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探索工業大市的生態文明之路

介休:探索工業大市的生態文明之路

安泰集團第三機焦廠全景

介休:探索工业大市的生态文明之路

張蘭古玩城

介休:探索工业大市的生态文明之路

東內封村農民用上了煤改氣

介休:探索工业大市的生态文明之路

農村也有了衛生間

介休:探索工业大市的生态文明之路

改造後的介紡小區永遠告別了髒亂差

介休:探索工业大市的生态文明之路

高鐵穿越介休境內

1. 調整產業結構 助力新興工業化城市崛起

介休是一個以能源原材料加工轉化為主導的新興工業化城市,這在山西這個資源大省並不鮮見,但介休在山西眾多的工業化城市當中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內涵。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介休工業的發展歷程,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和震撼不斷刷新著記者對於這座工業化城市的認知。

介休市改革開放之初是山西第一個敢於吃螃蟹而且也吃到了螃蟹的城市。上世紀八十年代,著名的“焦炭三大戶”應運而生,進而帶動整個介休焦炭產業迅速崛起,焦炭出口量曾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焦炭之都”的盛名很快在全省乃至全國不脛而走。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舉國上下還在姓“資”姓“社”的爭論中裹足不前時,介休以焦炭產業為主導的鄉鎮企業數量已經發展到7519個,年均增長17%,在全省遙遙領先。一度在周邊地區形成了學介休、趕介休的氛圍,“焦炭之都”“介休現象”一時引人關注。

1984年春,當時的介休縣委、縣政府敢於向全縣人民發出“人人致富、家家發財”的號召,在解放思想、率先發展意義上介休當時可謂引領山西。回顧歷史,已故的介休縣縣委書記張松齡曾告訴記者:“著名的‘三大戶’和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主要得益於當時介休縣委、縣政府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和壓力為介休工業發展創造了一個好的政治環境。”

1994年,介休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針對單一的一柱擎天的焦炭產業和重複建設的落後產能,介休開始了領先全省的產業結構大調整。淘汰落後產能、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等一系列調產行動迅速展開。五年後的1999年,山西省的產業結構調整動員會召開。

2002年到2004年,為確保煤焦產業可持續發展,省委、省政府展開了全省範圍的煤焦產業結構大調整,關小建大,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進一步加大。而此時,煤炭市場形勢一路看好,煤焦產業利潤豐厚,促使全省許多地市和縣的淘汰關停行動出現遲緩或頻於應付。而介休卻立足長遠和可持續發展,忍痛割愛,將全市焦炭企業由107戶關停壓減到10戶,如此力度,全省罕見,唯獨介休。由此,介休經濟在單純數字統計上在全省的排名開始下滑,但鳳凰涅槃之後的介休在多元發展、可持續發展乃至後來的高質量發展意義上再次崛起。

三大戶之一的介休三佳集團開始開發綿山,開啟了山西煤老闆轉型搞旅遊的第一人,由此誕生了晉中文化旅遊的第一個5A級景區。三大戶之一的安泰集團開始向鋼鐵產業拓展延伸,成為山西省民營企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

進入20世紀,介休工業扭轉了以低附加值工業產品加工為主的狀況,實現了多元化、集團化、規模化發展。告別單一的煤焦,介休工業產業開始向多元化和高、精、尖邁進。逐步形成目前的煤炭、焦化、洗煤、鋼鐵、碳素、煤化工、裝備製造、電力、建材、新材料等多元產業體系。2017年,依託雄厚的焦化產業基礎,介休被省發改委和省經信委確定為全省千萬噸級以上焦化產業園,形成了煤焦化、煤焦鋼、煤焦電等產業鏈。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介休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百戶,72戶產值超億元,先後有安泰、凱嘉、金泉、昌盛四戶企業入選全省民營企業百強,凱嘉進入全國能源企業500強。

截至2018年,全市工商登記的企業數量達到5394戶(不含個體工商戶),其中,民營企業5358戶,佔比達到99.33%,從業人員近8.3萬人;2018年,全市民營企業上繳稅金29.78億元,佔到總納稅額的77.4%。特別是安泰集團,連續兩年產值破百億,成為了晉中企業的老大;凱嘉集團連續多年在全市納稅排名第一。

