成的長37.5米的墓道。顯寧陵地上建築僅存一座封土堆,高10米,周長141米。陵前神道石刻已經無存。陵中出土有陶俑、青瓷小碗、鎏金銅泡。其中有一件陶女俑,白衣施彩,頭梳雙髻,身穿寬袖對襟長袍。

南朝陳宣帝——陳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