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11月12日,第九届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开放新成渝·活力新遂宁”主题研讨会举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成渝一体化发展机遇、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商会合作交流进行了主题研讨。

遂宁要把“中心”变“轴心”、发挥关键节点城市作用助推成渝融合发展、商协会要当好民营企业“娘家人”……一系列助推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词不仅成为了本次峰会的热词,更成为了两地协同发展决心:巴蜀千载情,川渝一家亲,川渝两地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强化“川渝一盘棋”大局意识,秉持“巴蜀一家亲”合作理念,携手打造内陆开放经济新高地,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

遂宁:把“地理中心”变为“功能轴心”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遂宁市区到成都到重庆都在150公里左右。从地理的角度来看,遂宁是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中心。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遂宁就要把“地理中心”变为“功能轴心”。

遂宁要实现“中心”变“轴心”,就要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挥“五大效应”,激动、转动、带动、联动、互动,产生强大向心力、辐射力、影响力、催化力、粘合力,建设文旅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调配中心等,凸显强大的“心脏”功能,做活“心”文化,做大“心”文章。

具体说来,在发展中,遂宁要发挥磁场效应吸引信息流,把“过路经济”变成“通道经济”,实现要素积聚,把这个成渝连线的天然区位优势转化为具有巨大磁场效应的截流能力,把通道上丰富的资本、技术、信息、人才、项目等要素截取下来;要发挥“洼地效应”吸引资金流,以一流的人居环境、政策环境把“洼地”变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

成渝本是一家,一家人应该越走越近,不能越走越远。在这场成渝相向而行的抱团发展中,遂宁要加大对产业、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把过去的“框架协议”“备忘录”转向更多的“具体方案”“具体项目”,使各种合作更加务实。

与此同时,遂宁还要做优做靓“成渝最美夜色”月亮经济名片。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中竖起建设“绿色经济强市”和“文化旅游名城”的“灯塔”,吸引成渝经济区近1亿人口的关注支持和省内外游人的目光。同时,发挥“灯塔效应”,吸引精英人才积极回乡投资兴业,引导农民工尝试返乡创业,为成渝经济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探出一条新路,成为一块创新创业、施展才华的理想之地。

此外,遂宁要更加开放,吸纳成渝及国内外人才。要积极发挥人才优势,成为知识的汇聚地。要加强智库建设,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扩大对外回应力和塑造力。同时,通过报纸、期刊、论坛、座谈、视频、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高频率发声,传达正确理念,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全国工商联常委、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飙

关键节点城市助推成渝区域融合发展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成渝经济区发展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发挥节点城市的轴心作用。尤其像遂宁这样地处成渝经济区黄金节点的城市,即位于成渝经济区发展主轴“轴心”位置,又处在成渝城市群“核心”地带,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绿色产业初具规模,既可与周边市州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方面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又具有配套成渝的产业基础,在区域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支持遂宁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进一步提升了遂宁在成渝城市群中的战略定位。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遂宁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实现成渝中部崛起,遂宁应有主轴“脊梁”担当。在成渝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遂宁主动顺应开放潮流,拓展开放合作深度和广度,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与成渝主轴其它地区一道,走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特色化与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已逐渐成为成渝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具活力城市。

今年上半年,遂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7.72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全市有179家产值过亿元企业,同比增长17.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3.9%,工业经济保持增长平稳、后劲十足。遂宁市已成为驱动成渝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轴心城市,是企业落户发展的优选城市。

重庆总商会副会长、重庆市潜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义

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目前,一部分企业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期,同时这也是一个孕育无限希望的关键期。企业家们要坚守创业时的初心,要有敢想、敢拼、敢干的劲;要有开放的心态、合作共赢的心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建营商环境;要跟上时代步伐,创新发展,腾笼换鸟;要有比平时更高的灵敏度去发现商机,实现低速超车、换道超车和弯道超车,赢得未来发展优势;要有工匠精神、钉钉子的实干精神;要有敢为天下先、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创新力。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崛起都离不开本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的长期积淀。成渝两地的企业家们,凭着吃苦耐劳、敢拼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凭着一股韧劲,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奇迹”惊艳世界,就因为它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滚滚向前的不竭动力。