目前,介休正在抓住全省新一輪焦化產業佈局調整的有利時機,瞄準行業技術制高點,奮起直追,立足更高起點佔據新的市場份額,全力打造全國先進焦化產業示範基地,完成從“焦炭之都”向“焦化產業示範基地”的華麗轉身,旨在重新找回介休在全國焦炭領域的話語權。在焦化主業崛起的同時,全面推動煤、焦、鋼、化一體化循環發展。與此同時,大力發展已有的電力、碳素、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元並進,舉全市之力完成介休作為一座新興工業化城市的蛻變。

2. 創建園林城市 探索生態文明之路

“上小學的時候,穿上白色校服,一天下來,就沒有眉眼了,天天得洗。”說起小時候的事情,今年41歲的介休市西關村居民侯娟芳一臉無奈,“不是不想幹淨,是碰到哪都是黑煤屑,記得最清的是家裡的窗臺,一天下來就鋪了一層。”

介休是煤炭大縣,改革開放以來更是聞名全國的“焦炭之都”。挖煤、煉焦一直是介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全省所有產煤大縣一樣,因煤而興的介休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環境汙染。

“如何把經濟搞上去,把汙染降下來,介休歷屆政府早就未雨綢繆,積極探索工業大市的生態文明之路。”介休市委書記張鵬告訴記者。

進入20世紀以來,大刀闊斧地節能減排在介休轟轟烈烈展開,僅2004年介休取締落後產能的焦炭企業100多戶,減少生產能力880萬噸,“黑色”為“綠色”讓路,介休可謂壯士斷腕!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創建省級園林城市進而全國園林城市的宏偉目標,對於“焦炭之都”介休來說,足以表明政府的立場和決心。於是,建設全省最美麗最宜居縣級城市的目標成了介休全市上下的共識和努力實現的目標。

2005年,介休市提出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出形象、五年大變樣”的要求,三年時間累計投資20億元鋪開了以道路建設、綠化美化、城市改造為主要內容的15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湧現出了一大批“綠色單位”“綠色社區”“綠色街道”“綠色家庭”,全民綠化在介休已經成為一種轟轟烈烈的實踐。

時任省林業廳廳長的耿懷英曾對介休創建園林城市的實踐給予高度評價:“建設生態省,離不開建設生態市、生態縣,甚至生態鄉村,從這個角度講,介休市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的作法,為實施生態興省戰略做出了貢獻,為生態省建設提供了借鑑。”

2008年,介休市在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的基礎上再次提出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奮鬥目標,相繼實施了一大批城市園林建設和改造項目工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013年1月19日,介休市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稱號。這是晉中市第一個國家園林城市,也是山西較早的縣市級國家園林城市。

2008年7月,投資1.4億元的介休城市生活垃圾焚燒電廠第一臺機組正式併網發電,這是全省首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電廠。與此同時,投資4200萬元城市汙水處理廠也在當年投入使用。

2008年,介休首次提出創建衛生城市目標,連續七年被評為山西省衛生城市。

2012年5月,介休市正式啟動了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萬人誓師大會。

2015年3月介休市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

……

目前,介休全市城鎮化率達65.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25%,城市人均公園綠地率達34.29%,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94%,集中燃氣普及率達95.5%,汙水處理率達97%。

告別粉塵籠罩的焦炭經濟的“陰影”,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讓介休從總體上實現了“黑色”向“綠色”的轉變。

十八大以來,介休市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優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風貌、強化城市治理、凸顯城市特色”四大方面為重點,23項具體工作任務為抓手,通過全域動員、全民參與、全面破題,開啟了一系列城市提檔升級攻堅行動。在攻堅行動中,堅持建管並重、綜合提升,按照“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提升節點、展現亮點”的原則,堅定精準、精通、精品和細心、細分、細節的“三精三細”標準,挖潛智能化管理技術,實施好硬化、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序化、文化等“七化”工程,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創新再發力、開放再提質、工作再抓實。介休更加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業宜遊,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努力實現美麗介休向品質介休的精彩蛻變。

目前,介休正在向建設全省最美麗最宜居縣級城市努力奮進。此舉意味著,介休不僅要建成國家級園林城市,更要建成全省最美麗宜居的國家園林城市。

3. 改善人居環境 打造民生工程的“山西樣板”

