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渡槽又稱高架渠,是一組由橋樑,隧道或溝渠構成的輸水系統。用來把遠處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鎮、農村以供飲用和灌溉。

世界上最早的渡槽誕生於中東和西亞地區。公元前700餘年,亞美尼亞已有渡槽。公元前703年,亞述國一西拿基立下令建一條483公里長的渡槽引水到國都尼尼微。渡槽建在石牆上,跨越澤溫的山谷。石牆寬21米,高9米,共用了200多萬塊石頭。渡槽下有5個小橋拱,讓溪水流過。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古希臘的許多城市建有良好的渡槽,但古羅馬人最為認真,把供水系統看作是公共衛生設施的重要部分。羅馬第一條供水渡槽是建於公元前312年的阿庇渡槽;第十條也是最後一條則是公元226年建成的阿歷山大渡槽;最長最壯觀的是建於公元前114年的馬西亞渡槽,雖然水源離羅馬僅37公里,但渡槽本身長達92公里。這是因為渡槽要保持一定坡度,依地形蜿蜒曲折地修建。

今天江陽沽酒客想給大家介紹一下瀘州瀘縣奇峰鎮的渡槽群,別看它年紀不大,卻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到底是什麼特殊的歷史原因造就了它如此高的位置呢?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地理位置及形制

奇峰鎮渡槽群是一項工程浩大的水利灌溉設施,主要分佈於原寶藏鄉全境。

按建築類型可分為:橋樑式渡槽、平地式渡槽、隧洞式渡槽、倒虹管式渡槽和管道式渡槽;

按建築材料類型可分為:石渠、土渠、土石渠、水泥管渠等。奇峰渡槽總長約54千米,

其中:有33座石質橋樑式渡槽,長3.75千米;隧洞5座,長約2千米;倒虹管若干處長約5千米。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渡槽群建造年代及緣由

奇峰鎮渡槽群建造歷史僅有40年左右,但是它是人們“與天奮鬥”的傑作。其建造的目的是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建成後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解決農民從貧困走向富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建成後,都建立了相關的保護組織和保護措施。地方百姓也因為與自己飲水、用水以及行走等生活密切相連而十分珍惜和愛護,所以其保存現狀十分完好。該渡槽群於2012年7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那麼它們的價值又是如何呢?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功用價值

奇峰渡槽群是從數十里外的三溪口水庫(今玉龍湖)引水到奇峰、寶藏一帶的重要的水利設施,既有提供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的作用,也有方便人們出行的作用,具有非常寶貴的農業生產價值和人民生活價值。

現在每年的“春耕”時節,“夏旱”之際,都從玉龍湖乾渠引水,整個渡槽群灌區都能受益,實用價值高。

藝術價值

奇峰渡槽作為重要的水利建築,不論其設計、建造、規模、形制,都是現代建築藝術的瑰寶,可作為建築設計和創作的重要借鑑,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歷史價值

奇峰渡槽是在建國初期,根據天旱的實際情況,由國家提倡,發動人民積極參與興修水利而建成的。它見證了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勤勞智慧、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也見證了在一定歷史時期,為了民族的興盛、國家的自立富強而奮鬥不息的歷史過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科學價值

奇峰渡槽群在設計和建造時是充分考慮了建材的材質、取料地點、運料途徑、材質搭配與建築規模和形制的要求,也考慮了建築的形制、規模、防水、防雷電、防地質變化、防暴風雨等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以及建築與時代和人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美觀、節儉、適用、耐久的傳統理念,是繼承和研究建築學、幾何學、材料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社會習俗、地方信仰等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旅遊價值

這些渡槽設計巧妙,構思別緻,建造科學,那拱上加拱,橋上架橋的設計,乾渠蜿蜒如龍,蔚為壯觀,稱得上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極具旅遊觀賞價值。

奇峰鎮渡槽群由33座渡槽組成,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勝利渡槽和寶豐渡槽。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奇峰渡槽(勝利渡槽、寶豐渡槽)為文物保護單位。接下來沽酒客再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最具特色的渡槽。

