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读书会里,一位妈妈抱怨孩子每天早上要“梳洗”半个小时!自己反复的催,孩子则一脸的不耐烦,一天的开始常常在自己的“吼叫”中度过。

当我们建议她别管更别吼,把早上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迟到的后果时,这位妈妈却焦虑的说:“他们早上要是迟到了,老师会罚抄课文!已经那么多作业了……”

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少孩子嫌妈妈不温柔、整天唠叨,爸爸满口大道理、还动不动发火。可是他们真的不明白,父母会这样发火、吼叫、唠叨,其实是因为“心太软”,不忍心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误的后果。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孩子只有自己认识到问题,才能学会控制自己行为的经验。这种自内而外的控制,心理学上也叫做“自控”或“内控”。

但家长们不舍得让孩子遭受那些看起来完全“没必要”的挫折,于是提前帮助孩子规划好行为,命令他们做“对的事”,约束他们做“错的事”。这种从外向内的控制,也叫做“他控”或“外控”。

当孩子接受过多的照顾和约束,他的心理控制源就会向控方向转变。这正是家长们不忍心让孩子犯错误而导致的最大问题。

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1、外控让孩子变得迟钝

“我们家小宇特别迟钝!让他端个汤,洒出来了,他就站在那儿不动了!也不知道把手里的碗放下,也不知道把洒出来的汤擦掉!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傻?“

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习惯于“外控”的孩子,凡事都会等一等,因为他不知道这件事儿是需要自己去解决的。当遇到“危机”,他不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是习惯性的做两件事:第一,等父母来处理;第二,做好被骂的心理准备。

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在打翻杯盘的时候,会突然愣住看着父母,而不是快速反应如何解决问题。

有个笑话,把这种情况解构得非常到位。

一位牧师遇到海难,落水后他开始祈祷上帝来救他。期间飘来一块木头,他没有理会:“上帝会救我!”;远处又驶过一条小船,他也没呼救:“上帝会救我!”;直至来了一家直升飞机,牧师却没有爬上绳梯,“上帝会救我!”

毫无意外的,这位牧神很快“见了上帝”,当他对上帝抱怨:“我如此虔诚,你为什么不救我?”

上帝委屈的说:“我给你送了一块浮木、一艘小船,甚至还派了一架直升机!”

这是个笑话,意义却严肃到残酷。当一个孩子习惯于等着“上帝一般”帮他控制好一切的父母,他也可能会像那位牧师一样,对人生中的机会视而不见,最终“沉入海底”。

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2、外控的孩子更容易“成瘾”

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高外控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他们不相信成功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反而更相信外部的“神秘力量”,这种神秘力量可能是运气、权威或者其他一些虚幻的精神力量。这使他们更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更容易“成瘾”。

这一论点得到了药物成瘾研究的数据支持,而对于孩子身上常见的网络成瘾、游戏成瘾或者吸烟行为,也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心理学专家武志红曾在某次访谈中提到,父母的控制过多会让孩子一方面强烈的抵抗父母的管束和控制,另一方面又极度的依赖父母,因为他们无法形成自我把握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可以看到,习惯于外控的孩子,内心充满了矛盾,他们因为总被父母约束、指责、控制而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在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的时候,他一方面不相信自己能够控制时间,等着父母来阻止他;另一方面,又准备好在父母阻止他的时候发起战斗,以表现自己的独立。这就是许多家庭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冲突时,孩子的矛盾心理。

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3、外控让孩子变“怂”

每次看到学校里的霸凌事件,都让人气愤。不过仔细观察您会发现,许多霸凌事件都并不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学生欺负瘦弱矮小的学生。他们在身材上往往看起来没什么差别,甚至有时候“傻大个”一样被矮他半头的学生欺负。

这是因为在霸凌事件中,那些挨欺负的孩子并不是身材矮小,而是心理矮小懦弱。

《不管教的勇气》中说:批评会让孩子变得懦弱。

这是因为外控强调的是听话、顺从:你只要听话,就可以避免错误、避免被批评责骂、避免伤害。

当孩子在学校里遇到跟父母一样“强势”的同学,外控的习惯让他选择“顺从”,即使他在身材上并不输给人家,却总是显得那么“怂”。

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难道你明知道他这样做是错的,会有很糟糕的后果,难道还不能说,要由着他犯错?”

每次谈到这里,都会又家长忍不住这样问。但事实的确如此,您当然可以提醒孩子,但是却不能代替他们做决定。

上小学的星星跟同学“显摆”自己有零花钱,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了半年多的300元钱带到学校去。奶奶看到了,坚决不让带,孩子则因为这事儿,生起闷气来。

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相比之下,星星妈妈的方法就聪明多了,她先告诉孩子奶奶的话有道理,希望他可以考虑。不过零花钱是他自己的,可以自己做决定。尽管她知道,孩子很可能会把钱弄丢,还是硬着心肠让孩子自己去承担风险。

听了这样的话,孩子高兴了,第二天把所有钱都带去了学校。结果,真的丢了。

面对伤心的孩子,妈妈没说一句“早告诉你”这样的话,她只是拥抱、安慰孩子:”丢了这么多钱,谁都会很伤心。“接着还给孩子讲了自己丢钱的经历。等孩子平静之后,还讲了“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从此以后,无论是春游秋游,孩子只会带10元左右零花钱,再没把所有钱都带在身上。

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在这个真实案例里,奶奶因为不忍心孩子把钱弄丢并为此伤心,试图先控制孩子,但事实上只起到反作用,孩子既没有理解为什么不能带所有钱,又觉得奶奶不信任他、不理解他。

而聪明的妈妈硬起心肠,不去命令孩子,让他自己做决定。孩子真的丢了钱之后,也没有责怪孩子,这让孩子知道,对于“保管零花钱”这件事儿,完全是自己的责任。

在听过妈妈的“丢钱”经历后,孩子知道这虽然很让人难过,但丢钱也不是世界末日,毕竟妈妈也丢过。然后他就有心思思考,真正得到了“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验。不但如此,孩子跟妈妈的关系也变得更密切了。

责骂、控制孩子是因为父母心太软?硬起心肠不管他有时才是好教育

有些家长觉得,300元是个小事儿,当然可以如此。但是面对考试、升学这样的大事儿呢?也能由着他碰壁吗?

只有我们能在孩子小时候放弃对300元的小事儿的控制,才能让他们在面对三千、三万的时候知道如何把握,而只有形成了“内控”的能力,孩子才能够自己把握考试、升学这样的大事儿。

家长想要从小到大一路控制下去,什么时候又是个头呢?到了孩子成人之后,习惯“外控”的他们又往往会在人生更大的事儿上不知所措?

我是@枫糖妈妈,多平台育儿领域优质原创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专注于男孩养育中的心理成长、教育心理,帮助您不打不骂、不生气,提升孩子的责任感、自制力和学习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