一座城市的美麗不僅在於中心城區的繁華、優美和文明,更在於這座城市所轄的鄉村的美麗整潔、鄉風淳樸。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介休的農村面貌和中心城區一樣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介休這座國家園林城市增添了別樣的鄉村美麗。

介休市宋古鄉三道河村的變化是介休農村人居環境鉅變的一個縮影。美麗優雅的三道河小遊園大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這裡多少年一直是村裡的灰渣場,經改造和精心設計後建成了如今這個小公園。村日間照料中心和農家書屋等都在這個美麗的小遊園裡。

走進三道河村,街道乾淨整潔、村裡綠樹成蔭,進村道路上不見任何垃圾和廢物的堆放;村裡小遊園、健身器材、村民文化活動室等一應俱全。白色牆壁上精心繪製了德孝、誠信、勞動等傳統文化主題的圖文,同路邊的木質花架和盆花相得益彰,頗具文化氣息。村民賈立貴老人激動地告訴記者:“我今年70歲了,從來沒有想到村裡能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以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家戶戶門口垃圾成堆,街上汙水橫流。現在,不僅全村乾淨整潔了,家家戶戶都有三個垃圾桶,垃圾也開始分類了。”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介休市委、市政府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產業提檔升級,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大力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積極規範鄉村基層治理,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民全面進步、農村全面發展。

2016年以來,介休市每年用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投資都不低於17億元。實施“美麗鄉村”工程,採取三級書記掛帥、百名幹部包村、百戶企業聯建模式,在一批示範村、重點村、推進村實施“四化兩改三集中”工程,打造15個省級宜居示範村。截至目前,全市建設農村汙水處理站24座,53個村實現汙水統一集中處理;全面清理農村垃圾70萬方,14個城中村納入城市環衛體系,136個重點村統一實行市級環衛專業化管理,一般村全部由鄉鎮專職隊伍管理,垃圾集中治理已覆蓋全市90%以上農戶;在晉中率先完成了3萬戶煤改氣和2.3萬戶農村改廁,農村學校廁所改造31所,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29個村實現集中供熱;投資近億元完成“小康電”示範縣建設;解決2.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介休農民越來越享受到了城裡人一樣的美麗和便捷。

2018年9月3日,全省鄉村振興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現場會在介休召開,受到全省各地的高度關注,介休成為晉中首個省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縣。

2019年5月10日,介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給予介休市2000萬元激勵支持,全省唯一。

如今的介休,把灰渣場變成了小遊園,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街道的牆體多了文化氛圍,無害化廁所正在普及,返鄉創業迎來了熱潮……如今的介休鄉村,正行駛在振興發展的快車道上。走進平常百姓家,可以切身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給當地老百姓帶來的幸福。

狠抓民生工程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介休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大亮點。

70年來,介休歷屆政府始終堅持財力向民生傾斜。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這種傾斜力度的不斷加大,全市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事業實現長足進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2018年,介休市財政投入18億元用於民生改善,在全省成立了首個正科級建制的民生事務保障服務中心,利用閒置資產,改建了民生大院,開辦51個愛心食堂、19個群眾活動閱覽室,建設40個街心綠園、40個公廁和800個廉租攤位,滿足群眾生活需求;改造了城鄉道路,方便群眾出行;開展醫療改革,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貧困人口免費醫療;投資5000餘萬元對20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使3萬餘名群眾直接受益;大力開展教育改革,吸引民營資本辦教育,引進創辦新學道、綿山雙語兩所民辦學校,並和希望集團共同申請開辦山西汽車學院。隨著這些民生工程的逐一落實,介休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越來越多的介休人民深切感受到民生改善帶給他們的實實在在的福利和幸福。

4. 發展文旅和商貿物流業 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

介休不僅是聞名全國的“焦炭之都”,不僅是改革開放以來山西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交通區位優勢賦予這座城市更多的發展內涵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介休一路走來,滄桑鉅變、日益崛起,成為一個頗具發展內涵和發展前景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介休位於山西省中南部,南依太嶽、北臨汾河,東西居於北京和西安的中點,南北居於大同和運城的中點,自古有陝晉通衢之稱。南同蒲鐵路和孝柳鐵路在境內分道、大西高鐵橫貫6個鄉鎮,鐵路貨物總髮運能力3000萬噸。大運高速、108國道、東夏線、張義線、邢汾高速等9條國省主幹線呈網狀貫穿全境,市鄉公路四通八達,與國省道交錯連接。1992年介休撤縣設市,是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晉中市域副中心城市。