勝利渡槽

勝利渡槽位於奇峰鎮寶豐村2組與陽高村7組之間。它橫跨龍溪河,因其下游10米左右有座八個龍雕的明代石板橋樑叫羅橋,所以又被當地稱為“羅橋”。勝利渡槽是三溪口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溪口灌區的重要乾渠。渡槽的橋體部分總長275米,高33米,共用8個大拱跨,81個小拱跨,38根大山墩柱構成,“橋上橋”建築是其特點。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渠槽分兩層拱,最下層流通龍溪河水,中層為行人過橋,上橋槽體引通三溪口水庫的灌溉水,有效灌溉面積1.4萬畝,受益面積近2.5萬畝。

勝利渡槽由於建設地形險要,且又遠離公路和場鎮。當時沒辦法使用機械工具,完全採用土法建造。跨河的4個20米高的主體拱跨,全部採用條石堆砌黑廂形成拱架而砌成,完成下層卷拱後,再繼續用條石堆砌黑廂而完成上層卷拱。每拱跨共堆砌黑廂條石1709萬塊。所有石條是全用人工抬運和安砌,抬運條石最多時達1140人共用138架抬工龍組,抬運距離建橋工地處1千米以上,整個工程異常壯觀。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第一層15個大橋墩從西南往東北方向依次排列。第二層共有62個橋墩建在下層寬3.5米的人行道上,這些橋墩在以河流為中心兩邊對稱的21個橋墩的下邊,開有寬1.2米,高2.3米的卷門(卷拱),形成暢通的人行道,便於行人通過。這62個橋墩均為下寬1.4米,上寬1.0米,高6米。上層共有63個拱跨,每跨跨距均為4.8米。

上層橋面寬2.7米,水渠底寬1.5米,高1.1米,邊寬0.5米,渠底坡降為千分之一。

第二層橋往西南面延伸為平地式渡槽,在延伸到30米處向西轉角為137°30後繼續往西延伸。在第二層橋體的東北方向,由第一層人行橋的引路向上延伸到第二層橋的引水渠交叉處,建有一個引水渠渠道主閘門、引水渠西邊側聞門和行人卷拱以及引水渠西邊側階梯,這些是為預防主渠道堵塞時以保障渡槽安全而建的安防設施。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所有設施均是在條石間隙處填水泥灰漿而成。行人卷拱和主間門建在一起,行人卷拱建在迎水面,卷拱上鋪條石平整為路面行人。勝利渡槽的橋體建築和飲水渡槽保存完好,是橋與渠的完美結合。

華豐渡槽

華豐渡槽位於奇峰鎮寶豐村8組和長林村6組之間、寶藏街村北側。從寶豐村8組的大灰堡小山腳開始架建,一直延伸到長林村7組的旱河坎小山頂,橫跨鐵石溪河。因其橋體下的鐵石溪上原有一座清代龍橋名叫甘橋,所以又被當地人稱為“甘橋”。

瀘縣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與天奮鬥”的傑作——奇峰渡槽

華豐渡槽全長1122米,共用47個大拱跨,76個小拱跨,橋墩上還設計有間距均勻分佈的小卷拱,最多的為7個,最少的有1個,最高跨拱高為39米(不包括基腳高度)。華豐渡槽也是三溪口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溪口灌區的重要乾渠有效灌溉面積近2萬畝,受益面積近3萬畝。

該渡槽於1976年5月上旬動工,直到1978年完工,是瀘縣跨距最大,拱跨最多,跨拱最高的一座水渠渡槽,是四川省高度最高的橋樑式渡槽,其建築藝術堪稱一絕,讓人歎為觀止。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業耕作裝備、技術越來越先進,這些當年承載缺水村民夢想的人造天河,除極少部分的渡槽還在繼續發揮作用外,大部分渡槽被淘汰了。它們當中,有的年久失修、破敗坍塌,有的妨礙交通和民居建設被拆除了,成為殘垣斷壁,已然成為歷史標本,人造天河正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最後淡化成時代記憶中的一道風景線,散發出一種歷史文物的味道。

瀘縣奇峰渡槽包括其他鄉鎮基本建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可以說是活的教科書。修建過程中基本沒有藉助現代機械,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在建築風格及設計方面具有研究價值,也可以發掘渡槽的旅遊觀光作用,作為人文景觀進行文化旅遊開發。

其實文物不一定要年代久遠,當它跟時代留下卓越的貢獻,那麼不管長久我們都應把它們記住喝保護,這才是中國的人文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