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长近两倍 这家机器人控制系统公司的硬核在哪?

吴军在《浪潮之巅》中说:

“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经历过信息化的大浪潮,我们迎来了机器人的大浪潮,而这也是纳博特总经理张晓龙坚信的“正确轨道”:过去几十年,大家享受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红利;机器人会是下一个红利浪潮,只要身处其中,每个人都会受益。成立于2015年的纳博特,在运动控制领域是一位新手,经历了2016年和2017年的小规模地试验阶段,2018年纳博特控制系统实现了批量出货,目前客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家。

业绩增长近两倍 这家机器人控制系统公司的硬核在哪?

工业机器人

中国最需要的是工业软件基础

作为二次创业者,在创立纳博特之前,张晓龙曾在摩托罗拉、汤姆逊等外企工作多年,发布过Moto IronMax等多款畅销产品,拥有多个国际专利;随后还合伙创办大可乐手机并担任CTO。此外,他的头衔还包括北京邮电大学特聘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机械自动化硕士/MBA。

见证了很多电子产品从萌芽,发展到没落的整个生命周期后,张晓龙坚信每一个行业的变革都是因为有新的颠覆性技术推动,而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将会给传统机器人带来巨大变革。“传统的机器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就将会带来最大的机会”这是他的原话。

因此,对于纳博特的定位,张晓龙非常清晰和坚定。“我们从过去、现在到未来,都会一直坚持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提供商,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在他看来,中国从来不缺机器人厂家,最缺乏的其实是工业软件基础。

回顾硅谷大企业的发展轨迹,在计算机的上古时代,IT企业如IBM,HP,SUN等,CPU和操作系统都要自己做,而后来,只有英特尔和微软这样的细分行业巨头存活下来,一个只做CPU,一个只做操作系统。张晓龙认为,随着技术体系越来越复杂,单一企业很难跟生态系统抗衡。技术体系的分工协作成为必然。手机行业也经历了从软硬件一体时代(诺基亚,飞利浦)到软件硬件细分(高通,小米,android)的阶段。“技术发展必然带来行业的分工协作,因为单一垂直化的企业效率太低。”

“我认为未来大的机器人整机企业肯定会结合自己在行业中的应用优势开发自己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这是必然的。”张晓龙确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本体企业会成为纳博特的竞争对手,相反,这些企业与纳博特会共生共荣。

“我们给本体厂商提供基础的运控平台。纳博特成立之初就对客户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和功能,所有的通讯协议都是开放的。”张晓龙解释。

控制器的开发其实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等知识,而这些复杂的技术细节跟客户的行业应用没有直接关系,客户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精力研发这些底层技术。“我们的定位就是基础的运控平台,客户在我们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我们降低了机器人乃至自动化行业的开发成本和门槛,让机器人企业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艺和应用上,避免重复性开发。”他进一步解释。

业绩增长近两倍 这家机器人控制系统公司的硬核在哪?

控制器

“农村广大天地 大有可为”

国内核心零部件与国外的差距,张晓龙认为,在国内零部件企业构建了全产业链之后,在性能方面超过进口的产品,只是时间的问题。

此外,国内的企业还拥有巨大的应用场景和制造业基础。 中国制造业终端客户水平参差不齐,国外的企业很难进入长尾市场。

在此基础上,张晓龙将中国机器人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汽车行业,这个行业将长期为外资企业所垄断,因为他们已经构建了自己应用市场;第二世界就是以3C、家电为主,这个行业追求规模化的优势,对品质、质量有一定的要求,这个领域是进口和国产大品牌竞争;而第三世界就是在中国制造业的金字塔底端的大量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是外资品牌完全无法进入而国内大企业也基本上鞭长莫及的,这些“长尾需求”就是国内企业的机会。

尽管机器人行业对纳博特来说也算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从整个产品体系的搭建到客户关系再到渠道建设,都是难题。而张晓龙认为最大的难点还是来自于行业的领域知识:“以前我们认为能让机器人动起来就可以,但是这并没有解决客户的问题,工艺才是客户真正的痛点。”

硬核:控制系统PC化、定制化

“我们需要立足于整个智能制造的大局思考问题。”张晓龙说。

在这个大局的思考下,纳博特的目标是基于PC架构的总线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为机器人品牌公司及集成商提供工艺及供应链服务。致力于成为机器人开放运动控制平台,可供企业做二次开发。 CoDeSys才是纳博特的竞争对手。

在张晓龙看来,一方面,基于PC架构的控制系统已经得到ABB、库卡、安川等企业的验证,可靠性可以保证;而另一方面,PC架构的控制系统可扩展性很强,网络和通讯等方面是最好的。不仅仅是机器人控制器,高端的PLC和DCS这些运动控制平台都将会PC化。“我觉得未来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可以使用通用的控制器即GMC(Generic Motion Control),这才是行业发展的未来。

在满足高性能运算能力的前提下,PC架构的控制器成本要低于ARM和FPGA架构,当然,在低功耗领域,基于ARM和FPGA架构的控制器优势也确实存在。

在脉冲时代,控制系统只能作为执行中心,而

总线时代,机器人控制器接入MES系统、ERP系统,成为工业互联网的计算节点,甚至成为整个行业工艺的承载中心,从而控制整个产线。同时,控制器也可以上传下达,成为数据的处理中心,这就是所谓的“Edge-Computing”(边缘计算)。

展望未来,运动控制总线时代虽然已经到来,基于万兆网的TSN作为下一代工业总线技术,只要一个网卡就可以同时接入实时性和非实时性的网络,实现多机联网,多机协作,更好的服务于IT与 OT的融合。作为边缘计算联盟成员和CLPA会员,纳博特会快速接入TSN网络。

在核心算法优势的基础上,纳博特面向高端的制造行业如3C装配、打磨、激光切割和焊接等开发运动控制系统。“目前,纳博特多机协作、激光切割控制系统在国产机器人领域是独一无二的。”张晓龙进一步指出。

“我希望纳博特能够成为整个机器人行业成员,包括本体客户和集成商客户的最好技术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为实现这一愿景,纳博特正致力于帮助客户突破重点工艺,比如机器人高端焊接和打磨算法。

“我们希望能够突破进口机器人的一些阻碍,打破他们的垄断地位,各个击破,每年帮助客户突破1-2个工艺。 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国产控制器,而是国外品牌机器人。”张晓龙最后强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