而作為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內涵,介休一樣不簡單。

介休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清明寒食之源和晉商文化的發祥地。介休於公元前514年建置,距今有2800多年的歷史。因史出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三位賢士名達,素有“三賢故里”之稱。2008年被正式命名為“清明寒食文化之鄉”。作為晉商文化發祥地之一,介休有執當時金融之牛耳的范家,有商號遍佈全國、財富顯赫的北辛武冀家和北賈侯家,為介休發展奠定了秉承誠信、執著追求的文化基礎。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介休經濟的不斷髮展,對於文化的挖掘整理開發不斷推進,文化旅遊產業逐步興起。

1999年,“三大戶”之一的閆吉英轉型搞文化旅遊,綿山風景區開發從那時開始,晉中市第一個國家5A級景區隨之誕生,之後張壁古堡、張蘭古鎮相繼走進全國視野。

聞名全國的綿山風景區以自然景觀“奇、險、秀”,人文景觀“古、巧、絕”著稱,是晉中首個國家5A級景區。張壁古堡集軍事、民俗、宗教、建築、文化於一體,憑全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曆史文化名村、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四張國字號品牌享譽中外,南莊古村是國家3A級景區。三晉三大名樓之一的祆神樓既是明清木結構建築的典範,更是國內罕見的祆教文化代表實物。后土廟有“琉璃藝術瑰寶”之稱。華夏第一柏秦柏,雖經兩千多年風雨侵蝕依然枝繁葉茂,是親歷介休歷史變遷的唯一“活”證。洪山瓷窯創燒於唐,盛於宋,是北方窯瓷的重要燒造地之一。張蘭有著悠久的古玩收藏和交易歷史,本地從事古玩行業的人員超過5000人,年交易額超過10億元,被譽為中國古玩第一鎮。

新世紀以來,介休的文化旅遊產業逐步崛起,開發力度逐年加大。截至目前,介休全市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11處、中國傳統村落17個,其中,國保級單位11處。

文化旅遊業的崛起,給介休這座城市貼上了文化標籤,增加了文化內涵,也為介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產生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2018年,介休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269.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0.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7%、19.1%,連續3年旅遊收入突破百億,在全省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得益於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不斷髮展壯大的介休在區域板塊的地位日益凸顯,成為“介孝汾平靈”城鎮群的龍頭城市。作為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介休市的商貿物流業也在不斷髮展壯大。

物流產業是介休謀劃多年的主導產業,在連續多年持續扶持物流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介休市政府於今年1月又出臺了扶持物流行業與移動互聯技術融合發展的辦法,大力扶持金泉騁風快運、晉能卡車司機兩個互聯網物流平臺發展,並通過平臺建設讓介休在外註冊的車輛迴流,逐步整合全省、乃至全國的車輛,發展智慧物流總部經濟,打造區域現代智慧物流中心。同時,充分利用“公轉鐵”機遇和介休車務段和5個鐵路貨運站、16條專運線的堅強保障,加大煤焦企業與鐵路部門的對接力度,去年以來,介休的“公轉鐵”趨勢十分明顯。2019年,介休市進一步擴建安泰鐵路專用線,與鐵路部門爭取更多的運輸計劃,推動煤炭、鋼鐵、焦化、碳素等大宗產品運輸“公轉鐵”,大幅提高鐵路運輸比例,力爭鐵路貨運量突破2400萬噸,形成覆蓋周邊的鐵路發運優勢。

建設山西特色商業街區,積極推進西海峰汽車倉儲中心、億聯國際商貿城等項目建設落成,全力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全力扶持商業金融、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產業,做強城市經濟,形成輻射帶動效應。

目前介休市已經形成文旅產業突破帶動,商貿物流產業整合引領的發展態勢,第三產業的輻射帶動效應日趨明顯,三產對全市經濟的貢獻值持續增長。(本版圖片均由介休市委新聞中心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