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威武,當代立交橋的鼻祖在太原,屹立上千年完好無損


上一篇寫太原晉祠的文章,主要介紹了晉祠中軸線上的建築,提到了聖母殿與獻殿之間的古橋“魚沼飛樑”,這一篇詳細聊聊,包括上一篇簡單介紹的聖母殿。造型奇特的“魚沼飛樑”,建於北宋政和八年,是我國現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木結構十字型橋樑建築,在古代橋樑建築史上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研究價值。梁思成言:“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僅此一孤例,洵屬可貴”。

“魚沼”是晉水的第二泉源,水流量僅次於旁邊的“難老泉”。水從南北玉帶河分流,而絕大部分水量由北玉帶河通過八角池歸入智伯渠。古人以方形為沼,圓形為池,此為方形,故為沼,沼中多魚,名為“魚沼”。沼上建橋一座,叫“飛樑”,取古人“飛樑石磴,陵跨水道”、“架虛為橋,若飛也”之說,這便是魚沼飛樑名稱的來歷。

這座古老的十字型橋樑,在方形沼內,置34根約30釐米寬的方形石柱,石柱頂架斗拱與橫樑,承託著上面的十字形橋面。東西長19.6米,寬5米,高出地面1.3米,前後與獻殿和聖母殿相接,南北橋面長19.5米,寬3.8米,左右下斜連到魚沼岸邊,四面可通達岸上,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水陸立交橋,極具高度的藝術特色與文化價值。


如果平面的照片不足以令你看真切的話,我們來看看這個陳列在山西博物院“土木華章”展廳內的聖母殿與魚沼飛樑模型。橋面東西平坦,南北兩面下折,視之如鳥之雙翼,與聖母殿上翹的翼角遙相呼應,顯示了振翅欲飛之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古代的橋樑大多數是一字形,只有魚沼飛樑連通了沼池的兩岸及四方結合成為十字形,所以在此舉上可謂獨具匠心。這座造型精巧、典雅大方的古橋,與大氣莊嚴的聖母殿融合得那麼和諧而雅緻,實在令人驚歎不已!

再來看看聖母殿的一些細節,大殿四周有圍廊,前廊木柱上的八根木雕盤龍怒目利爪,生氣勃勃,雖已千年,鱗甲鬚髯都清晰可見,且八條龍姿態各異,無一相同。這木雕龍,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實為不可多得的宋代珍貴文物。

聖母殿的前簷進深兩間,十分寬敞,在古建築中是極為少見的做法。前廊正中高懸據說是中國之最的特大型匾額,用楷書工整地刻著“顯靈昭濟聖母”,乃北宋原物。殿內正中為宋代彩塑聖母像,鳳冠蟒袍,端坐在鳳頭椅上,侍女像、女官像分佈左右。

聖母殿前廊兩側有高大威猛的鎮殿將軍,皆為宋代原物,高約4米,分立左右。手執斧鉞者據說是《封神演義》傳說中周武王姬發的得力衛士方粥。手執金鉤者據說是周武王姬發另一位得力衛士方相。整個圍廊內楹聯、匾額、碑刻無數。


聖母殿內的彩塑侍女像,每一尊都神態各異,生動形象。她們手裡拿著侍奉的東西,有的伺候飲食,有的負責梳洗,有的專管打掃,眉眼有神,姿態自然,塑工精美。從這些雕像上,可以看到北宋時期人們穿著的服飾、妝容等,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最後再上一張魚沼飛樑和聖母殿同框的照片,精美的古橋與殿宇建築,令人久久不捨得離去。 晉祠久遠的古蹟,歷史的遺存,不僅在於她本身的文物價值,而是更像一部百科全書,不斷向我們透露著古代社會生活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