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的召开,让成渝两地的企业家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会议的重要意义所在,将在两地政府、两地企业家的努力下,共同营造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良好营商环境,促进两地企业家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交流,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迎来两地企业更多、更大的发展,寻找到更多的合作项目与伙伴。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高级顾问、中华大学讲座教授尹启铭

用新的发展思维创造新的发展模式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为什么台湾能做集成电路的第一,因为以前集成电路都是垂直的生产。以英特尔为例:英特尔的设计、制造、封装都是由一家企业做,台湾创新的把设计、制造、封装三段进行切割,由三个不同的企业分别做,并让他们融合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把美国原有的半导体优势全部打破。由此说明,一个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而当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产业的发展模式也要进行改变。遂宁在成都和重庆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中间的角色。遂宁市区到成都到重庆都在150公里左右,具有等距离的地理优势。遂宁在发展中必须要把这种距离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把发展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换成竞争优势,才能获得成功。

同时,遂宁要找准在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定位,要把自己作为成、渝的供应链产业生态圈,发挥磁吸效应,把英特尔通道上丰富的资本、技术、信息、人才、项目等要素截取下来;要做雁行理论:成、渝是一个大的雁群,成都、重庆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部分产业在成、渝两地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和竞争力,遂宁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产业顺利地移转过来发展;要与成、渝水平和纵向错位互补,并对既有的化工、食品、纺织、机械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同时以聚落模式建构健全投资环境,发展特色新兴产业。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

川渝两地抱团协同共树西部形象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川渝两地同处西部,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互补性强。

川渝两地要围绕“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川渝合作走深走实”的要求,携起手来,制定普遍遵循的规律,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更大范围的生产协作创造条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分工和社会协作,以此来提升生产效率,让产品更有竞争力。成渝两地各有各的资源禀赋,各有各的基础条件,大家抱团一起来搞生产协同,分工就会更科学合理。

川渝两地在资源和产业以及其它生产要素上都存在互补性。比如重庆在制造业方面,特别是汽车摩托车产业优势明显,正着力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四川有汽车和电子方面的优势,川渝正好可以发挥整车整体的长板效应。同时,四川的零部件企业可以更多地与重庆的制造业形成配套。以小康集团为例,东风小康及东风风光品牌汽车每年销售过30万辆,四川有40余家供应商为小康产业配套,像四川建安为小康集团供应后桥总成及后车架,四川泛华电器为小康集团供应全车线束,成都华川电装为小康集团供应雨刮系统……这些都是川渝两地深度合作的典型代表。

四川省商会副会长、成都金房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闻涛

打造商协会跨界大融合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必须要合力取胜、抱团取暖。深入推进成渝一体化发展就要打造商协会跨界大融合,发挥其重要纽带作用。

要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和协会的管理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才能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会员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呼声,积极协调政府主管部门,反映行业的愿望与诉求,为企业解决发展经营中的难题,维护行业的公共利益和会员的合法权益,真正把商协会打造成会员企业的“娘家”。

政府主管部门要通过对商协会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对行业发展的监管;广大企业要通过商会和行业协会为政府建言献策;商协会要在其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行业发展发声,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政府、企业、行业之间凝心聚力的无缝链接。

此外,行业商会的会员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商会要特别注重坚持党建引领、教育引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要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确保民营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四川省民营石油业商会会长、巨能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国勇

担起民营石油业发展的时代重任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我从第九届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开放新成渝·活力新遂宁”主题上,读到了主办方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忘初心、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的真挚情感,也是政府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务实举措。新形势下,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这“三个更加多样”是治国理政推进四川“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关键,作为四川省民营石油业商会的会长,也是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会长,我深感使命和责任重大,将与大家一起担起民营石油业发展的时代重任。

在能源发展方面,四川把握天然气资源优势、推进页岩气商业化进程、先行先试能源体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模式。在与油气能源骨干企业的合作中,重视配套产业辅导、产业链延伸、下游产业企业孵化以及税源培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了经验。以遂宁的安居区为例,油气装备制造、天然气为主导的“2+2+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了规上工业企业超过50户,支柱产业逐渐形成,“经济新引擎”强劲启动。

而成渝两地、一衣带水,承担着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协同长江经济带布局、深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规划实施的重任,遵照《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未来成渝地区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渝西欧和蓉欧快铁引领川渝深入国际市场,占全球四分之一开采量的“页岩气”再次将川渝影响力拔高。

全媒体记者 陈醒 范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